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架構,拋開架構,拋開架構。如果windows10支持驍龍835,它可以和哪個桌面處理器一戰?


兩者差太遠…不方便直接比較。

我覺得,835的競爭對手是超低壓節能處理器,而不是桌面標壓處理器。

感覺高通驍龍,乃至於全部Soc類似於APU,但高通與同行相比,GPU性能更強,CPU性能較一般。驍龍,apu的帽子戴穩了。

而絕大多數intel的CPU,都是CPU性能領先,核顯性能孱弱。(i3:人家就不是單獨食用的,又要我計算,又要我渲染,你不走我走)和功耗相近的上網本atom/i3/m3比,835應要強不少。cpu性能普遍過剩的時候,核顯表現就給整個產品加分不少了。而且得益於高通集成基帶,整機無線網性能更好,同時功耗更低。和桌面u比,理想的win10環境下,簡單的office操作可能感覺不出二者差距,但滿載運行下肯定會有不小差距的。至少,兩者功耗差那麼多,x86雖說效率較ARM要稍低,但最成功的處理器,依舊是x86,地位難以撼動。

如果一個靠鋰電池驅動,封閉散熱的手提機器使用體驗上打敗了靠交流電源驅動,風冷散熱的台式電腦,請intel和AMD立刻馬上現在倒閉。

可能言不及義,歡迎討論

謝邀,從性能上是不能的,差距還很大,但是如果換一種角度從使用體驗上去看,在有著優秀編譯器的OS上,這個差距會縮小很多,也許用起來能稍微貼近atom?如果以win10為假設目標,應該是無法與任何X86處理器一戰。雖然題主說了三遍拋開架構,但是這個問題真的拋開架構就完全沒辦法解釋清楚,答案只能簡單的寫個不能了,驍龍作為典型的ARM類RISC處理器從設計思想上與X86架構的CISC處理器就相差甚遠,複雜程度有上百倍的差距。RISC處理器的通過提高執行簡單指令的效率來提高性能,而CISC的則通過增加包含的指令集這種複雜的結構設計來提高性能。簡單的說就是,RISC處理器工作方式是每次只能處理一條簡單指令也就是基礎運算但是執行的速度很快,但對於該指令之外的事情並不能重複和擴展,而CISC的可以通過一次指令調取一個指令集來執行一連串的計算,這就好比要蓋一棟樓,RISC你需要連續的命令,打地基&>碼磚&>裝房梁&>鋪屋頂,你每命令一條處理器就做一條,這樣最終蓋出一棟樓,而CISC你只需要命令它:蓋樓,然後等它工作完,樓就蓋好了。綜上所述,從理論上講以目前的水平,如果雙方都只連續做一億次的1+1=1 0,同頻率的ARM完成速度可能還能比X86更快一些,但是實際應用中並不是只做這麼基礎的運算, 隨著運算難度的增加,ARM的執行效率會大幅度下降被X86遠遠拋開,所以ARM從硬體層面上還遠遠達不到X86的水平,再從軟體層面上看,ARM的性能發揮還要受制於編譯器的設計水平,又進一步拉大了實際應用中的性能差距。


這個東西…蘋果雙核a9和聯發科高通雙核能一樣?

核心面積都不一樣,晶體管數量怎麼能一樣?

英特爾製程它自己說要比別的半導體經驗2代,暫且忽略它。同樣14nm的英特爾4核心 CPU都核心面積比手機的要大好多的…

不能

等年底ms的win10 on arm出來就能比較直觀的比較了

835畢竟功耗低,和比自己功耗高不少的i3比性能...

必然比不過額...
不同平台之間不好對比唯跑分論,和唯功耗論,其實都是不靠譜的


不能,功耗在那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