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獨闢蹊徑看別樣風景。

一畫有金石氣。吳昌碩進入畫壇的時間比較晚,他人生當中前40年都是在研究書法筆墨,他在花卉寫意花卉中勝出的,就是因為他把書法裡面的金石氣,帶入到寫意花卉當中,讓花卉不僅僅只有外表的形狀,更多的是有了書寫的味道,他的花卉大多是用沒骨法來繪製,盡情舒展並稍加潤澤,跟明朝的徐渭,有著一脈相承的筆墨情趣,屬於典型的文人畫,他的畫裡面打動人的,還有他自身的那一股文化氣息,既有書卷氣,又有金石氣,雅俗共賞,富有韻律,畫尺幅在大小,用筆雄渾恣肆,確實生動。

二寫意畫重在線條。吳昌碩在用線條方面,得益於他的書法和篆刻,把書法和篆刻中的法度引入到繪畫當中來,看他寫意花卉中,所畫枝幹的趨勢和氣勢,大膽的落筆,細心的收拾整個畫面的布局,都彰顯了他在線條運用上面的造詣,也就是書法成就了他的畫,畫反過來又豐富了他的書法,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他的繪畫裡面有古意,有骨氣,更古卓,但是又不失創新,他放得開,又能收得住,在用色方面,他更加的濃烈的顏色進行對撞,但是他又沒有一絲的火氣,艷但不俗,這個就像沒有經過脂粉俗艷,出水芙蓉的美女一樣好看高雅。

三一股蒼茫入畫來。這個可能跟吳昌碩所處的時代有關係,因為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下追求的是大氣磅礴,已經不是搖搖欲墜,芊芊玉女的形象,就像石濤說的,筆墨當隨時代,特別是吳昌碩所處的海上畫派,提倡的文人風骨,和文人畫所追求的詩,書畫印於一體的表現方式,因為他的站位已經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敢於開拓,敢於創新,敢於形成自己的當下時代的風格,所以也就成就了吳昌碩寫意花卉的特色,甚至影響到了後來的齊白石等大家,吳昌碩有詩云「以書作畫任意為,碎葉枯藤塗滿紙。離奇作畫偏愛我,謂是篆籀非丹青」。


【文藏來答】吳昌碩的作品裡,有和煦的東西,有雍容的瞬間,也有將人類悲情的即時即覺幻化為雄健剛強的風格,以及筆墨之中呈現的橫掃千軍的霸氣。吳昌碩畫作設色大膽,又永存詩心,然而這背後卻是他飽受動蕩的一生。

與古為徒

與每個畫家的相遇都有不同的情緒。吳昌碩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很特別的。他有金石之氣的表達,也有雅俗共賞的親切。

明?徐渭?水墨葡萄圖軸?紙本水墨?縱一六五·七厘米?橫六四·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吳昌碩深受徐渭啟發。他的大寫意繪畫中多次出現的「擬青藤筆意」(吳昌碩《花卉冊頁》)、「俊卿錄青藤句」(吳昌碩《筆底明珠》),可以看到徐渭對他的影響。徐渭以大寫意潑墨而成的《水墨葡萄圖》,「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定在瞬間風神蕭散,直擊內心。在飽經跌宕、動蕩、潦倒與貧窮之後,徐渭以他的方式抒寫肆意而沉鬱的史詩,以自己的悲情人生開啟的水墨大寫意,在人生際遇與內心精神氣質的契合上,吳昌碩對徐渭可謂頂禮膜拜,那份淋漓奔放無疑影響了吳昌碩。

清?吳昌碩?雁來紅圖軸 金箋設色?縱一七四·七厘米?橫四七·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吳昌碩也引石濤為知己,「幾回低首拜清湘」(吳昌碩《行書七言詩》),這是他對清湘老人(石濤的別號)的膜拜。藝術家的作品,留天地之境,這是意象上的神性的表達。石濤以萬點硃砂、胭脂,亂塗大抹,秋林人醉,他自然天縱的筆法所呈現的生命力,當然也為吳昌碩所取。

清?朱耷?荷石水鳥圖軸 紙本水墨?縱一二六·七厘米?橫四六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在奇崛中向晉人書法探尋收斂與剋制,有時,他的畫面就只有一條魚,卻讓你看到天光雲影。一花一鳥,都負荷著無限的深意,無邊的深情。「八大昨宵入夢,督我把筆畫荷」(吳昌碩《蒲草白蓮圖》),「八大真跡世不多見。予於友人處假得玉簪花一幀,用墨極蒼潤」(吳昌碩《效八大山人畫》)。當然,我們在吳昌碩的作品中,還可以看到他受到同時期的張孟皋、任伯年等人的影響。那麼,當吳昌碩以石鼓入畫,「苦鐵畫氣不畫形」,汲取諸家藝術上的營養,自成一派。

