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有詩云:「瀾滄湄功(公)一瓢飲,六國同飲一江水。」陳毅元帥在《贈緬甸友人》一詩中寫道:「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這些詩作都是中國同湄公河流域其他五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寫照

  每當來到湄公河畔,看著那奔湧而來的滾滾水流,不由人心潮難平。舉目北望,好似看到那廣袤的青藏高原上的源頭;低頭察看,總想分清究竟哪一股水流來自千里之外的中國;掬一捧,嘗一口,好像又苦又甜:苦,大概是江河經受了各種苦難;甜,則肯定蘊含著中國同鄰國的濃重情誼。

  湄公河全長4800多公里,流域總面積81萬平方公里,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和第三大河流。作為其主幹的瀾滄江,全長2130公里,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流經四川省的橫斷山區,「花色三春滿,雷聲十里通」,谷深灘險,自然景色壯觀。進入雲南省,水勢稍微平緩,從西雙版納流入緬甸。從此,它吸納上百個支流,改稱湄公河。湄公河流過寮國和泰國邊境,縱貫柬埔寨全境,然後轉向東南,進入越南南方。這時的湄公河分為九支,越南稱為九龍江,河水從九個出口注入南中國海。 

  湄公河這一名稱的來由,說法不一。一說來自泰語和寮國語,意為「眾水匯聚之河」,因為寮國全境和泰國東半壁的河流,幾乎都注入湄公河。一說來自柬埔寨語,意為「母親河」,因為湄公河以及與其相連的洞裏薩湖,終年水量充足,盛產魚蝦,便利水稻種植,大多數柬埔寨人依賴湄公河而生存。還有一說是,湄公河的本意是生存的「血脈」,富足的「靈丹」。這條河流經地區屬熱帶氣候,氣溫高,降水多,有利於熱帶作物生長,橡膠樹、椰子樹、糖棕樹以及水稻、甘蔗、咖啡生長良好。湄公河流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典型,有2萬多種植物,430多種哺乳動物,1200多種禽鳥,800多種爬行和兩棲動物。湄公河水系擁有豐富的淡水魚類,已知多達1700多種,在世界上僅次於亞馬孫河水系。年產魚250萬噸,為沿岸的6000萬人提供所需百分之八十的動物蛋白。

  湄公河水力資源豐富,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瀾滄江穿流在橫斷山區,峽深水急,人均佔有水資源是中國人均佔有量的5倍,目前僅開發利用百分之五左右。湄公河流域的徑流大多來自降雨,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00萬千瓦,可開發量估計為3700萬千瓦,已開發量不到百分之一。

  湄公河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另一個方面是航道。總體來說,瀾滄江和湄公河中上游因落差太大,急流險灘太多,航行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只要清除險灘暗礁,部分水段還是可以利用的。

  對中南半島各民族來說,湄公河不但是生存的母親,也是精神的支柱。在寮國,人們將湄公河奉為帶來農業豐收的「聖河」。每年10月中旬,白天在湄公河上舉行划船比賽。成千上萬的人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湧到河畔,用鼓樂聲和歡呼聲為青年舟子加油助威。晚上,舉行放燈船活動,把用竹片和芭蕉樹榦製成的各種形狀的小船,點燃上香燭,擺放上鮮花和供品,任其在河中漂流。人們用這種方式表示對豐收的喜悅,表達對聖河的感激。在柬埔寨,湄公河某些河段的水面上經常出現火球,當地人稱之為「龍火球」。據傳說,河中居住著很多神龍,兩眼噴火,給人間帶來光明。一則流行的神話說,有一個漂亮的姑娘,父母強迫她嫁給一條蟒蛇。她拒不從命,就縱身跳進湄公河的滾滾水流。水流沒有將她吞沒,而是把她托出水面,使她變成一條美人魚,吟唱起自由快活的歌曲。在寮國、柬埔寨和泰國還普遍流行著一則關於湄公河神龍的神話。神龍國的王子方可西精通魔法,搖身變成一個年輕人,參加龍舟比賽。在賽船過程中,他愛上高棉王國的公主艾克漢。可是,艾克漢早有心上人。方可西為再看艾克漢一眼,就變成一隻小松鼠,潛入公主家的花園。公主發現小松鼠,就命下人捕捉;捕捉不到,就命下人放箭射殺。得悉兒子被射死,神龍國國王就向高棉王國宣戰,放水將艾克漢公主及其下人淹死。神話用這樣一個悽婉的愛情故事表現湄公河的神奇與威嚴。因此,河兩岸的各族人民至今仍通過各種節日,向湄公河獻祭,祈求平安和幸福。泰國先後拍攝了電影《湄公河滿月祭》和《湄公河之靈》,通過類似神話故事,表現人們對湄公河的敬畏,宣揚佛教信條「相信你所做的,做你所相信的」。

  湄公河是中國與緬甸、緬甸與寮國、寮國與泰國、寮國與柬埔寨的界河,它既把這些國家分開,又把這些國家聯結在一起。不同河段兩岸的居民大多既有密切的民族關係,也有密切的文化聯繫。作為河流源頭的中國,則一直同整個河流流域的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中緬之間有兩千多公里的邊界線,兩國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多是同源的。據考證,緬甸的眾多民族大多是從中國西北或華南遷入的,有的至今仍是跨境而居。其中,中國西雙版納的瑤族和緬甸的撣族、中國的景頗族和緬甸的克欽族,語言、服飾、風俗習慣都非常相近,你來我往,和睦相處,互通姻親。因此,緬甸人總是親切地稱中國人為「胞波」,意為「同母所生的兄弟」。緬甸神話故事《三個龍蛋》說,早在公元2世紀,緬甸蒲甘王朝開國君主驃紹梯與中國的一位皇后,都是由天帝釋的後裔太神王子與龍公主相結合而生的龍蛋變化而來。中國同緬甸的交往,實際上比這則神話還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的楚國時期。寮國的主體民族老龍族,一般認為同中國西南部的傣族、壯族等有親緣關係。他們大約是在公元前後從中國的雲南、貴州等地陸續南遷到寮國定居的。柬埔寨的高棉族,一般認為是中國南方某些少數民族遷移到現今柬埔寨境內與當地土著民族融和形成的。泰國的主要民族泰人也有古代中國人南遷之說。越南的主體民族越人,據說其祖先來自中國。公元前4世紀,中國境內的楚國滅亡越國,越國人大批南遷,其中一支稱為「雒越」的部族在現今的越南北方定居下來,繁衍成為現今越南的最大民族。

  一條湄公河將中國同中南半島各國人民緊緊地串聯在一起。他們不但有歷史的親情,更有現實的友情。前人有詩云:「瀾滄湄功(公)一瓢飲,六國同飲一江水。」陳毅元帥在《贈緬甸友人》一詩中寫道:「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這些詩作都是中國同湄公河流域其他五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寫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