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君一直覺得小時候的自己舌頭有一點不同於常人,在大人們看來是難以下嚥的食物壹周君卻偏愛它們三分。比如說糖水泡饅頭、湯泡麻花、做飯時糊掉的鍋渣兒、糖拌米等等。

不知道是小時候牙口不好的原因還是怎麼的,對於湯泡一切主食都饒有趣味,就算是平時炒菜有一點湯汁,壹周君都會加半碗水進去然後泡著饅頭喫。有時候家裡製備著充當早點的麻花也難逃壹周君的魔爪。

發現人間極品糖水泡饅頭則是一次意外,當時的壹周君正是生病狀態,連續好幾頓油鹽不進。爸媽擔心身體扛不住就強迫我得喫點飯,菜不想喫就算了主食務必要喫一點。饅頭對於生病的壹周君來說還得撕咬簡直是要命,又加上當時想喫點有甜味的東西,於是乎就鬼使神差般將饅頭和糖水組合在了一起。

沒曾想喫了饅頭泡糖水的壹周君卻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經過水浸泡的饅頭綿密感十足,每一口都感覺像是在嚼棉花,另外那淡淡的甜味更是令人迷戀。從此之後,糖水泡饅頭不僅是生病必備,還經常有事沒事被壹周君翻牌。

小的時候家裡沒有不粘鍋,所以炒飯炒菜有糊掉的鍋渣是經常的事情,叮囑母親大人把鍋渣統統盛在自己的碗裏也是壹周君經常會做的事情。乾巴巴的鍋渣脆脆的酥酥的,味道更是把菜餚的精華部分凝結在了一起,香鹹可口嚼起來還賊帶勁。為了方便稱呼,壹周君就把它叫做鍋巴,這也成了壹周君和母親大人之間的暗語,連父親都不知道我具體指的是什麼。

糖拌米是姥姥告訴壹周君的,米飯與白糖混合之後變得軟糯多汁,每一口都有濃鬱的香甜感覺。小時候喫米飯炒菜的時候經常會另外舀出幾勺米,等著做糖拌米喫。


小時候每天早上去上學之前媽媽都會準備好牛奶或奶粉然後一包青食或者正航的餅乾,然後讓陪在一起喫,一般情況下就是掰碎了放在牛奶裏或者是兩片合在一起蘸著牛奶喫。

但是劍走偏鋒,扒大姨我一般都把兩片中間夾上辣條或者是鹹菜再合起來喫,甜中帶著鹹,能想像奶香味的鈣奶餅乾夾著鹹菜辣條的感覺嗎?現在想想覺得真的很有意思。

這種喫法知道上高中住校了之後還會這麼喫,專門去買一大包辣條然後陪著餅乾喫,其實味道說不上來,就是一口甜香的餅乾中夾雜著一點點辣喫起來又很上癮。

但是現在那種餅乾不太好買了,以前的時候是2.5一包,能喫兩個早餐,但是現在去超市裡賣的很少,基本都是老年人餅乾,也是漲價了,好像是6塊錢一包,喫起來已經沒有以前的那種味道了,可能是真的變化了。

再一個,喜歡喫不放鹽的炒雞蛋,其他的菜不放鹽我難以下嚥,但是炒雞蛋放了鹽扒大姨就更難以下嚥,所以炒雞蛋的時候就放點油不放蔥(一個不喫蔥的山東人)炒出來的雞蛋纔是真的雞蛋的味道啊,沒有蔥花的味沒有鹽調料,真的是純天然了,雖然很多人不理解,扒大姨也不理解自己了。

如果你恰好對我們感興趣,就關注我們吧!


小時候喫很普通的食物,卻覺得是美味,喫撐了還想喫第二遍。現在長大了,卻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美味。

喜歡醬油泡飯喫,醬油泡粥喝,特別美味。農村自己種的米,花生油和鹽撈粥喝,喫撐了,現在一直沒忘記小時候的感覺。爺爺把青辣椒加鹽用小木棒跺碎了拌粥喝,還有生的花生粒和鹽跺碎了。

豆腐乳拌粥喝,特別好喫。現在長大了,去買了豆腐乳,卻喫不出小時候的味道,覺得現在的豆腐乳太難喫了,就扔了。

小時候沒有什麼零食喫,抓大顆粒狀的鹽放嘴巴里,讓鹽慢慢融化,真的特別美味。

現在長大了,一直在搜尋著美食佳餚,卻覺得嚼如蠟。


我說說我的奇怪吧,從小到大,大家都坐過火車吧,因為我的爺爺奶奶都在外地,我爸是孝子,逢年過節必須的去團聚一番,所以打我小學的寒暑假一直到兩位老人家走了,這幾十年寒暑都是有非常頻繁的火車乘坐經歷。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會自帶食品上車,不愛喫火車上的食品或者盒飯,可是我這人打小就經受不住每次火車開餐時,乘務員推著那小車,一趟趟的叫賣聲:盒飯,盒飯,15塊一盒。那種香味讓我五腹六臟都隨著香味飄了起來,無法停止的,魔鬼的節奏。心裡一個聲音不斷的叫著,喫吧,喫吧,但是我還是能夠忍到乘務員還剩下幾盒的時刻,那時候只需要五塊錢就可以了。因此,我凡是坐火車,必須喫火車盒飯,而且喫的乾乾淨淨,津津有味,不管旁人多少詫異的眼光洞穿我的身體,我依然我行我素。這算不算奇怪啊。


我小的時候 最喜歡奶奶煮的那個韭菜雞蛋面 碗裏一定要加那個豆油 有顏色還特別的香 不是現在這些醬油生抽什麼的 完全不一樣的味道 啊啊啊啊 整碗麪真的特別的香 奶奶家的每個調料包都悶悶好喫~ 還有熱稀飯裡面加豬油和鹽 好喫到飛起來~對於童年簡單就是一種幸福~ 童年嘛就是那種想回去又回不到的感覺 一直珍藏在心底 特別美好????????


河南的小時候見爸媽喫飯時候總是把饅頭泡在稀飯裡面一起喫,再大點弟弟也是喜歡在稀飯裡面泡饅頭餅乾之類的,現在也是!現在我閨女喫飯也是把饅頭泡在稀飯裡面,我喜歡再蒸麵條裡面倒開水,泡麵條喫!!我不知道我算不算奇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