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杜嘉班納D&G(Dolce&Gabbana)辱華事件是近期新聞熱點中的熱點,一直在關注,但總覺沒話說,因為DG在中國真的沒啥知名度。國外奢侈品在中國賣貨的那麼多,如果不是辱華這事兒爆出來,DG沒啥存在感。

不信你問問身邊人,是不是都是通過辱華事件才知道的DG。

沒存在感的人容易心理扭曲,總喜歡搞點事兒出來,以此證明他還沒死。DG這些年為了證明自己還活著,一貫的倒騰暗黑營銷,一貫的靠「嘲諷謾罵黑」、「種族歧視」、「女性歧視」來拉攏某些腦殘粉來追捧自己,從而給自己上位。

廣告界的人都知道DG,因為DG並不是第一次作死。

任何時候,DG的營銷噱頭,總要搞一些陰暗的東西。

如果某天你發現DG突然變的陽光了,不用猜,他的兩個老闆掛掉了。

比如,2007年,DG的廣告上,一個女人被一個光著上身的男人壓制,就是下面這個圖片,諸位看看。

這就是所謂的義大利品味。

因為屢屢發這些垃圾的東西,卻沒人搞死他,DG膽子越來越大。

2015年,DG發了一個「輪姦」廣告,廣告片裏詳細描述了輪姦場面……

因為會引起不適,這裡我就不發了,諸位知道就行了。

由此看來DG的兩個老闆明顯心理變態,仇女情節嚴重。

只是此類劍走偏鋒的非主流玩法,需要極高的技術,沒有金剛鑽,瓷器活就得少幹,否則容易傷了自己的手。

這一次,DG就不幸玩過頭了,玩鷹不慎,被啄了眼。

那辱華這事兒是怎麼開始的?

話說前不久DG集團為了給自己在上海的活動造勢,拍攝了一個宣傳片《起筷喫飯》。

因完整視頻已被全面封殺,不能上傳,只能截取一些動態圖給大家看看。

關於這個視頻,某新浪博主的解讀比較到位,但因她不開放評論,很可能不想高調評論此事,所以這裡就沒有@她。

嚴格說這個視頻不僅僅是種族歧視,還有女性歧視。

這個視頻存在著大量的性暗示。

視頻裏一位女性在表演,而背景音是男性。一個白人,義大利男性的身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一步一步的誘導這個女孩食用義大利披薩,玩賞著女孩羞澀的表情和其他……

「第一次來義大利喫點我們義大利的東西……」

「跟喫中國麵條不一樣……」

「小心別流出來……」

「是不是size不合適……」

在這其中,女人處於被觀賞的位置,她只是一個表演者,義大利男性是觀賞者。

在此沒有歧視這位華人女孩的意思,但視頻裏的華人女孩,很明顯的被DG策劃設計成一個充滿風塵之氣的女人,只是為了迎合義大利男性,在視頻裏扭捏作態,假裝驚喜,假裝羞澀……

催吐效果非常好。

結論:典型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

在西方的隱喻暗黑「藝術」裏,食物一直和性,息息相關。「藝術」藝術作品裡的食物可以看做性符號。比如美劇《老友記》裏,有一個片段,回顧下Monica去應聘廚師職位的場景,當時那個猥瑣的老闆不斷的叫她描述洗菜過程,一再追問她,蔬菜是不是很dirty?是不是不聽話?其實這就是赤裸裸的性暗示……

Monica是個有尊嚴的女孩子,她選擇了當場走人,拒絕了這份工作。

儘管殖民地早已成為歷史,但人性中那些陰暗的東西,從來不會消除。

西方那些曾經做過殖民地的國家,那些國家裡的人,還是在時不時的幻想著……

而被殖民地的國家裡面的人,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成為曾經的殖民者的性幻想的被插入方。華人男性和華人女性其實是一樣的地位,在西方色情角色裏,他們從來不是真正的男性,一樣都是性的客體。

話說這廂正在解讀,那廂DG的設計師和華人網友撕起來了,而且這個設計師太low,在和華人網友爭辯的過程中,竟然喪心病狂……

憤怒的網友把他辱罵中國的那些言論,截圖到滿世界都是,全球華人都看到了。

證據坐實,事態發酵。

海外華人也紛紛加入抵制DG的陣營,DG總店被當地華人手持「Not me」的告示牌圍攻……

突然發現已被華人全面抵制,這下DG人性中的善良馬上蘇醒了,迅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官方出來道歉,說不好意思,你們中國人是一堆屎這話,不是我們設計師說的,他的社交賬號被盜了……

Tooyangtoosimple.

Naive.

蛋疼的公關手段導致了事態的爆炸,一系列惡果隨之產生。

DG在上海舉辦的,籌備了半年的時尚秀被取消。

DG在亞太地區的品牌形象大使迪麗熱巴、王俊凱同時發出通知函,宣佈解約DG。

國內天貓、京東、蘇寧等八大電商平臺全面下架DG所有商品。

唯有亞馬遜中國還在賣DG,不過亞馬遜這種在中國混的太慘,電商市場份額連1%都佔不到雞肋公司,我們還是應該原諒它,畢竟人家也得賺點錢回家過年。

不對,是回家過聖誕。

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自以為是的拍些裝X視頻來膩歪中國人。

典型的沒事找抽。

這種事真不需要道歉。

道啥子歉嘛。

在他們的地盤上,我們離他遠一點,

在我們的地盤上,讓他滾蛋就是了。

就這麼簡單。

視頻封面

DG用中文向中國人道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