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te between the one who see the essence in a minute and the one who spend the half life without seeing the essence are actually different.

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電影《教父》

個人非常喜歡一個詞,洞察(Insight) 。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即事物的本質。

什麼叫做抓住事物的本質?

簡而言之,挖掘需求。

需求這個概念脫胎於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過去我們是計劃經濟。所謂「計劃」經濟,其實就是上至國家的經濟建設,下至尋常的百姓生活,都是按部就班,按照計劃穩步執行的。但後來,逐步發展,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開始走入人民的視野,「市場需求」應運而生。整個社會的運行規則發生了改變,所以「需求」這個詞才會如此重要,貫穿我們的一生。

需求產生動機,動機導致行為,而一連串大大小小的行為組合起來,推動事情向前發展。所以我們經常說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際上也可以概括為「挖掘需求——滿足需求——價值交換」。

如何挖掘需求呢?

我看過很多大牛探討這個問題,很多人提到了MECE (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等方法。對於並沒有接觸過這類訓練的人來說,這些可能會有點過於理論。所以今天我們不談理論,只介紹一些簡單易懂好上手的方法。

一、逆向反推

通俗來講,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當我們看到現象A,我們反推原因A,由原因A推出原因B,原因B推出原因C,…,直到我們找到最終答案。

舉個栗子:

營銷學中最著名的「打孔機」案例。有個消費找跑到你的店裡來跟你說,「我需要一個打孔機」。

那麼我們根據這個現象「我需要一個打孔機」來進行反推。

第一步:為什麼需要這個打孔機? ——> 需要打個孔,有個洞

第二步:為什麼需要個洞? ——> 打洞是因為空調要走線

好的,到這裡我們就知道了顧客的真實需求:空調走線

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這時候推出的邏輯鏈進行發散性思考。

基於第一步:打孔機是打洞的唯一選擇嗎?如果儀器B也可以打孔,還便攜降噪,可以嗎?如果只是為了打孔,那為什麼一定要買個打孔機呢?租一個或者找工人打孔不行嗎?

基於第二步:空調走線一定要打個孔嗎?有沒有不破壞牆壁的走線方法呢?另外,裝空調的那個屋子有多大?在那個屋子裝空調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根據面積大小,會不會裝中央空調會更好一些?

當我們反推出最終答案(即真實需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有一個邏輯清晰的發散型思考,也給了我們創新變革的契機。

當然生活中我們面對的事物會比較複雜,所以這個時候單線反推可能顯得比較單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著手分析了。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假設推理

簡而言之,就是羅列和整理信息,通過聯想,讓孤立的信息之間彼此聯繫,踢出符合常理的假設,不斷顏值,直到我們找到真實需求。

舉個栗子:

對於很多男生來說,「女朋友想要什麼生日禮物」簡直是世界未解之謎!這道送命題應該怎麼解呢?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留意一下最近女朋友的行為舉止,將相關信息羅列出來。比如:

線索一:女朋友總會問你她過生日那周你需不需要出差

線索二:女朋友評論關於帛琉旅行攻略的朋友圈並詢問細則

線索三:女朋友說小姐妹塗了豆沙色的口號看起來更乾淨了

但看任何一條,我們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當我們把這些線索放在一起的時候,似乎它們之間就產生了一絲聯繫。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發揮你的想像力,展開合理的聯想

我們就會想到是不是女朋友希望和我一起去帛琉共度一個溫暖舒服的小假期作為生日禮物。然後你就可以有意無意的試探她的口風,如果她給你的回應比較積極。那麼恭喜你,命保住了。如果她反應一般般,比較冷淡,那麼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你繼續努力。收集線索,展開聯想,提出假設,驗證反饋,…,直到你發掘到女朋友的真實需求。

這個方法你學會了嗎?

三、收益最大化

當然有的小哥哥會說,女朋友心思很複雜的,有時候會有意無意的掩飾自己的意圖,完全不是這種推理可以解決的。

這就好比,我現在是一個探險家。我要從A點 ——> B點挖寶藏。但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去挖寶藏。所以我把路徑擬定為 A ——> C ——> D ——> E(E是離B不遠的點)。然後我只告訴別人我從A ——>C。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們會感覺到完全看不清楚事物的走向。這個時候,如果是單方參與的情況,想想怎麼樣做才可以收益最大化。如果是多方參與,最後的結果對誰最有利。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分析。

這個想像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就像麥當勞不是為了開餐廳,而是為了賣房產;蘋果不是為了搞iPhone,而是為了賣iTunes里的App;公眾號可不以寫文章維持生計,而是為了流量變現;王者榮耀看似做遊戲,但靠賣皮膚掙了1個億。是不是細思極恐?

總結一下:逆向反推,假設推理,從收益最大化下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