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購了一幅畫《姑蘇繁華圖》。這是與《清明上河圖》齊名的震撼長卷,它是最全面的古代蘇州風貌的畫作,反映當時“商賈盛行、百貨林立”的市井風情。

  我對這幅畫卷愛不釋手,時常攤開欣賞。久而久之,竟對畫中一房一屋、一舟一船的位置熟記於心。

  幾年後的一個陽春三月,我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蘇州。沒有同伴,沒有地圖,沒有導航,甚至沒有向人問路,我居然能夠準確找到自己想去的每一個地方。第一次來蘇州的我,居然有故地重遊的感覺。

  走在蘇州的運河邊。蘇州因京杭大運河而成爲商賈的天堂,水也因此成爲蘇州的符號。“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江南水鄉,河湖交錯,水網縱橫。蘇州人家依水而建,傍水而眠。

  漫步在小橋流水、黛瓦白牆的詩意人間,時常有穿着旗袍、撐着油紙傘的姑娘與我擦肩而過。靈動的水鄉造就了蘇州女子溫婉如水,小家碧玉的性格。“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真是不假。

  走在蘇州的園林裏。蘇州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居士高蹤何處尋,居然城市有山林。”雖身處鬧市,卻“隔斷城西市語譁,幽棲絕似野人家。”

  蘇州的園林,或因材致用,或因地制宜,或因時而變,或因人而異。一座假山,一塊靈石,一池碧水,一扇屏風,景到隨機,有真爲假,做假成真。是蘇州成就了園林,還是園林成就了蘇州?

  走在桃花塢大街。早春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時節,一樹樹桃花粉嫩欲滴,宛如人面。想當年,唐伯虎因官場失意,隱居在桃花塢,過起了與花爲鄰,以酒爲友的生活。他在《桃花庵遇仙記》中寫道:“桃花谷裏桃花仙,桃花美人樹下眠。花魂釀就桃花酒,君識花香皆有緣。”

  我倚在桃花樹下,任憑桃花的香氣鑽進我的鼻孔,沁入我的心脾。桃花塢裏真的能遇到桃花仙嗎?這個問題多年困擾着我。但此刻,我不再去想能否遇到桃花仙,我自己就是醉臥花下的桃花仙。“花中不知日月短,豈料世上已千年。不入濁世凡塵染,情願枝頭做花仙。”枕着桃花的香氣,不覺時光流逝,只覺從容心安。

  來到一個餐館,點了蘇幫名菜松鼠鱖魚。魚端上來的一刻,喫慣了東北亂燉的我,被它精細複雜的刀工深深吸引住了。魚被剖成松鼠的形狀,倒上番茄醬後,色澤橘黃,宛如怒放的菊花。喫上一口,外酥裏嫩,酸甜適口。如此精緻的菜餚,也只有細緻柔和的蘇州人能做得出來。

  蘇州如茶,香氣嫋嫋,沁人心脾。蘇州如酒,醇馥幽鬱,歷久彌香。蘇州如畫,勻紅點翠,筆底春風,我亦是畫中人。無限風情圖難盡,教人怎不憶姑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