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道 西媒稱,北川是四川省的一個小縣城,也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如今,北川依舊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已成爲人們回憶這場國難的地方。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5月9日報道,汶川大地震是中國境內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來造成死傷人數最多的地震,約有8.7萬人死亡或失蹤。十年來,陳國興(音)一直向過往遊客講述自己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2008年5月12日,一場8.0級大地震帶走了他唯一的兒子,也奪走了數萬中國人的生命。

如今,54歲陳國興與200人的團隊(大部分是地震倖存者)負責保護遺址並接待遊客,20名導遊每年陪同約220萬名遊客參觀震後遺址,多名警務人員則負責確保遺址完好。遊客們在廢墟中駐足張望,他們有時可以看見一隻兒童鞋或是一個乾癟的皮球等。還有一些遊客在遇難者親人的陪同下焚香祭奠死者,在殘破不堪的瀝青公路旁,一些樓房在金屬樑的支撐下依然挺立,但出於安全考慮,遊客無法進入這些危房。

陳國興帶領法新社記者前往一幢教師集體宿舍,這裏的很多書籍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塵,房屋的主人大部分在地震中去世了。

報道稱,數千名死者的遺體被埋葬在縣郊的一個集體公墓中,還有近2萬人依然被掩埋在地震廢墟之下,陳國興的兒子也在其中。這位父親曾在地震幾天後得知了兒子的死訊,陳國興回憶道:"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陳國興在地震中失去了8位親人,他自始至終沒有找到兒子的遺體。和大部分倖存者一樣,陳國興後來搬到新北川縣城一間更大的公寓中居住。新北川距離老縣城約30公里,林蔭道和楊樹林讓這座新縣城顯得生機勃勃。他說,自地震以來,旅遊業就成了北川的主要就業崗位來源。

很多居民不禁思考,10年或20年後,當遊客的興趣逐漸冷淡下來,自己的未來將是什麼樣子。一名25歲的導遊說:"我們不能只依靠旅遊業來滿足需求。"他的家庭因爲經濟因素無法供他學習深造,所以做導遊是他目前最好的選擇。

報道稱,除了經濟上的難題,維護北川地震遺址無論從資金還是技術上而言都是一項挑戰。爲保持震後原貌,北川遺址每年要花費將近2000萬元人民幣,雨水和風的侵蝕對房屋的殘骸造成重重考驗。

但33歲的導遊王華榮(音)認爲錢用在了刀刃上:"遊客看到老城遺址時會反思,他們意識到他們認爲重要的東西也許沒那麼重要,他們明白擁有家庭纔是真正的幸福。"

這是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活動在貴州省凱裏市舉行,火炬手蔣雨航手持火炬傳遞的資料照片(2008年6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攝

2011年8月底,蔣雨航以出色的表現和優異的成績進入公安消防部隊昆明指揮學校,並在學校期間光榮入黨。之後,他從一名優秀士兵成長爲警官,晉升爲上海消防總隊特勤支隊彭浦中隊副中隊長。這是在上海市廟行鎮一水閘附近,蔣雨航(前左)在搜救打撈任務中的資料照片(2009年5月7日攝)。 新華社發(趙昀攝)

這是在上海市某街道一次車禍事故中,蔣雨航(左一)在現場指揮救援任務的資料照片(2018年2月5日攝)。 新華社發

今年3月底,蔣雨航調動工作,從上海回到家鄉凱裏市,成爲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助理。蔣雨航說:"十年來,我學到很多。我要用學到的東西回饋給家鄉父老"。在貴州省凱裏市的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工作的蔣雨航(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5月8日,在貴州省凱裏市的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蔣雨航(右)與戰士許鬆鬆在庫房清點消防裝備器材。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5月8日,在貴州省凱裏市的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蔣雨航(右)與裝備技師王剛巡檢防爆破拆衝擊錘。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5月7日,在貴州省凱裏市的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蔣雨航(左)與戰士楊玉冰在訓導搜救犬四喜。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5月6日,在貴州省凱裏市,蔣雨航來到他的姨媽家吃晚飯。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蔣雨航的母親和姨媽從凱里趕到映秀千里尋親,目睹蔣雨航奇蹟般倖存。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5月7日,在貴州省凱裏市的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蔣雨航與搜救犬四喜在一起。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5月7日,蔣雨航在貴州省凱裏市的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健身房鍛鍊身體。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5月7日,在貴州省凱裏市的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蔣雨航(右三)與保障大隊部分官兵的合影。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5月8日,在貴州省凱裏市的黔東南消防支隊戰情保障大隊,蔣雨航(左)與觀摩裝備技師王剛操作模塊化消防車。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