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日上午9時,由北京作家協會、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聯合主辦的著名評論家、學者解璽璋長篇傳記小說《張恨水傳》研討會於北京市文聯六層會議室舉行。會議由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祕書長王升山主持,著名文學評論家黃集偉、賀紹俊、白燁、陳福民、李林榮、王德領、興安、劉大先、叢治辰、嶽雯以及著名作家侯磊、本書責編韓曉徵參加會議。就本書的文學特質與藝術探索進行了充分解讀與深入探討。北京日報、文藝報、中國作家網、中華讀書報、新浪讀書、騰訊網、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十餘家媒體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現場報道。

  洋洋灑灑四十萬字,寫盡“章回小說大家”的一生

  張恨水一向被定義爲“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被尊稱爲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 他一生創作一百多部中長篇小說,還有大量詩詞、散文、雜文、時評,寫作的字數在三千萬言以上,堪稱著作等身。他不僅創作量巨大,作品也有顯著的風格特點。他的小說中充滿了“現代性因素”,文風浪漫傷感,充滿夢幻色彩。除此之外,他還喜歡採用“章回體”的形式,將我國的傳統小說與現代西方小說的表現手法相融合,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上進行新的探索與改進,顯示出與舊章回體通俗小說不同的特徵。

  解璽璋所著《張恨水傳》全方位地再現了張恨水的一生。從家庭背景、少年求學,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北上北京開啓最初的辦報生涯,憑藉《春明外史》轟動京城、以寫作承擔養家責任、成爲北方最有影響的小說家,再到抗戰爆發引起思想“左”轉、獨守南京的經歷,還有重慶《新民報》時期的激進鋒芒、毛澤東對張恨水的關心和期望、抗戰後的北京《新民報》時期……一直寫到傳主1949年以後的生活和寫作,同時寫出張恨水的情感歷程以及他在新舊文化的夾縫中、新舊時代的更迭中權衡折衝的心路歷程。

  《張恨水傳》史料綿密紮實,考證有據,幾乎是“無一字無來歷”,既有文學意趣,也有文史底蘊。解璽璋以學者型作家獨特的視角,以自己幾十年報人同行的感同身受,以《圈子》《成名》《帽子》《雅趣》幾個章節爲題,截取張恨水幾個人生的橫斷面,充分展現了張恨水隱在通俗小說大家背後的報人身份,進一步從傳統的中國文化,從文學成長的自身規律和環境,從張恨水的人生態度、政治態度中探求他的文學價值與貢獻。凸顯了新舊時代轉型的過程中,張恨水作爲一個傳統文人和當時新媒體報人的道義、良知與精神風骨。

  作家解璽璋,祖籍山東,北京人氏,工人出身,恢復高考後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自1983年以來,一直供職於北京日報報業集團,曾在《北京晚報》的五色土副刊、書香專刊、文化導刊以及《北京日報》文藝週刊擔任編輯和主編多年,2004年10月至2008年初任同心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北京日報高級編輯,現已退休。編報、編書30餘年,寫過電影、戲劇、文學、電視劇評論千餘篇,雜文、隨筆數百篇,文化批評專論數十篇,計有數百萬字,曾出版《喧囂與寂寞》《中國婦女向後轉》《雅俗》《一個人的閱讀史》《梁啓超傳》《五味書》《說影》《君主立憲之殤》等多種專著。

  十餘位當代名家熱議

  民國第一暢銷書作家的傳奇與孤獨

  王升山表示,《張恨水傳》這本書讓我們看到關於民國的文學歷史,關於各文學流派在民國的一些發展,看到了中國的報業從清末開始慢慢走向繁榮的過程。“要是純寫歷史的書,有時候不容易普及。反而是半文學、半歷史的東西,能讓我們有閱讀的快感。”

  王升山

  關於這本書,黃集偉談了幾點讀後感想。他認爲,解璽璋對張恨水有一種“拓荒式”的研究,並且用這本書完成了張恨水的價值序列的確認。“整個傳記的顯性結構採用最常見的是生命履歷的時間軸,像年譜的時間軸。但是隱蔽結構我認爲是價值序列。時間序列是一個人命運起伏的線索,價值序列則是這個人物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傳記的寫作者對他的評價。”

  黃集偉

  “傳記文學是現代中國文學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品種。”李林榮如是說,“文學也好,史學也好,到最後都變成社會的記憶和民族的記憶,這些民族的記憶爲一系列的文本提供了一種範式。”他認爲,解璽璋在追求一種連續性,這個連續性不是指整體的連續性,而是拓展多個層面、多個維度的連續性。“唯有《張恨水傳》這樣的著作,才能把真正寶貴的人生信息進行有價值的徹底的復原。”

  李林榮

  賀紹俊坦言,重寫文學史是當代文學一個很重要的思潮。80年代後期,整個文學研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很多被埋沒的作家重新被定位和認識。解璽璋在這本書中也用了另外一種方式來認識張恨水,來梳理張恨水的人生軌跡。《張恨水傳》這本書既是接受文學史,又是重寫文學史。

