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些珍貴的老照片記載了阿拉上海人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滿載着老上海人兒時的回憶。相信你看了這些照片後,也會感慨時光的變遷。一起回顧下這些抹不去的記憶

  “老底子”上海人的住房

  “老底子”上海人開門幾件事

  生爐子

  一早起來先生煤球爐

  男人生爐子一般都這樣

  生爐子,弄堂裏煙霧騰騰

  倒馬桶拎痰盂

  一般家裏人不多,二三個人、或新婚二個人都用痰盂比較多,倒起來方便。男人倒也不像拎馬桶那麼尷尬。

  牛奶攤

  最早買牛奶要憑卡還不是天天有,隔天有,還要排隊。後來有了牛奶供應點,方便多了。但奶瓶是千篇一律全市統一的。

  大餅油條攤

  大餅油條是老上海小百姓最實惠和廉價的早餐

  鹹大餅三分,甜大餅四分,油酥大餅,油條四分,淡漿三分,鹹漿四分,甜漿五分。

  油墩子

  電話間

  那時家裏沒電話,更沒手機,聯繫親朋好友都靠公用電話傳呼。你要聯繫的人不但要有電話號,還要有詳細的門牌號。

  ?

  菸紙店

  弄堂口額菸紙店還記得伐

  那時的糖果店

  老弄堂裏故事多

  弄堂裏一排洗衣機,天好家家洗東西

  “老底子”弄堂裏:上面掛着五顏六色晾曬的衣褲牀單,風吹過時嘩嘩作響,當時大家調侃稱其爲“萬國旗”。

  擰牀單

  ?

  “老底子”沒汏衣裳機,要想快點幹,就要擰的幹。

  彈格路

  那時老弄堂彈格路很多的

  剃頭攤

  ?

  這樣的理髮攤上海很多,很受老年人青睞,嘎嘎三胡順便剃個頭。

  老上海“風景”

  ?

  “老底子”上海時常發大水,一落雨水漫金山

  許多老弄堂的家庭裏沒有水龍頭,所以洗刷的水斗一字排列在弄堂居室的一側,也形成了老弄堂特有風景

  老弄堂的居民空餘時間喜歡或坐或站在家門口,來訪者都會被大家留在了記憶之中

  搬場

  築漏

  “老底子”弄堂裏的井

  弄堂裏喫飯

  夏天乘風涼

  晚飯後,男女老少竹榻藤椅齊上陣,佔據好的位子。拿把扇子帶壺涼茶,開始吹牛嘎三胡。所謂好位子:一是有穿堂風,二是有路燈。

  ?

  汏浴

  老虎竈

  泡開水到老虎竈,一分錢一熱水瓶,二分錢一銅吊。

  爆米花

  爆米花,爆一壺8分錢,加粒糖精片2分錢。一般爆的都是珍珠米(玉米),年糕片,山芋幹,“赤屁豆(蠶豆)”。

  釘碗

  補...壞碗呃,砂鍋(鋦釘或叫鋦瓷),俗語叫釘碗,如今這手藝已後繼無人了。

  麥芽糖&棉花糖

  ?

  麥芽糖(又叫“勁糖“、“攪攪糖”)

  閹雞

  閹雞(又叫“頓雞”)

  鉛皮匠

  搪鍋底,火烙鐵焊補搪瓷臉盆漏洞等,當時的搪瓷顏料現在市場上已經絕跡,是一種裝在長條塑料小口袋裏的,顏色有多樣。

  磨剪刀

  ?

  銅匠

  修筆匠&秤匠

  篾匠&桶匠

  ?

  1)吆喝:編掏蘿,魚簍……修竹籃,竹塌……

  2)吆喝:箍...桶噢

  1)吆喝:啊有壞呃棕綁修啊...藤綁修啊...

  2)彈舊棉花

  修鞋&傘攤

  ?

  1)吆喝:壞套鞋修...啊

  2)吆喝:修...陽傘呃

  3)修油布傘

  棒冰四分一根,斷棒三分。

  小販會推着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的吆喝:“赤豆...棒冰,奶油...雪糕”。

  文化生活

  01

  圖書館裏

  ?

  那時業餘學習的人很多,都爲一張文憑而努力。

  02

  閱報欄

  03

  9吋電視機

  晚飯後,一家人圍着9吋黑白電視機看

  賣電視機的商店,人頭攢動

  04

  穿衣打扮

  最早女人做頭髮個個都這樣

  這時的服裝式樣已經多起來了

  票證時代

  那時物質匱乏,喫、穿商品都要憑票配結供應。那時有購糧證,煤球卡,有糧票、布票、油票、肉票、香菸票、雞蛋票,還有腳踏車縫紉機購買券等。

  一切都要憑票供應

  菜場

  買點魚真不容易

  肉票喫光,只能看看

  排隊買盆菜

  兒童時代的課餘生話

  放學了一起走吧!

  散養的小孩就這樣皮

  上海很多乒乓世界冠軍,就是這麼練出來的

  滾鋼圈(腳踏車,黃魚車鋼圈),竹,藤,鐵製(馬桶、腳桶換下來的舊箍爲多)

  “鬥雞”

  跳橡皮筋

  造房子

  打陀螺---“抽賤骨頭”

  刮“四角片”

  拾麻將牌

  人民廣場,那時的人民廣場成了培養足球運動員的搖籃

  着棋(軍棋,還要另外一人做裁判)

  康樂球

  觀“鬥雞”,在那時是經常看到的事

  小人書攤

  那時只有兒童用品商店門口有專門供兒童玩的

  小小班

  ?

  那時學校規定了“小小班”。就是住在家附近的同班同學一起做作業

  “老底子”馬路上街景

  那時上下班這樣的情況很多的

  鐵路道口

  自行車

  當時最熱門交通工具是自行車,阿拉上海人出行靠它。當時上海自行車有永久和鳳凰兩種牌子,但它需要憑票供應。

  1)那時第一百貨公司門口,是可以騎自行車的

  2)上下班靠它

  3)一家三口在車上其樂融融

  三輪車

  有軌電車&公交車

  ?

  在浙江路橋上行駛的5路有軌電車(駕駛員是站着開車的)

  那時的電車

  那時公交車相當擠。有時車門都關不上,需要後面有人推

  一般終點站都有退休工人維護次序

  輪渡船

  輪渡船,那時黃浦江上的唯一們交道工具。

  輪渡牌子,來回過江6分,浦西投籌,浦東不投。

  ?

  公交月票,汽車票,電車票

  烏具殼

  ?

  三卡,“烏具殼”一一那時常見的機動車

  上海火車站

  ?

  老北站

  警察崗亭

  那時的紅綠燈轉換都是手動人工操作的

  那時的外灘

  ?

  那時的外灘防浪堤

  來源 | 東方紅

  編輯 | 長寧區新聞宣傳中心 吳晶菁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