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的片单都非常考验耐性,从霸王别姬(172分),再来是野梨树(188分),到今年初上映的大象席地而坐(230分),除了电影票要加价,超过三小时,也非常挑战记忆力和专注力,当然最重要还有膀胱的忍受度XD只要撑得住,这几部电影都很值得进戏院观赏。

长达3小时又8分钟的《野梨树/Ahlat Ağacı》,是土耳其导演努瑞贝其锡兰(Nuri Bilge Ceylan),2018年最新的作品,片名来自一位作家写的短篇故事《野梨树的孤独》(The Loneliness of the Wild Pear Tree),「野生的梨树长得丑,果实的味道却很甜美,它们不需要太多水分,就可以孤独生长在干旱的野地上。」锡兰借此隐喻片中那位孤独的父亲和儿子,进而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这类文学艺术的作品场次本来就不多,松烟将电影安排在正好午睡的时段,虽然画面真的很美,但是锡兰用了大量的对话,长篇大论又哲学意味浓厚的语言,喋喋不休的争论辩证.....,加上内容丰富对白特别长,电影字幕闪得飞快,又是陌生的土耳其语,颇有催眠效果,其中一场男主角锡南与二位伊玛目(伊斯兰教里,通常指在清真寺中带领星期五做礼拜或平日祈祷的人)就用了半个多小时在辩论,虽然可以从中窥知他对宗教和世界的理解,但老实说上半场真的有点小煎熬,一个闪神很可能就昏睡过去了XD

但撑过前面铺陈的缓慢步调后,接下来就会逐渐了然于导演想说的故事中,而锡南的经历,也正像多数年轻人返乡后的心情,导演从各个角度体现他们和社会的格格不入,也点出了土耳其年轻一辈,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碰撞,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2.jpg

锡兰的作品风格优雅诗意,常把电影拍得像一部文学小说,特别是对人性的刻划细微又饱满,总能带给观影者许多感触。

锡兰来自土耳其恰纳卡莱省的一个小乡村,动荡的时局,让他无法顺利完成大学课业,短暂的旅行后,返回土耳其,经过18个月的服役生活,他决定把电影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在这次作品中,似乎可以看到一些他过去的人生经历,不过在访问时,锡兰说《野梨树》是发生在亲戚身上的故事。

04.jpg

《野梨树》美得诗意又浪漫,每个场景都像油画一般,明亮的色彩,映照著贫脊的土耳其乡村,仿佛一种沉郁之中的希望。 

08.jpg

09.jpg

11.jpg

12.jpg

故事发生在土耳其西部,邻近希腊的小镇恰纳卡莱。

大学刚毕业的青年锡南(道格德米科Dogu Demirkol饰)回到家乡,对多数土耳其大学生来说,毕业也意味著失业。因此他必须先回家,尝试透过各种考试,获取工作机会,像是成为一名老师、镇暴警察,或是服兵役混一段时间,然后再想未来的计划。

其实锡南心底有一个梦想,他创作了一本名为《野梨树》的小说,希望能找到投资者赞助他出版。

锡南的父亲伊德利(穆拉特杰姆西尔饰),原本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小学老师,后来却沉迷于赌博中,附近邻居好友都成了债主,全家人生活过得非常辛苦,母亲必须担任保姆,才能勉强维持一家生活,锡南内心的委屈和不满可想而知,满街债主指指点点的滋味,对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而父亲仍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还固执的在山上挖一口不会出水的井,对狗比对家人还好,因为「狗是身边唯一不会批评他的生物」XD

对于回到家乡,锡南充满了纠结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他渴望逃离,但不知该往哪去,父子间的隔阂和矛盾也越演越烈。锡南的痛点,也是多数青年所面临的困境,在土耳其八千万人口中,有二千万都居住在伊斯坦堡,年轻人渴望在大城市发展,即使漂泊在外,也不愿回家乡过父执辈那样的生活。

最后锡南没有通过教师考试,好不容易书出版了,却无人问津,他只好选择去当兵,当锡南顶著平头再次回到家乡,发现父亲早已独居在外,回到了他一心所向往的山林,养了几只狗和一群羊,有一天,锡南无意间发现了父亲皮夹里,夹了一张旧报纸,上面刊登了关于自己新书的报导。

