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反美浪潮讓西方如夢方醒

席捲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暴力讓西方國家清醒地認識到,狂風暴雨般的「阿拉伯之春」革命雖然推翻了突尼西亞、埃及和利比亞等國根深蒂固的獨裁製度,卻仍未把民主與穩定帶給這個地區。 去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利比亞的卡扎菲數十年的獨裁統治毀於一旦,美國在其中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對試圖為自己的宗教爭取主導地位的伊斯蘭激進派施加的越來越大的壓力,他們的繼任者作為華盛頓的可靠盟友卻不夠格。 幾位中東問題專家說,這些示威和破壞活動是伊斯蘭好戰分子煽動的,許多好戰分子與「基地」組織有關聯,他們企圖把「阿拉伯之春」後形成的動蕩的社會引向伊斯蘭教法。 外交學會中東問題高級研究員埃德·海珊說:「『阿拉伯之春』仍在進行,沒有結束。」他指出,這場革命既帶來了正面的變化也帶來了負面的變化。 海珊說,正面的變化包括大量傾向於自由派的年輕活動人士為更民主的選舉、透明的政府和更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平等而奮鬥。負面的變化有: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新的政治等級制度中崛起,伊斯蘭激進派勢力增強,這都損害了婦女、少數民族和伊斯蘭教以外宗教的擁護者的權利。 斯坦福大學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的科麗·舍克認為,最近出現的暴力是過渡期國家缺乏經驗的領導人在走向民主的道路上遇到的波折。 有些人認為反美暴力活動的大量出現應歸咎於華盛頓把外交精力從阿拉伯世界轉向遠東的新政策。 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與防務政策室副負責人丹妮爾·普萊特卡說:「有一種感覺是我們迷失了方向,現在對該地區民主起義的支持力度不那麼大了。有人認為我們把重心從中東轉向亞洲,是背棄了中東。」 美國進步研究中心專家布賴恩·卡圖利斯說:「我們猶猶豫豫、三思而行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9-11事件後汲取的教訓。」 他說,這起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過快地出兵伊拉克,以為「這波民主海嘯將席捲整個地區」,結果深感失望。 【以色列《國土報》網站9月16日報道】在駐北非國家的美國使館最近遭到襲擊之前的幾個月裏,以色列外交部和美國國務院官員一直在就這些國家的事態發展進行辯論。耶路撒冷的高級官員宣稱,華盛頓正把自己的頭埋進沙子裏,對突尼西亞和埃及等國政府的日益激進化裝作視而不見。 自「阿拉伯之春」開始以來,奧巴馬政府一直直接或間接地幫助埃及、突尼西亞、葉門和利比亞的一些勢力,促使他們推翻了這些國家的專制政權。現如今,奧巴馬政府卻發現自己陷入無助的境地。 以色列外交部高級官員說,他們與華盛頓方面的交流重點探討的是耶路撒冷所認為的「激進化趨勢」,這一趨勢不僅僅針對以色列,也針對美國以及整個西方。 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說:「美國人一直試圖為革命之後的阿拉伯國家所發生的事情辯解,找藉口,完全忽視了問題的存在。」這名官員補充說:「實際上,美國政府影響阿拉伯世界事態發展的能力已經大打折扣。」 以色列外交部官員列舉了突尼西亞的例子。儘管穆斯林兄弟會的勢力在該國崛起,但突尼西亞依然被認為是一個溫和的國家。幾周前,以色列駐波蘭大使報告說,突尼西亞駐波蘭大使出人意料地被召回突尼西亞,結束了她在波蘭的任期。而且突尼西亞派駐國外的所有五名女性大使都大約同時被召回。 美國官員說,突尼西亞此舉只是出於行政方面的考慮,替換前政權的所有大使,與性別歧視無關。以色列外交部研究發現前政權的許多男性大使並沒有被召回。 以色列外交部的一些高級官員說,美國駐開羅大使館最近發生的騷亂以及埃及總統穆爾西對此發表的不痛不癢的譴責說明,儘管美國對埃及提供了大規模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但美國未能對穆斯林兄弟會造成任何真正的影響。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