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天氣

陣雨轉多雲

23℃~32℃

鄉 土 民 居

幹壩子民居羣

地址:萬州區普子鄉碗廠村4組

建造年代:民國時期

建築特色:民居羣依山面水,位於堤壩之上,視野開闊,建築佔地面積9600平方米,建築層數2-4層,穿鬥結構,主要材料為木、磚;建築羣基本沿一字型排列,高低錯落,部分房屋有木質窗花、屋頂脊飾等。

鍋圈洞院子

地址:萬州區羅田鎮天生社區3組

建築年代:民國時期

建築特色:座東向西,由萬縣龍駒中學創建者之一、當地鄉紳向志揚、向茂軒所建,佔地面積68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四合院佈局,土木結構,硬山式屋頂,青瓦屋面,抬梁式樑架,分正廳、前廳、左右廂房,共有房屋10間,一樓一底,面闊26米、進深26米、通高8米,左廂房已拆毀。天井長11.5米、寬11米,用青石板鋪地。

譚氏大院

地址:萬州區龍駒鎮向東村2組

建造年代:1912年

建築特色:由兩個四合大院組成,分東院和西院,總建築面積6455.5平方米,共有房屋116間,兩個四合院內天井兩邊有支樓(均為雕花門窗)、內房等,一個四合院一進大石門,正廳屋階檐有石廊,石廊上刻有「塵飛不到」四字,四合院外有圍牆,有兩道樓門(一院一個樓門,部分已被毀滅),屋外連偏屋、酒作坊共14間。民居為合院式佈局,磚木結構,抬梁式與穿鬥式混合樑架結構,硬山式屋頂,青瓦屋面,建築的楔架脊檀,梁托架等施以彩繪,雕刻工藝精細。

石鍾壩院子

地址:重慶市萬州區羅田鎮天生社區6組

建造年代:清光緒年間

建築特色:座南向北,建於清光緒年間,由向氏族人修建,佔地面積700平方米,建築面積750平方米。四合院佈局,土木結構,一樓一底,硬山式屋頂,青瓦屋面,抬梁式和穿鬥式結合的混合樑架。整個院子沿中軸線佈局,分前廳、正廳、左右廂房,共有19間房屋,面闊20米、進深35米、通高8.5米。天井長19米、寬11.5米,用青石板平鋪,該民居對研究渝東地區鄉土建築的特點、形制等有一定價值。

小坳口院子

地址:萬州區羅田鎮天生社區4組

建造年代:清同治年間

建築特色:座東北朝西南,佔地面積700平方米,四合院佈局,土木結構,青瓦屋面,硬山式屋頂,穿鬥式樑架,通高7.5米,面闊35米,進深20米。建築面積850平方米。兩側廂房各開兩間,每間面闊4.6米,進深5.8米。正房5間建在高出天井1米的臺基上,總面闊35米,進深5.8米,已部分損毀。正房、廂房及前廳均為木質穿鬥構架,輔以磚牆維護,天井石壩用清砂石清縫平鋪。前門寬3.5米,進深4米。天井寬11米,長10米,青石板鋪地。

金黃甲大院

地址:萬州區羅田鎮天生社區3組

建造年代:民國二十六年

建築特色:座南向北,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設築面積3500平方米。合院式佈局,三院橫向合一,磚木結構,一樓一底,抬梁式與穿鬥式樑架混合結構,硬山式屋頂,青瓦屋面。五開間,原有房屋56間。大院上房為抬梁式木結構,楔架脊檁、梁托架等施彩繪,青石板天井180平方米。左右廂房穿鬥式樑架木樓道相通。下房樓上正中設木結構戲臺,東院、西院均為穿鬥式結構,三開間。大院下房「跑馬廳」長60米、寬7米。大門外牆和院內部分窗欞為西式風格,內部建築為中式建築風格。

譚家寨樓

地址:萬州區分水鎮八角村 2 社

建造年代:清代

建築特色:座西向東,修於清代,佔地面積56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石結構,外牆、內牆均為條石砌築,青瓦屋面。箭樓高11.450米(至石壩子),長15米,寬14米,原為3樓1底,底樓堆滿泥巴和石頭,2樓與地面相平。二樓正面開一門,高2.5米,寬1.1米,厚0.56米

