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奇迹热气球/Balloon》改编自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在东、西德仍分处在极权与自由的年代,共产国家处处弥漫肃杀的气氛,街上到处都有秘密警察,若不小心失言说出不合国家立场的言论,可能就会被举报入狱,甚至失去性命,东德政府为了阻挡人民逃往西德,除了在1961年8月13日,兴建了柏林围墙,还在围墙前布满地雷和岗哨,根据统计,在1961年到1989年之间,有超过10万名东德人设法逃往西德,数百人因越界而丧生。

1979年9月19日夜晚,在东德境内有二个家庭,总共四个大人、四个小孩,搭乘自制的热气球,利用当晚的北风,在夜色掩映下,从东德逃往西德,热气球升空后不久,就被军方发现并展开追捕,在夜空中飘荡了大约28分钟,好几次遇到火力缺乏而下坠的惊险状况,二家人在黑暗中飞越了18公里,最后奇迹似的降落在靠近西法兰哥尼亚的西德领地上。

针对这起逃亡事件,德国和国际媒体纷纷大篇幅报导,并称此是「东德史上最壮丽的逃亡」,三年后,美国迪士尼买下这起历史事件版权,拍成电影《午夜大逃亡/Night Crossing》。

04.jpg

为了让孩子能在自由的环境下长大,彼得(Friedrich Mucke弗莱德里奇穆克饰)和冈特(David Kross大卫克劳斯饰)一起秘密策划了一场热气球逃亡计划。

但是在出发前夕,冈特夫妇却因为担心孩子的平安而临阵退缩,彼得和妻子桃乐丝决定还是要按照原计划出发,没想到,升空后的热气球,却因为布料吸收了太多湿气、瓦斯结冰导致熄火坠落在东德边界,只差二百公尺就能到西德,一家人只好仓皇逃离现场,装作若无其事的回到家中。

但乘载著一家人梦想的大气球,很快就被边境警察发现了,更惨的是,桃乐丝服用甲状腺药物的袋子,不小心遗留在现场,根据处方笺的编号,秘密警察应该很快就能找到他们,在被警察逮捕之前,彼得决定立刻进行再次逃亡的准备。

11.jpg

这部片的选角还不错,饰演爸爸彼得的男星,就是有「德国剧场界第一帅哥」称号的弗莱德里奇穆克。

对于有严重惧高症他来说,接下这部电影最困难的地方,就是要用很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害怕的情绪,毕竟片中有很多镜头要在高空中拍摄,而距离他上一次搭飞机,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所以当电影顺利完成后,导演和他都很开心。

25.jpg

08.jpg

彼得趁著带家人旅行的时候,尝试想要向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最后因为无人回应而宣告失败,一家人只能无奈看著高楼之下的西德街景,自由明明不远,却是他们无法企及的梦想。

09.jpg

冷战时期,前东德秘密警察机构「史塔西」(Stasi)和军方,联手控制东德人民的思想和行为,这个机构的标语就是:「我们无处不在」。

当彼得一家人第一次的热气球逃亡计划失败后,这位史塔西的长官突然说:「我们该感谢这些社会主义的敌人要离开,要摆脱这些渣不是很好吗?」

13.jpg

为了缝制更大的气球,让二家人可以顺利一起逃亡,他们分头四处购买布匹,没想到却被售货员发觉异样,偷偷通报上级,让他们的逃亡计划更添紧张气息。

14.jpg

06.jpg

德国影帝大卫克劳斯,在片中的角色是裁缝师,也是主要制作热气球的人。

为了完美诠释这个角色,大卫在开拍前就和专业驾驶员,一起搭乘热气球升空,学习操控技巧和相关知识,他在访问中说,拍摄时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要用老式缝纫机,赶工缝制出大气球,这个裁缝活,让他拍到快要崩溃XD

