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515橫幅-02 文字整理。徐沛汝   圖。邱婉芸

今天小編要來講講的東西,有些人聞臭色變,有些人敬而遠之。「它」和我們的身體及生活密不可分,可一旦出現了不對勁,就會變成令人煩惱又頭疼的問題!對!它就是我們最熟悉卻又陌生的─『大便』。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簡稱國健署〉4月15日公布100年國人十大癌症,大腸直腸癌高居前三名不下。主要原因推測為人口老化與生活習慣西化有關。大腸直腸癌發現不易,到底有何方法既可以從平常做起,又可提早發現異常,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呢?我們的糞便可是隱藏著大大的學問唷!

正常的糞便包含有:細菌纖維未消化的食物殘渣胃腸道分泌物膽色素腸壁的細胞電解質水份等。腸道內有許多正常的細菌群,在食物消化的過程中有部分的貢獻。由於人類的消化道缺少某些消化酵素,因此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會隨著糞便被排出。除此之外,從消化道剝落的細胞或血液及寄生在消化道的寄生蟲等,也都有可能出現在糞便中。因為細菌的代謝,使得糞便產生強烈的臭味。這些糞便不僅僅只是廢物,它也代表了身體目前的現況與長久以來累積的情形。

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如何觀察我們的糞便,來檢視身體目前的情況吧!

   

肉眼觀察三步驟 一停二看三嗅味

一停 ─感覺硬度與量多寡

這裡指的停,不是要你憋住不動啦!而是要去感覺排出糞便時的軟硬度與排出糞便量的多寡

硬度

正常糞便的硬度差異很大,從堅硬、有形固體狀、鬆軟,至糊狀的外型都有可能。一般而言,食物的成份會影響糞便的硬度;含大量纖維的食物通過腸道的速度較快,排出的糞便量較多,呈鬆軟狀低纖維的食物所排出的糞便則成塊狀。若糞便脂肪含量很多,糞便將呈油膩狀,且會漂浮於水面上;若總膽管阻塞的人則可能出現油灰狀糞便。固狀糞便表面有鮮紅的血液,大都是痔瘡出血腹瀉且糞便含有膿及黏液,可能是潰瘍性腸炎

1  

排便量

每日攝取食物的量會影響到糞便排泄量,因此個人每天排出的糞便量差異頗大,排便習慣也不相同。一般成年人的排便習慣通常是每日一次,但是也有少數可能是每日三次,甚至每週一次。嬰兒每24小時的排便量約4~120g (濕重)不等,通常在餵食後會排便。年齡較大的兒童每日排便量約150g雜食性的成年人每日排便量約60~250g純素食者的每日排便量可高達370g以上純肉食者的每日排便量可能降低至60g以下腸胃道吸收不良者每日排便量可能增加達1200g以上。大部分的水分都被大腸吸收,只有約150c.c.的水分會隨著糞便排出。若是超過大腸能吸收的能力,將會導致糞便含水量過多,即一般我們稱作的腹瀉〈拉肚子〉。

2  

 

二看─觀察顏色

小編曉得它不是這麼地美觀拉!但還是得好好的仔細瞧一瞧,觀察排出糞便的顏色喲!

顏色

正常糞便呈黃─棕色,食物的顏色、服用藥物以及血液等都會影響糞便的顏色;食用肉類食物,食物殘渣較少,糞便顏色較深;食用蔬菜食物,殘渣較多,糞便顏色較淡。

黃色至黃綠色:出現於母乳餵食的嬰兒,由於嬰兒缺少正常腸內細菌所致。嚴重的腹瀉、或服用抗生素消滅大量腸內細菌群,也可能使糞便呈黃色。

綠色:食用富含葉綠素的蔬菜,可能會排出綠色的糞便。嚴重的腹瀉胃出血較輕者也可能呈現綠色。

黑色或瀝青色:大量食入動物性血液如豬血鴨血等血製品,或甜菜葡萄巧克力;或是上消化道出血,如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會使糞便呈柏油色。

鮮紅色:即代表下消化道出血,包含痔瘡、肛裂等等。食用大量甜菜紅椒,也可能會排出紅色的糞便。

灰色或淡色:服用硫酸鋇(消化道X光攝影造影劑〉,或是膽汁分泌不足吸收不良,引起脂肪未完全消化,致使糞便呈現淺灰色。若呈現蒼白油脂狀的糞便,則要小心是否為總膽管阻塞胰臟功能不全

3  

 

三嗅聞─嗅聞氣味

小編曉得糞便再怎麼聞都不會變成香的嘛!但其實它也隱藏一些玄機唷!

氣味

正常糞便氣味是由於來自吲哚〈Indole〉及糞臭素〈Statole〉所致。食用高蛋白食物也會使得糞便氣味較臭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產生的糞便臭味較少嬰兒糞便呈酸臭味,是正常現象;若成人糞便出現酸臭味,通常意味著脂肪性下痢〈Steatorrhea〉。

4  

這些關於便便的小知識大家曉不曉得了呢?有沒有對自己的便便有著初步的認識了呀?小編貼心提醒大家,平時多觀察,若有異常,便可以立即察覺並可及早就醫。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每兩年一次進行大腸癌篩檢;定期篩檢,才可提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唷!

 

參考資料出處:林明泉(2002)。《臨床鏡檢學》(2版)。台中:榮昇出版

=====================================================

覺得這篇文章實用,請按讚分享和留言

        可以幫粉絲團按個讚,支持一下!

        小編將會寫出更多好文章分享給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