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需要每日精進,我做為一名理財思維的身體力行者,記錄每天的所思所想,帶領大家一起奔向財務自由!

前天我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叫《我有十萬塊錢,應該如何投資?》(點擊標題查看)。在文章當中我提出的觀點是:對於不夠專業的投資者來說,要麼你就扎紮實實做功課,把自己打造成專業投資者;要麼你就老老實實做基金定投,賺取市場的平均收益。

後來,就有人反駁我說:「大巴,你不是最推崇富爸爸系列書籍嗎?但是,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卻在書中反對用基金來做多元化投資,他更鼓勵集中化投資。」

後來我在《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當中確實有找到相應的段落,書中是這麼描述的:

尋求安全性的人們經常用「多元化」這個詞。為什麼?因為多元化戰略是一個「不虧損」的投資戰略。但它並不是一個掙錢的投資戰略,成功的或者富有的投資者並不使用多元化投資戰略。他們更注重自己的努力。

沃倫·巴菲特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他這樣評價「多元化」:「我們所採用的戰略排除了標準的多元化信條,因此,很多權威認為這種戰略一定比大多數傳統的投資者所採用的戰略風險更大。但我們不同意這種看法。我們相信,證券集中化的策略會使投資者考慮一系列的問題,如企業的實力、投資者在買進之前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滿意度,這樣做反而可以減少風險。」

也就是說,巴菲特認為證券集中化或者說集中於幾種投資而不是實行多元化投資是一種更好的投資戰略。他的理念是,集中化而不是多元化要求你更聰明,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更激進。他在文章中寫到,普通投資者避免波動是因為他們認為波動是有風險的,而「事實上,真正的投資者喜歡波動」。

我和我妻子在走出財務困境、尋找財務自由時,也沒有實行多元化,我們也選擇了集中投資。

從這段文字當中,我們確實能夠感覺到作者是更加鼓勵「集中化」投資,而不認同「多元化」投資。但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裡面其實有個大的前提就是:成為專業化的投資者才需要「集中化」投資。

比方說,書中提到多元化戰略並不是一個掙錢的投資戰略,成功的或富有的投資者並不使用多元化投資戰略。另外,巴菲特也提到:真正的投資者喜歡波動。不管是「成功的」投資者還是「真正的」投資者,其實都是特指「專業化投資」。

要知道,清崎和巴菲特都是萬中無一的投資好手,為此,他們也幾乎花費了一生的時間用於投資研究,可以說,投資本身就是他們的事業。如果要求每一個普通人都去學習專業化投資,成為投資高手,這是不現實的。

我也一直在強調:只有「理財」纔是最適合幾乎所有普通大眾的一種財富管理的方式,而投資對於理財來說,是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種工具,而並不是用來賺錢的。賺錢的路子有很多,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事業來賺錢。說到底,其實清崎和巴菲特也是把專業化投資當成自己的事業而已。但這份事業同樣也適合你嗎?你必須要想清楚。

既然「保值增值」是我們理財人的投資目標,那麼利用基金這種「多元化」的投資工具來投資也就無可厚非了。巴菲特不也說了嗎?如果你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來謀生,根本無法每天進行投資的話,那麼最好就是定期購買基金。還有,現實當中,臺灣基金教母蕭碧燕也是隻投資基金,照樣實現了財富人生。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鑽研投資,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專業投資人,我也是非常支持的。但必須要知道,這是一條非常艱辛和兇險的道路,專業化投資並不是看起來那麼容易賺錢。另外,你也可以先做好基本的家庭理財規劃,然後再用小部分的資金嘗試做專業化投資,把研究投資當成自己的一項興趣愛好來發展,這可能是更為穩妥的一種解決方案。

不得不說,有一種人是註定要在投資上失敗的,那就是:既想獲得遠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投資回報;又不願意用心去鑽研投資,然後試圖尋找到一種能夠快速致富的投資捷徑。那麼,這其實已經不是在投資,而是在投機,甚至是在賭博,最終得到失敗的結果也是很正常的。

文章來源:理財巴士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