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吳凡 每經編輯:陳俊傑

  4月14日晚間,中利集團(002309,SZ)發佈公告稱,其對2018年業績快報進行修正。

  在2月25日披露的業績快報中,公司稱受光伏政策的影響,報告期內整體銷售收入、淨利潤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089萬元。而在此次業績修正中,公司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調整至了虧損2.83億元,同比下滑192.68%。

  中利集團發生了什麼事?答案可能需要在其參股公司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克電池)身上尋找。

  參股公司估值大幅下調

  成立於2001年的比克電池,是中國首家登陸美國納斯納克交易市場的鋰電池企業,主要涉足鋰電池研發、製造和銷售,電動汽車、電池回收等業務。其鋰電池產品優勢在三元材料鋰電池領域,而爲了深入佈局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早在2018年2月,中利集團公告擬以總作價100億元左右的價格收購比克電池部分股權。

  不過上述重大資產重組在醞釀了近一年後於今年1月宣佈終止。在此期間,中利集團已經累計投資5.5億收購老股並增資3億元,持有比克電池8.29%股權。需要注意的是,彼時投資時,比克電池的估值爲102.5億元。而根據評估機構今年4月8日出具的評估報告,經採用收益法評估,以2018年12月31日爲評估基準日,比克電池估值縮水至71.86億元。

  這也意味着,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裏,比克電池的估值驟降了約30.63億元。爲此中利集團根據會計事務所要求,遵從謹慎性原則重新評估計提資產減值2.55億元,從而造成公司2018年業績出現非經營性虧損。

  需要注意的是,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通過發佈的《動力電池字段數據庫》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56.98GWh,同比增長56%。其中,裝機總電量排名前十動力電池企業合計約47.20GWh,佔整體的83%,較去年TOP10企業合計佔比上升達9個百分點。

  在裝機電量前十名的榜單中,比克電池以1740188Kwh的裝機電量排名第6位;另外在2019年的第一季度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TOP10企業,比克電池以258839KWh的裝機電量排名第5位.

  擁有這樣一個好成績,爲何比克電池的估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

  中利集團證券事務部的一位工作人員4月1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比克電池去年一年可能是受行業政策的影響,淨利潤沒達到預期。

  此外,中利集團在公告中還表示,由於受光伏行業新政及貧困縣光伏扶貧項目不允許貸款等政策變化的影響,導致公司商業電站及扶貧項目的應收款回收不能按期履行,致使公司計提壞帳準備金大幅增加造成當年財報虧損。

  比克電池擬上科創板

  除了估值大幅下調“拖累”中利集團的業績外,比克電池對於另一家上市公司長信科技(300088,SZ)所承諾的業績也未能完成。

  2016年2月,長信科技與比克電池以及比克電池的大股東深圳比克簽署《增資擴股協議》約定,長信科技增資比克電池註冊資本2285.9947萬元,增資價款爲人民幣8億元,增資完成後,長信科技持有比克電池10%的股權。

  比克電池和深圳比克向長信科技承諾,比克電池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億元、7億元、12億元。而在2017年,比克電池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爲4.91億元,差額爲2.09億元。按照補償條款,深圳比克已將其持有的比克電池3.3055%股權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長信科技,並於2019年3月7日辦理完畢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高工鋰電網此前發文稱,上述情況不是個別案例而是普遍現象,在補貼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下,2018年大批鋰電企業遭遇了訂單萎縮、營收淨利下滑、企業資金鍊緊張、業績對賭失敗甚至直接倒閉的發展困境。

  另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長信科技持有比克電池的股權,在比克電池近期估值被大幅下調後,長信科技是否也需要對其2018年業績進行修正呢?

  根據長信科技2月27日披露的業績快報,公司2018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1億元,同比上漲30.43%。4月15日,長信科技證券事務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尚未收到領導的通知要求,並沒有相關的(修正)工作。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向記者表示,(是否需要修正業績)這個目前沒有非常細緻的規定,有時候上市公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調整或不調整,以及以什麼數字記入。“這是非強制性的,只要符合現行的會計準則”。

  此外,在當前電池產能過剩,補貼退步的背景下,比克電池也在考慮借力資本市場發展。去年11月,長信科技副董事長高前文曾表示,公司和比克電池的股權合作不會再推進,但比克會進入資本市場。比克電池考慮通過科創板或其他形式走向資本市場。

  上述長信科技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比克電池考慮計劃於科創板上市,公司目前正在做相關的輔導工作。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