尼安德特人對於人類遺傳學有兩個最大的貢獻,每一個都非常重要。

第一個貢獻是讓科學家首次意識到地球上曾經有過類似人類的物種存在,人類遺傳學就是從那個時刻誕生的。

第一具尼安德特人骸骨是在1856年的時候在德國杜塞爾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爾峽谷(Neander Valley)挖出來的,故得此名。尼安德特人的頭骨看著很像現代人,但又有不少明顯的差別,比如額頭遠不如現代人那麼飽滿,眉骨過分突出,下頜骨雖然結實,但卻沒有下巴頦。其他部位也有一些不同之處,比如肩胛骨過分寬大,小臂和小腿都比現代人短,胸腔圓而厚,肘關節和膝關節異常粗大等等。

這是人類第一次挖出這樣的骸骨,當時大家都以為這是某個得了遺傳病的怪人,但此後又在歐洲各地挖出來很多類似的骸骨,特徵非常相似,科學家們這才意識到這不是個案,而是一個和人類非常相似,但卻又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種。

想想看,在那個《聖經》還是真理的年代,這件事對於人類學的震動有多麼大。3年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很快就有人意識到尼安德特人很可能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所謂「缺環」,因此歐洲爆發了尋找人類化石的熱潮,最終誕生了「走出非洲」的理論,我們終於知道我們是從哪裡來的了。

尼安德特人對人類遺傳學所做的第二個貢獻就是證明了我們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曾經和其他人種有過雜交,並且留下了後代。如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所有人,包括歐洲亞洲和美洲人,身上都有1-4%不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我們的很多奇怪的特徵,包括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系統的很多此前不能理解的地方,都從尼安德特人基因組中找到了答案。

這個發現是人類遺傳學歷史上的一項劃時代的成就,其背後的靈魂人物是德國馬普人類學研究所的所長斯萬特?帕博(Svante P??bo)博士。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從一塊來自克羅埃西亞的溫迪佳山洞(Vindija Cave)的距今3.8萬年的骸骨中提取到了DNA,並測出了全部基因順序,這才發現了人類和尼安德特人有過基因交流的事實。

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是,那個山洞裡的人類骸骨大都被仔細地切成了小碎塊,說明這些尼安德特人都是被另一群人吃掉的,吃他們的人把骨頭上的肉仔細地剃光了,連骨髓都沒有放過,因此這片骨頭沒有滋生太多的細菌,非常「乾淨」,從古DNA的角度來看屬於極為罕見的優質樣品,否則的話帕博很可能提取不到足夠多的尼安德特人DNA。

也就是說,最終是這個被同伴吃掉的可憐的尼安德特人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遺書,幫助我們解開了尼安德特人的身世之謎,同時也揭開了隱藏在人類基因組裡的一個大秘密。


尼安德特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會不會又是西方學者的造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