  賀紹俊

  《張恨水傳》資料的豐富性和資訊的詳實性令白燁印象深刻。他認爲,本書是一本傳記小說,同時也是張恨水研究資料大全。本書撥開重重迷霧,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張恨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解讀,也是解救。“張恨水把文學的功用看得很通俗、很接地氣、很大衆,這會讓我們重新思考通俗文學的地位。”

  白燁

  陳福民表示,張恨水的參考資料並不多,所以解璽璋需要從並不豐富的材料中去構建,這個非常不容易。“張恨水的小說大量處理了民國現代生活裏面的經濟關係,但是因爲我們傳統的文學研究沒有能力處理這樣的元素,所以這些小說就看起來非常古舊,趣味不高。其實是我們的傳統文學研究沒有看到這一點。”陳福民坦言,解璽璋把這個問題更深層地提出來,所以這本書對於現代文學研究有很大的貢獻。

  陳福民

  王德領談到,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是有出版作家傳記的傳統的。他也承認,傳記文學很難寫,因爲作者與傳主的關係遠近不一樣。而《張恨水傳》之所以成功,是因爲解璽璋與張恨水距離很近,他們有同樣的“報人”背景,這個相同的行業背景是很重要的。“解璽璋對我們特別熟悉的那段歷史的處理的和一般學者的處理不一樣,他有自己的思考。要想把握現代文學史上比較複雜的人物,寫作者首先應是思想家,然後才能和傳主、和時代對話。”

  王德領

  劉大先認爲不應只把《張恨水傳》當作傳記文學來看,它其實是非常嚴肅的學術性著作。“我們可以看到解璽璋突出的寫作特點,他涉及張恨水一生的行跡、寫作觀念和態度,都是在材料基礎上說話,非常的結實。它的史料性尤其被人稱讚,這是他作爲文史大家的特長。即便對張恨水一無所知的人也可以讀得津津有味。”

  劉大先

  嶽雯談了一個她的基本感受:“我覺得人是不同的形象側面構成的整體。對於張恨水來說,他有才子的形象,有小說家的形象,而解璽璋着重突出的是他的報人形象。”她認爲,這本書有相當篇幅在寫張恨水如何艱難地盡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這對於今天的知識分子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醒。

  嶽雯

  興安發現,《張恨水傳》幾乎每一頁都有註釋,可見解璽璋對資料的掌握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他不僅將這些資料整合並穿插在人物的關係當中,還進行了分析和思考,獲得了新的認識,甚至一些疑問。“通過看這個傳記,我感覺到張恨水這個人物非常獨特。他骨子裏是一個文人,有他的獨立人格,這一點非常有意思。”

  興安

  “這部書是多條線索並行的結構,十分有意思。縱橫兩條線,縱的線是時間線索,橫的線是價值線索。在這個過程當中,解璽璋始終對個人、社會和文學史相關的一些文化問題進行探源性的追溯。”叢治辰如是說。他認爲,《張恨水傳》不是用一個角度反駁另外一個角度,而是以個人的力量對話整個大時代。解璽璋塑造的豐滿的個人形象利於我們進入非彼即此的大歷史敘述當中,讓大歷史真正鮮活起來。

  叢治辰

  侯磊稱《張恨水傳》可以成爲張恨水的閱讀指南。“這些背後隱藏的生活邏輯是我們現實主義文學、現實生活作品中特別缺少。因爲我們既不知道最有錢的人怎麼活着,也不知道最窮的人怎麼活着。”關於當代作家的寫作,他認爲:“你把關心的東西、當下的東西、有話題性的東西、具體的東西寫得很深,就不會遠離讀者。”

  侯磊

  最後,解璽璋對各位專家的發言表示感謝,並闡述了書寫《張恨水傳》的源起,以及一些詳盡的寫作和出版經歷。“張恨水,我覺得我能把握住他,因爲他跟我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他的生活經驗、他的工作經驗我也能體會,他不像梁啓超那麼複雜……張恨水,我是能觸摸到他的。”

  解璽璋

  書名:《張恨水傳》

  作者:解璽璋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解璽璋所著《張恨水傳》全方位地再現了張恨水的一生,從家庭背景、少年求學,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北上北京開啓最初的辦報生涯,憑藉《春明外史》轟動京城、以寫作承擔養家責任、成爲北方最有影響的小說家,再到抗戰爆發引起思想“左”轉、獨守南京的經歷,還有重慶《新民報》時期的激進鋒芒、毛澤東對張恨水的關心和期望、抗戰後的北京《新民報》時期……一直寫到傳主1949年以後的生活和寫作,同時寫出張恨水的情感歷程以及他在新舊文化的夾縫中、新舊時代的更迭中權衡折衝的心路歷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