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章重义

义指道义,即行为是正义的或符合道德规范的。「义」与「仁」的关系至为密切,现在「仁义」二字还并称连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义」就是「仁」的外显,「仁」则是「义」的内隐。在古代,「义」常常与「利」相对而言。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都是说对利的取舍要以义为准绳。孟子还认为,如果在「生」和「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而取义」。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不能一味地排斥「利」,但是「取之有道」,不能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134.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

大意:总是做不合道义的事情,最终一定会遭到惩罚。

  13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出处:《国语·晋语》

大意:道义是用来增加社会财富的,社会财富是用来使百姓富足的。

  136.见利思义。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面对利益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137.见得思义。

出处:《论语·季氏》

大意:见到可以得到的,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138.义,志以天下为芬。

出处:《墨子·经说上》:

大意: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39.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

大意: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据为己有是不符合道义的。

  14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处:《孟子·告子上》

大意: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在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就舍弃生命而只要道义。

  14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出处:《荀子·荣辱》

大意:把义放在利之前的人光荣,把利放在义之前的人耻辱。

  142.临难毋苟免。

出处:《礼记·曲礼上》:

大意: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4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出处: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大意:所谓道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

  144.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出处: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大意:「义」是用来养心的,「利」是用来养身的。

  145.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出处:陆九渊《与郭邦逸》

大意:君子以道义为重,得到道义的人就受到尊重,丧失道义的人就不值一提;尊循道义是光荣,背离道义是耻辱。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