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臥龍拍攝到水獺。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2日訊(記者 劉佩佩)4月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臥龍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獲悉,4月11日,四川臥龍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對外公佈了歐亞水獺的畫面和視頻,這是邛崍山系首次通過影像記錄到該物種,夜間黑白畫面裏,一隻水獺在石灘上跳躍,並不時潛入水中捕捉獵物。據悉,當地人管水獺叫“水耗子”,80年代以前經常出沒在大大小小的河邊,近30年,再也沒人見過,也無確鑿的證據顯示其仍存於此。此次拍到水獺,爲水獺生存在邛崍山系提供了有力證據,爲研究保護區內水獺習性、行爲、數量、分佈區域等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據資料記載,歐亞水獺是河流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以及頂級捕食者,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環境適應能力很強,歷史上在中國分佈較廣。從1950年起,由於狩獵、棲息地破壞、水污染、水電站修建、寵物貿易及魚類資源過度捕撈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數量急劇下降,很多省份已多年不見其蹤跡,在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也被評估爲瀕危。從2019年2月開始,四川臥龍國家級保護區工作人員通過社區訪談、樣線調查和紅外觸發相機技術,對區內水獺資源進行了調查,在臥龍鎮河道附近安裝的紅外攝像機成功捕錄到歐亞水獺的身影。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段兆剛表示,保護區將對歐亞水獺進行進一步調查和監測,摸清其在區內的種羣數量和結構、食物種類、分佈、活動規律等情況,評估其生存狀況並制定保護對策和行動計劃。

  據瞭解,2008年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和之後數年裏頻繁發生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也對水獺的棲息地造成了極大影響。但近兩年,當地發生有觀賞魚被偷喫的現象,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種種跡象,疑似水獺乾的。歐亞水獺是水陸兩棲哺乳類,健康的水環境,豐富的魚類以及隱蔽場所對其生存至關重要,此次發現水獺的河段河水清澈見底,水流較急,水深數米的深潭較多, 魚類資源豐富,可見3-4斤的羣魚遊弋。河岸兩側有大量的石塊堆積,植被覆蓋良好。以上條件給歐亞水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棲息環境。從目前已知水獺的分佈來看,臥龍是距離成都市最近的一個水獺發現地。 水獺的存在說明臥龍的河流生態系統功能比較完善,這得益於臥龍保護區55年來堅持不懈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科研工作。

  (圖片由四川臥龍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