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依稀還記得,很多年前,鄰居一位阿姨,生了兩個女孩。兩個人年齡差距不大,但是,阿姨明顯更喜歡小女兒,而總是對大女兒惡言惡語。

  有時候,連我都聽不下去了,而阿姨卻毫不掩飾自己的偏心,並且還告訴了身邊的人,她偏心的緣故是因爲大女兒長相和脾氣很像自己婆家人,而她與婆家關係早已惡化,每當她看到大女兒,就會有很多不愉快的聯想,因此很不爽。

  對於這個案例,你有什麼看法呢?很多人可能會和我有同樣的困惑,都是十月懷胎生的,爲什麼爲偏心如此嚴重,針對這個問題,心理學家給出了專業的解釋。

  縱觀我國社會的家庭結構,不難發現,大部分家庭中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基本都存有偏愛和厭惡,只是偏心個體、偏心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專家認爲,父母對自己孩子偏心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爲三種:按年齡大小、按性別、按長相、個性,下面,我們分別闡述原因。

  按性別

  這種類型的偏心比較常見,表現爲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根本原因是人類遠古時期父系氏族沿襲的觀念,隨着時間轉移,內化傳承了下來。

  傳統觀念認爲,男人就是門第的和家族的象徵,是權威和家庭的核心。即使現在女性運動崛起,很多人還是被這個思想所束縛,不能也不願意改變。

  很多女兒在家庭中付出很多,仍然不能改變這個結果,從家庭心理角度出發,其實,女性在家庭關係、連接關係中起着至關重要的關係。

  現實生活中,很多例子已經證明,女性在成年後爲父母和原生家庭付出得再多,也不能改變父母對兒子的偏愛。

  按年齡大小

  家庭心理和發展心理在這方面給人們提供了很多理論參考,家中的老大出生以後,通常會成爲原生家庭的核心關注點,父母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會專一投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

  因爲基因和父母年齡原因,家中的長子和長女通常在身體和智商方面都是優於下面的弟弟妹妹的。加上很多傳統觀念中的“長子嫡孫”“長女嫡親”等,父母會比較偏心看重家中的老大。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家中的老幺也會成爲父母偏心的對象。家中的老幺通常是在父母年紀比較大的時候出生,這些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面臨着哥哥姐姐作爲他的競爭者。

  所以,老幺需要用各種策略來博得父母更多的注意力和關注點。加上哥哥和姐姐長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空間,和父母的距離也沒有那麼近了。老幺也就走上了父母心頭肉的舞臺,獨霸父母的愛。

  按個性、長相

  就像我們開頭說的那位母親,她偏心自己的小女兒是因爲長相和個性,這並不奇怪,那個母親是很多家庭中父母偏心種類的一個縮影而已。

  挪威心理專家經過研究總結出,家庭中那些“叛逆”的孩子,會讓父母感覺厭煩,從而疏遠他們。而那些溫順、聽話或者和父母性格相近的孩子則受父母的關注程度更大、更多。

  心理學上有一個“逐美”的概念,就是每個人都喜歡追求美好的事情,追求完美的傾向。這個概念也適應於家庭中,那些長相俊美、有出息、讓父母驕傲的孩子總是會得到偏愛,而其他的孩子得到父母關注和關愛則會少很多。以上三點,便是心理專家所總結的,父母偏心的主要原因。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育兒心理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