锡南逐渐打开了心结,重新修补了和父亲水火不容的感情,过去对父亲的怨恨,在一番长谈后让他有了新的体悟,他选择原谅,完成自己的成人礼,也和过去生活中所有的不堪和解。

导演说:「无论你喜不喜欢,我们都会在自己身上看到父亲的影子,也许在个性上,也许在习惯上,都能感受这种微妙的联结与宿命感。」

33.jpg

2004年,美国史诗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拍摄完成后,即使电影并不是在土耳其取景拍摄,华纳公司仍将片中那座11吨重的特洛伊木马道具,送给了恰纳卡莱。

导演在拍摄《野梨树》时,特别安排锡南钻进特洛伊木马肚中,当他从小小的窗口,往外仰望天空时,一切彷若梦境,但现实依然残忍,大学毕业却一直找不到适当的工作,想出书又没人愿意支持,让他整天像个愤青一样,在路上漫无目的的晃荡。

13.jpg

▲锡南嘴角总是带著嘲讽地笑,走路时低著头,背脊微微弯曲,双手插在口袋里,迈著外八字的步伐前行,他的背影,颓废且孤单。

02.jpg

20181228_野梨树1.jpg

《野梨树》里最美的一段,应该就是锡南与初恋哈蒂婕在树下相遇的片刻。

午后时分,光线从叶片间的缝隙洒落,田园风景看似一片美好,黄色沙土与绿色枝叶,将大地渲染出一片祥和寂静。

这个双眼慧黠灵巧的女孩,是来自土耳其的27岁女星哈蒂婕(Hazar Erguclu),看到锡南,她带著欣喜的眼神,讲述自己被困于既定的生活方式和轨道中,后来又自我解嘲说:「反正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空气里满是暧昧的味道。

哈蒂婕说她快要结婚了,问锡南有什么看法?她该不该结婚?还说嫁的不是当年的男同学,而是一位珠宝商,或许她心里正在等锡南表态吧!!偏偏这位愤青完全不懂佳人心,还泼冷水般的回了一句:「我不会和这里的人结婚」,因为在锡南眼中,他们全都是「乡下人」啦!!

最后二人还是拥吻了,导演用了一个从上往下唯美到极致的镜头,像是在向他们最后的灿烂与忧伤告别,突然哈蒂婕狠狠咬了锡南一口,留下错愕的他离去。

哈蒂婕出嫁那天,锡南远远的躲在树林中,看著她被风光迎娶,而他只能再次回到那个不想面对的家中,继续过著无味的日子。

17.jpg

带著作品,锡南找到号称专门服务人民的市长,跟他说想要申请一笔资金来出书。

市长以官僚的态度敷衍,认为锡南的作品太偏门,而且没有特别提到「特洛伊古城」,无法增加当地的旅游业务,因此拒绝了赞助出书的要求,推荐他去找一位爱看书的建材商人。

等锡南兴匆匆到了工地,发现商人其实对文学毫无兴趣,投资文学纯粹是为了拿政府专案,满口市侩的商人,甚至还向锡南说教了一番「教育无用论」,让他气愤又无奈。

06.jpg

▲锡兰的作品几乎都会暗藏文学经典,像是锡南与文学作家苏利曼争论不休的这场戏中,可以看见卡谬、卡夫卡画像高挂在墙上,意境十分幽默。

31.jpg

面对锡南不断「疲劳轰炸」般讨教,苏利曼显得很不耐烦。「凡事不是只有一个真实。」作家气愤的说出这句结论。

一开始还风度翩翩的前辈,最后也被锡南惹得发怒咆哮,愤而将他赶走,或许有著文学或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比较容易心高气傲,个性敏感,对生活总是幻想多过实际吧!!

26.jpg

相比于不负责任的父亲,母亲阿苏曼则对他多了些关心,但是生活的疲累,让她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寄情在连续剧中,也无暇顾虑太多锡南的感受。

说起父亲的天真浪漫,母亲竟然全无怨言,即使债台高筑,声誉全毁,生活苦不堪言,但她告诉锡南:「他毕竟是你父亲,没有他,你不可能上大学,至少你衣食无缺,他从来没打过你……如果时光倒流,重新再做一次选择,我还是会嫁给你爸爸的。」

28.jpg

▲出书不顺,生活压力又无处可以宣泄,锡南甚至毁了石桥上的雕塑,丢到河里,引起村民的追赶。 

07.jpg

15.jpg

19.jpg

父亲有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他要在自家贫瘠的山坡上挖水井,让整片山林变成绿色大地,羊群可以尽情在上面奔跑。

