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場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做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今年是該文發表四十週年。在中國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重溫這篇文章,會有什麼啓示?

重溫這篇文章,解放思想再出發

197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南京大學哲學系胡福明老師在思考着重大理論問題,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這個問題顯得格外大膽甚至充滿未知風險。然而,一切都沒能阻擋人們追求真理的步伐,一篇題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發表了,猶如驚雷,掀開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也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距今,整整四十年了。

△胡福明

今天,不會有任何人懷疑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麼,也不會有人不把實踐標準作爲一個常識。應該看到,40年前的大討論滌盪了頭腦的思想,澄清了心中的誤區,解開了觀念的疙瘩。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作爲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早已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跨越四十載春秋,經由這篇文章產生的思想解放力量,依舊無比強大。

新時代,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如今,當我們再讀這篇文章,不僅僅是體會其中的哲學涵義、思想觀點,更是在歷史與現實中感受思想解放的魅力、賡續解放思想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新突破,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這是新時代的號令,也是新時代的使命。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改革發展的成就是從解放思想開始的。歷史與實踐也證明了,思想的解放與改革的進程相互激盪、相互砥礪。從解放思想到觀念更新,從理論突破到改革創新,這就是一條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必然之路。新時代,無論是衝破觀念障礙還是突破利益藩籬,不管是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還是找準突破的方向與着力點,只要意圖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克服利益關係的掣肘,都必須有思想解放的勁頭和精神,不畏羈絆、不懼艱險、不落窠臼。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很顯然,"解放思想"位列首要,也起着"總開關"的作用。從開啓改革大幕到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這條一以貫之的邏輯主線,於中國的改革發展實踐而言,從來不是"臨時藥方",也不是終點站,而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起點。解放思想再起航,正當其時、合乎其勢。

解放思想,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我們要警惕把解放思想"標籤化""口號化""隨意化"的傾向,要警醒"喊解放時振振有詞,真解放時推三阻四"的態度。立足於"兩個百年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解放思想是探索規律、追求真理的過程,是自覺有爲、主動擔當的過程,是不吝實踐、實事求是的過程。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發揚解放思想的精神,光有立場和態度不行,必須有實實在在的舉措,行動最有說服力。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說:"解放思想是中國社會變革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支柱。"這個支柱始終要堅實有力、紮實穩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目標與方略、理念與路徑、價值觀念與制度設計的有機結合,體現出科學反映新時代、準確把握新矛盾、正確引領新實踐的鮮明理論品格。今天的中國,依然需要以解放思想爲先導,只有拒絕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摒棄滿足現狀、固步自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真正讓"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