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似乎遇到了職業瓶頸,遭遇了職業牆。從業十幾年,2018年走的很艱難,也許是畢業後走的最艱難的一年。前一陣看一篇文章《比失業更可怕的是失禁》,作者悲觀的表示:即將到來的2019年,或許是未來十年最壞的一年,或許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言詞裏,處處透著寒意。

同學羣裏,大家都或多或少透露出經濟下行的冷意,自己所在單位也未能倖免,對於身處其中的個體,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當初從北京回來,從央企到民企,能想到民企的不穩定性,對於安全感欠缺的我們,作出選擇離開的決定很艱難,心理的不情願和忐忑,如今這種切深體會,更甚當初。

十年前的自己,畢業伊始,身處國企,對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毫無感觸,可能得益於自己的專業領域。十年後的自己,身處民企,在國家經濟轉型,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下,公司經營也舉步維艱,困難重重,作為單位一員,工作壓力也大於往年。

從北京回來,國企到私企,危機感和壓力從未消失過,反而是逐年增加,由此產生的不安全感日益強烈。正好印證了開頭那個觀點,如今經歷的每一年,似乎都是過去從業經歷中最壞的一年,似乎也是未來十年裏最好的一年,總之,沒有更好,只有更壞。

危機感和壓力日益增長,隨之而來的不安全感日益強烈,就逼著自己不停的往前走,不斷的去改變和提高自己。於是,這四年裏,註冊考試安排一年多項,複習計劃安排越來越緊湊;於是,開始閱讀公眾號,讀書,聽培訓......時間觀和效率意識越來越強烈,計劃的執行力越來越好,視野更開闊,認知得到提高,內心得到豐富和滋養,個人也確實感受到變化帶來的成長。然而,這些都不是從前的自己,不是從前的節奏,似乎是一種壓力下的生長,一種求生存的本能需求,壓力之下的動力。

於是,無數次問自己,自己的未來在哪裡?路在哪裡?前行的過程中,偶然看到那一絲微弱的光,指引前進的方向,而內心依然充滿迷惘和質疑:萬一方向錯了呢?前進的步履,缺少那種堅定和沉著。

越是難的時候,纔想著停下腳步,審視自己,審問內心。聽過他人不少的故事,一次次的問自己:什麼才應該是自己追逐的目標?如果才能找到個人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如《未來簡史》所說,在這個劇變的時代裏,個人如何纔不會被高速駛過的社會發展洪流碾壓而過?如何立足於將來?

公司的興衰,亦如個人的發展軌跡,如不思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也會被淘汰出局,自己才中年,未來的路依然很長,斷不能停下前行的腳步,任由宰割。護城河理論告訴我們,要保衛城市安全,要麼讓護城河足夠深邃,要麼讓護城河足夠寬闊。對於個體和企業同樣適用,要麼縱向發展,走專精尖發展路線,要麼橫向發展,走綜合拓展路線。對於市場而言,強調核心競爭力。對於個體,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裏,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如何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永不過時的命題。

思考如何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還得思考另一個問題:哪些核心競爭力是不依託行業、不受行業興衰影響的能力,即所謂跨界通用、歷久彌新的能力。

在危機和壓力面前,面對變化,以積極擁抱而不是牢騷滿腹的姿態和心態,不斷的去思考和審視自己、去探索找尋,追逐前行路上的那一束微光,以迎接屬於自己內心的佛曉黎明,從黑夜蹣跚迎來屬於自己清晰的新曆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