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才乃國之棟樑,立國之本,至關重要,需運用得當,方事半功倍!

人才如能力強人品好,社稷之福;能力強缺陷大(人品不好),弊端多,破壞力會更強。許攸就是典型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一類人,自身的貪婪、自大等缺點導致其早晚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其實不好的人才「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袁紹早就應該給其隊伍架構就行調整,讓其發揮最大的潛力,能「各盡其職」,避免崗位同質化,多個謀士互掐,爭風喫醋,導致內耗嚴重。

「風控」做的太差——這麼高度保密的軍事衙門,像許攸這種「口不把門」,性情多變的人根本就不應該進來,即使再有才能,弊端還是太大,甚至是毀滅性的,再者袁紹也不缺謀士。讓他做做外交,像蔣幹一樣迷惑迷惑曹操還是能大有可為的,還發揮了他的「罵死人不償命」風格。


三國初期,各路諸侯紛起,直至後來魏蜀吳三家鼎力,基本是由人才的得失與合理使用造成的結果!曹操袁紹的官渡之戰最為典型!中國的知識分子有多面性,既不輕易易主也擇良木而棲!這主要取決於領導人的品質!袁紹手握重兵,謀士如雲,許攸沮受都是當世著名的有實才的謀臣,袁紹不會用他們,不明是非,不知輕重,誤殺沮受,逼走許攸!造成人才為敵對所用,關鍵戰役失敗!這種例子在三國中不勝枚舉,劉關張英勇無敵,在諸葛亮加入之前,上午片瓦,下無立錐之地!謀臣猛將,各種人才兼收並蓄是歷史上取得成功的人物必備的品質,劉邦,朱元璋這種草根帝王更是如此,反觀各路造反起家而又失敗的人物,項羽,黃巢,李自成,最後的失敗都歸結為不會用人,僅有的人才也會流失,失敗是必然!


優秀的領導是懂的因勢利導,適時變通的,都說曹操多疑,當時怎麼就那麼相信許攸,基本上把褲襠底都兜出來了,如果許攸是詐降,曹操必定身死。反之,官渡之戰對袁紹而言是被擊潰而非殲滅,只要還有一口氣,重新整合青幽冀並的實力,再戰曹操勝負未可知,可惜本初看不開,還是掛了,使得整個陣營從內部迅速瓦解。對比赤壁敗北後的曹操,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