二黃壩樓子

地址:重慶市萬州太龍鎮

建造年代:清同治年間

建築特色:周圍地貌為四邊羣山環抱、樹木蔥鬱,中部地形較為平緩。由青石壘砌和白色抹灰形成磚牆,木門石洞小青瓦,四層高,頂層有木質迴廊,整體形象素雅樸素,乾淨,簡潔,大氣。清代渝東地區的民間防禦性建築。

永興場44號民居

地址:萬州區羅田鎮天生社區1組

建造年代:清代末年

建築特色:座西向東,佔地面積138平方米,建築面積230平方米。四合院佈局,土木結構,硬山式屋頂,青瓦屋面,一樓一底,面闊11.5米,進深12米,通高約8米。院內天井長3.9米、寬2.5米。天井中開一邊長0.80米的四方形水井,井壁用石頭砌成,與地平齊,深約1.5米。天井東沿立一高1.3米、寬2.5米、厚0.26米的石欄板牆,側面放置水缸。天井兩側為1米寬的木走廊,東南北三面相通,有木欄杆。

楊家灣樓子

地址:萬州區白羊鎮友誼村1組

建造年代:清代

建築特色:座西南朝東北,建築佔地24平方米,建築面積70平方米,3層,穿鬥結構,條石牆體、木質樓板,牆體由厚0.4米的條石壘砌而成,穿鬥式樑架,硬山式屋頂,青瓦屋面,山牆立面上部繪有麒麟等彩畫圖案。

陳氏民居

地址:重慶市萬州區長坪鄉大樹村10組

建造年代:清代末年

建築特色:建築佔地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層數2層,四合院結構,建築材料為木、石;正房七開間,西廂房三間,東廂房兩間;明間通高6米,次間上二層;木構件雕有紋飾,明間門前左右各一塊門磉石。

冒水井大院

地址:重慶市萬州區恆合土家族鄉五星村3組

建造年代:1949年

建築特色:座南向北,三合院佈局,土木結構,兩樓一底,正房為明5暗7間,面闊35米,進深7.5米,通高14米;兩側有廂房,面闊6米,進深5米。正房、廂房前均有寬3米的走廊。正房走廊階沿立兩壁長4米、高1.3米、厚0.30米的石欄板牆。

餘仲翹大院

地址:重慶市萬州區恆合土家族鄉五星村5組

建造年代:1929年

建築特色:座西向東,佔地面積1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土木結構,兩樓一底,包括正房、廂房、券拱式大門。大門高2.87米、寬2.6米、厚0.42米,門楣題「仲甲村」,楹聯題「山水有情靈鍾秀毓,國家無事物阜民康」。正房七間,面闊35米,進深8米,正房前走廊寬3米、長25米。走廊上面為閣樓,木欄杆,四個木柱支撐房檁,柱上部雕鏤空式斜撐。走廊兩邊各有一高1.3米、長8.4米、厚0.30米的欄板牆,牆上刻有《朱柏廬治家格言》,豎排、楷書,從右至左書寫。廂房面闊6米、進深5米,走廊寬2米。房前有寬40米、進深20米的天井。

王文同故居

地址:重慶市萬州區普子鄉土廟村2組

建造年代:清光緒年間

建築特色:座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1703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青瓦屋面,白石灰牆,面闊42米,進深13米,通高12米。7開間,兩樓一底,大門為立柱式拱券造型,門前為寬3米、面闊25米的遊廊。大門柱聯題「勤儉仁慈方垂百世,文武忠孝乃紹三槐」,遊廊欄板牆題「兄弟睦家之肥,子孫賢族乃大」。

劉江舊居

地址:重慶市萬州區孫家鎮蘭草村4組

建造年代:清代末年

建築特色:座南向北,建築面積125平方米;三合院佈局,土木結構,正房3間,左右廂房各1間;正房每間面闊5米、進深4米;中國書畫院副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當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劉江先生幼時在此居住。

來源:萬州城建檔案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