吳昌碩的一生

我們總是試圖從藝術家的生平來分析他的藝術成就。吳昌碩的一生,可以說就是在那無邊際的「深」處熱愛著最生動的「生」。

清?吳昌碩、王震、倪田等十一家合繪?花卉圖軸 紙本設色?縱一五二厘米?橫八一厘米 故宮博物院

他自小讀私塾學篆刻,啟蒙於經史詩詞。十七歲時,因兵亂與家人失散,隻身逃難。二十一歲時,與父親相聚,返回故里,見「亡者四千人,生存二十五」。(吳昌碩《別蕪園》)吳家九口人,只剩父子兩人,他未成婚的妻子也死於這次戰亂。此後他求學、遊藝、遊宦,曾因仕途與生計困窘,由友人薦為縣丞小吏。也曾投筆從戎,在甲午戰爭爆發後赴山海關禦敵。一八九九年,五十六歲的吳昌碩保舉任江蘇安東縣知縣,「一月安東令」,因不善奉承黯然離職。他八十四年的生命中,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軍閥混戰,遭遇「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他一生都在亂世中,在無可避免的時代變遷中,徹底放棄了對功名的幻想,卻又在藝術上達到巔峰。

清?吳昌碩?墨荷圖軸? 紙本水墨?縱一二二厘米?橫六一·五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對於藝術而言,離亂會出強音,也有悲歌。而對於吳昌碩,那些跌宕流離的歲月給予的,並不是悲苦人生的沉淪與哀怨,而是更為深厚寬容的力量。或許是曾在外漂泊流離,「我性疏闊類野鶴」,吳昌碩的朋友圈匯聚了一部中國近現代史的文人雅士傳略。晚年,吳昌碩腦後留一小髻,樣子也越來越慈祥。曾有幅行書聯,引杜甫詩云:「風波即大道,塵土有至情。」這或許也是吳昌碩一生的寫照。

清?吳昌碩?花卉圖軸? 紙本設色?縱一五一·六厘米?橫八〇·七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食金石力,養草木心。想來也就如此了。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關於如何欣賞吳昌碩的寫意花卉,這個問題

作為中西繪畫愛好者重度愛好者 ,默默我來拋磚引玉下

(默默輕娛樂:以不一樣的新鮮角度解讀各類藝術繪畫,藝術輕鬆很好玩!

歡迎朋友關注,持續更新一系列繪畫大家精彩作品及新解讀小品!)

吳昌碩

我國近代畫壇近極具開拓性的繪畫名家

與齊白石並稱「南吳北齊」

如果說齊白石

是亦寫意亦工筆、兼和文人審美與民間工藝的田園派詩人

那麼吳昌碩則為

以金石篆刻深厚功力融於繪畫、在畫里恣意縱筆的金戈之軍

他的畫

融金石書法筆意入畫圖

用色濃麗不落俗

墨濃老辣氣勢佳

繪畫手法複雜而有變化

乃大寫意花卉最善於用色的繪畫大家

吳昌碩先生的寫意花卉非常精彩,涉及的繪畫題材也多

這裡,默默就先從繪畫內容的三個方面來展開踏進吳昌碩的畫里沙場、賞畫點兵:

1.千花萬樹畫中放

2.果蔬生活是一家

3.冰肌鐵骨絕世姿

千花萬樹畫中放

濃墨重彩 萬千姿態

果蔬生活是一家

豐碩喜人 濃香瀰漫

冰肌鐵骨傲霜姿

紅梅墨梅 皆隨形態

同是梅花千變化

滋味濃厚瓜果佳

花草萬木任我畫

下筆酣暢雄渾氣、寫意新風一畫家

朋友們,喜歡吳昌碩金戈鐵馬風之寫意花卉嗎?

你又是從那個角度欣賞的呢?


吳昌碩是中國近代寫意畫巨匠,要想欣賞他的寫意畫特別是寫意花卉,需要具備以下知識:

一,了解吳昌碩生平及畫論,只有了解了他的人和思想,才能更好理解和欣賞他的畫。

二,了解寫意花鳥的發展史,只有了解寫意花鳥畫的歷史,才能知道他在此領域的地位、作品的藝術源流及價值。

三,了解他書法藝術,才能理解「書畫同源」以及書法對他繪畫的影響。

沒有了解以上知識,很難真正欣賞到他的寫意花卉作品。

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記得點贊+關注喲!


這個我可真是外行了,談到美術,很佩服那些在一一提一甩之間,揮灑自如,一幅美圖就躍然紙上,實在讓人稱奇。

我這個年齡的人,上學時很少上美術課,音樂課就是教了幾首歌,呵呵,都是小白。所以,有時對於美術畫,看著好看,就是說不出那裡好來;聽音樂,聽著好聽,卻無法言表。

實在沒什麼欣賞力,就象人家看歌劇,很陶醉的樣子,咱卻一臉懵逼。沒有知識,就沒有發言權,但我還是很認真地回答了你這個問題,謝謝你的邀請,希望在我熟悉的領域,能為你服務。


說到欣賞一些古代前賢的畫,可能要回來秉承著一種敬畏的心態去看,但又不能太拘謹。首先吳昌碩的畫,有他的特別之處和優點,但肯定是有缺陷和不完善的。吳昌碩先生的畫,首先他的題跋特別,出自篆書的那種厚重,且有奇倔之氣。他的畫,特點還是很突出,他把牡丹,水仙,等搬上了大件作品形式,可能是個創舉。很多古代作為文人寫意的東西,他幾乎都構思成了大件作品。這是一種功。但他的畫,在色彩的純粹上是不如齊白石先生的。可以做個對比來看。


缶翁畫其外表金石之氣易被人所解讀,然在其縱橫恣肆筆墨中,所蘊藏之精微處理則很少能有人悟到。白石山翁能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