最后年迈的父亲不再挖井了,因为「人家都说那里不可能有水」,但他还是告诉锡南:「梦想哪有那么容易实现?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坚持下去。」

20.jpg

18.jpg

▲锡南在谷仓中发现了父亲放在皮夹中,一张折得很小的旧剪报,上面是关于自己出书的报导。

在闲谈中,他知道父亲读了很多遍他的作品《野梨树》,也知道他的徬徨和不满,二人一路从对抗、误解,最后走到和解,锡南终于明白了父亲对他的爱,并不少于母亲。

27.jpg

29.jpg

大雪纷飞,锡南和父亲并肩坐在小屋前,父亲絮絮叨叨的述说他的人生,所有的转折就在此自然的发生了,锡南妥协了这样的结局,最后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作家。

年迈的父亲伊德利,对前来看望他的锡南说:「年轻人就是有资格批评老年人」,以宽广的胸襟接纳了新世代的想法,也许他们总是带著愤世嫉俗的态度,鲁莾冲撞礼教体制,但年长者以包容宽厚,看待各种不同声音,这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1.jpg

没有成为世俗所定义的成功者,锡南的背影显得有点悲壮无奈。

10.jpg

坎城影展,导演带全体演员在红毯上亮相。

16.jpg

30.jpg

锡兰一人身兼制片人、导演、摄影师、演员、灯光、剪辑等多个职务。

《野梨树》的编剧是锡兰的老婆,夫妻二人花了三年时间,打造剧本,剧本中不仅将「土耳其国民诗人」尤努斯埃姆雷(Yunus Emre)及「阿拉伯圣哲」伊本阿拉比(Ibn Arabi)的传世金句入列,三个多小时中,锡兰大篇幅的用了2500多句台词,犀利的阐述了他对亲情、爱情、乡愁、文化,梦想、人生以及宗教的见解。

锡兰的电影剧组一向十分迷你,人数少,成本低,这样就不需要向别人拿钱,拍电影就能拥有更大程度的自主,这是锡兰的任性,也是大导演所坚持的创作自由。

就像在《野梨树》片尾的最后一颗镜头,竟然拍摄了一整年,锡兰为了找出最适合结局气氛的画面,费时一年拍摄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版本,可见他追求完美的性格。

20181228_野梨树2.jpg

20181228_野梨树.jpg

电影海报。

电影中文预告。

「Ahlat Ağacı(野梨树)」soundtrack-Passacaglia and Fugue in C minor, BWV 582

在《野梨树》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这段音乐,就是巴哈在1710年左右,所谱写的一首风琴曲「C小调巴沙加亚舞曲与赋格」,乐曲赏析请点此

访问时,导演有特别提到这次演出锡南的男主角,让他很满意,有天他在滑脸书时,突然看到道格德米科(Dogu Demirkol)的脱口秀影片,他正在跟观众靠夭自己找工作时所遭遇到各式奇闻,幽默桥段把他逗笑得合不拢嘴,也对他惊人的即席反应赞不绝口,因此决定邀他参与新片《野梨树》的演出。

今年33岁的道格德米科,记忆力超强,从小就很会背书,《野梨树》巨量对白,不但没把他吓跑,除了过目不忘,还能一字不漏地讲出所有台词,和教长近40分钟的舌战,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2014年,锡兰曾以《冬日苏醒》勇夺坎城影展金棕榈奖,今年再以《野梨树》入围坎城影展竞赛片,并代表土耳其角逐奥斯卡,英国卫报奉上五颗星的满分,并誉为「2018年最完美的电影」,国际电影资料网IMDb,更给了8.5的高评分,可惜这次的作品,并未受到坎城评审团的青睐,最后没有获奖。

从《野梨树》中,可以看到土耳其的风土民情和社会问题,导演也点出了年轻世代面对「回乡」这件事的看法,个人觉得卫报所说「2018年最完美的电影」是有点浮夸了,但无论如何,锡兰确实是拍了部如史诗般优美的作品,关于英国卫报的推荐,嗯.....参考看看就好XD

《野梨树》看一次绝对不够,超长字幕速度又快,真的要很专心,才不会让自己出神漫游去,电影配乐和影像搭配很棒,二刷后将一些对白完整看完,突然发现那个处处碰壁的锡南,某些时候竟然也和年轻时的自己如此神似,曾经以为带著热情和理想,可以改变世界,最后变的却是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如同在野地蔓生的野梨树,学会与世界和解,才能成为真正成熟的大人,经过岁月洗礼的人生,终将结出丰富甜美的果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