32.jpg

德国汽车真的很好看呢!!即使已经是近半个世纪前的车款,如今看来还是觉得很经典。

彼得一家人就是开著这台蓝色小车,利用后面的拖车,载著热气球到竹林里,准备他们的逃亡行动。

05.jpg

07.jpg

15.jpg

23.jpg

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终于赶在北风再次吹起之前,完成了更大的热气球。

03.jpg

12.jpg

为了让电影呈现最贴近真实的临场感,导演坚持要复制一个相同大小的热气球,而不是以后制技术完成。

10.jpg

电影节奏就如同德国给人的印象,迅速而精确,开场后没多久,很快便切入二个家庭准备逃亡的讨论画面。

随著彼得一家人任务失败,配乐也释出了危急氛围,住家附近街上,不断出现逐户查访的军方人员,紧揪著观众的心,很怕这二家人会被抓走,戏剧张力十足。

由于时间紧迫,彼得和冈特决定携手再次逃往西德,而这回竟遇上热气球瓦斯火力不足,在一阵惊险万分的飘荡后,坠落在西德境内,逃亡成功,从此获得自由。

十年后,1989年,柏林围墙被拆毁,东、西德统一,从此结束了冷战时代。

26.jpg

27.jpg

▲二个家庭的男女主人。

29.jpg

电影发布会。

31.jpg

20181214_奇迹热气球3.jpg

▲为了追寻自由,当年东德人想尽各种办法逃往西德,乘著热气球逃亡,现在看来似乎有点不切实际,但导演以缜密的细节和流畅的叙事,让我们相信了这件事的可能性。

18.jpg

19.jpg

当年乘著热气球逃亡的二个家庭。

24.jpg

17.jpg 

20181214_奇迹热气球1.jpg

这段「飞」跃铁幕的故事,还有差点烧毁的热气球,如今已成为冷战时期的重要史物,也一直在德国当地的博物馆巡回展出(至2018年底止,热气球都在巴伐利亚历史博物馆展出中),而这二家人的故事,也在德国代代相传。

这个载著二家人,成功飞越东德铁幕的「奇迹热气球」,是当时欧洲史上最大的热气球。它的高度达32公尺,并由1245平方公尺的彩色布料缝制而成,光是布料重量就有150公斤,内部更足以填充4200立方公尺的热空气,在物资管制的年代里,要缝制出这么大的热气球,真的很不容易,而这样的创意和勇气,更是令人深深佩服。

34.jpg

1982年,由迪士尼出资拍摄的《午夜大逃亡/Night Crossing》。

20181214_奇迹热气球4.jpg

相隔36年,这次终于由德国人自己拍出了这段历史。

20181214_奇迹热气球.jpg

电影海报。

电影中文预告。

《奇迹热气球》的导演迈克尔赫比格(Michael Herbig),一向都以拍摄喜剧题材为主,有「德国周星驰」之称,这段历史事件发生在他11岁时,当时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烙印,长大后成为导演,便一直想拍这个故事,为此还和买下「独家故事改编权」的美国迪士尼斡旋很久,但一直无法成功,最后只好求助《ID4:星际终结者/Independence Day》的德国大导演,罗兰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一周后,迈克尔在罗兰的帮助下,奇迹似的拿到这个故事的德语重拍权。

为了更真实的还原这段历史,光是前置作业就筹划了五年,迈克尔赫比格身兼编剧、导演、作家与制作人的角色,脱离了他向来熟悉的喜剧领域,认真研读史料并访谈事件中的人物,让这个故事得以回归德国本色拍摄,也算是圆了他的梦想。

电影一开场就让人强烈感受到,冷战时期共产国家的气氛,戍守边境的士兵,冷血又残酷,那些试图攀爬电铁丝网的逃亡者,每一个都是用生命作赌注,但仍阻挡不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监控下的生活,秘密警察无所不在,邻居完全不能信任,那种高压紧张的气氛,在导演细腻的铺陈和配乐相衬下,让人体会到,处处皆有政府眼线的不自由,生活就如同笼中鸟的感觉。

虽然从片名就能预想到结局,但整部电影从演员演技、叙事节奏、电影配乐,甚至是热气球的制作过程,对照片尾出现当时的历史照片,可以发现连演员神韵都和本尊非常相像,逃亡时心中的忐忑,各种心理层面的冲击,从很多小细节都能看到导演的用心,当逃亡失败,引起东德警方关注后,从此也走上了无法再回头的命运,片中的每一段转折,都让人屏气凝神的为这二家人担心,只能在心底默默为他们加油,但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仍不失家人、朋友之间的温情,这样勇敢又有创意的逃亡方式,真的很令人激赏呢!!

可能因为文化民情的差异,有些欧洲电影不是那么好懂,不过《奇迹热气球》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跟著导演脚步,回到1979年的时空,当北风吹起,也为东德人带来了飞往自由的希望,而发生在热气球上的奇迹,则见证了人民对极权和自由的选择,如果是对冷战历史有兴趣的人,很推荐这部电影,精彩度完全不输2006年的德国电影《窃听风暴》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