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是接手APP Push產品一整年,謹以此文做一些產品及運營心得筆記。

摸爬滾打一年,又當爹(產品)又當媽(運營),拉扯兒子的核心指標實現翻倍~還是很有成就感~~^_^~~感謝各位開發爸爸們的支持了!

Push目的

產品目標比較單純,平臺準備的每一條Push都希望用戶看到(信息告知)並點擊(促活)。

Push目標拆解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首先我們要能儘可能地觸達用戶,然後再是通過用戶分層、場景細分等等各種策略,讓用戶在需要的時候收到Push(KPI-點擊率),在不需要的時候默默陪伴不打擾(KPI-退訂率)。當然從長期來看,Push也能提升APP留存,Localytics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有消息推送的APP在留存率上是沒有消息推送的APP的兩倍多。這裡先談比較直觀的指標~

兩個環節——觸達與轉化

圖1 Push產品KPI及動作拆解

【推送的實現方式及觸達率】

Android實現方式看這篇文章就夠了~我也不瞎bb啦~

即刻技術團隊:安卓推送這件小事?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我們主要做自研發通道,日常就是和廠商合作、和其他APP夥伴們合作長連保活。

這裡要確認的幾個點:

1、兩個APP用戶重合度評估

2、互拉會不會有強提示(「aaaAPP正在拉起bbb」,這種絕對零容忍呀!)

3、版本控制。歷史老版本可能有些隱藏的坑,萬一有業務內容沒做版本兼容......所以平臺產品運營得考慮這種雷,太老的版本,量不大的,適當捨棄吧~

4、Crash零容忍!千萬得做好測試喲~

iOS推送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實現方式可見下文:

園長:iOS 推送全解析,你不可不知的所有 Tips!?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點就是退訂率,也就是許可權打開率指標。

先拋一個問題,為什麼用戶要打開你家APP推送許可權?

Push本質上就是一條信息,給用戶傳達有價值的信息,用戶才會打開。因此,從用戶的需求場景出發,告訴Ta這個通知與你息息相關,引導他去打開許可權。

【轉化率】

最直觀的當然是看到達點擊率(CTR),一般APP都以這個指標來考覈(雖然我們APP考覈指標更嚴格些)。

首先,你有哪些信息需要傳達給用戶?我們簡單分分類:

圖2 Push內容分類

-功能提醒:各個APP的系統提醒,比如淘寶的交易物流提醒、支付寶的轉賬到款提醒、微博的特別關注提醒、點評的訂單/訂座服務通知等,當然也包括微信QQ的IM消息~

-溫馨服務/引導:各個APP引導使用核心功能的通知,如消費後邀請寫點評、問答邀請……

-個性化內容:與「人地時」場景相關的各種偏營銷型的推送,主要是基於用戶行為偏好的推薦;

-兜底/冷啟動:平臺大型活動通知、社會熱點等等。

從上到下,Push與用戶的相關性越來越低,對用戶的價值一般來說也是越來越低的,但是!產品和運營不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麼~

還是從價值出發,思考一個核心問題,什麼樣的內容對用戶是有價值的?Ta更可能點擊?

Push內容

回到Push本質(傳遞有效信息),我們的目標是:發現用戶的需求,篩選出有效的信息,在合適的時間點,把內容用合適的形態展示給用戶。

第一、場景感知。判斷「誰、在哪、幹什麼」,引入用戶分層、畫像判別和實時場景的感知,在判斷用戶特徵後著手對其進行精細化運營。

圖3 用戶場景

第二、內容選取。根據場景感知的結果,在Push內容池中篩選一批符合標籤定位的內容,可以是業務提供的各種頁面,也可以通過標籤動態組合。具體的內容可以是半自動化的,比如根據場景包裝的抵用券提醒、生日紀念日提醒push等,也可以是全自動化的,通過標籤提取平臺內基礎元素如SKU、UGC等內容,通過產品規則包裝成各種頁面。

第三、個性化推薦。篩選出的這些內容,通過個性化推薦系統中的標籤匹配及文本轉化率訓練模型進行打分競爭,同時也要考慮防疲勞機制對內容進行過濾去重,最終實現「Right people,right time, right push.」 精準匹配對平臺來說提高了整體流量轉化,對業務來說獲取了更精準的流量。

第四、文案展示。「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事情對Push來說...emmm...難道指望說看到app圖標就點擊嗎?當然不可能!為了分析什麼樣的文案容易吸引用戶點擊,我們也是煞費苦心!

按用戶心智模型拆解,包括吸引、理解、行動、獲得這四個主要步驟。

-吸引:通過利益點、視覺元素來吸引獲取用戶注意力,如Push聲音、標點符號、emoji表情、數字等等;

-理解:文案標題或者關鍵詞便於用戶理解,信息結構清晰、更符合用戶偏好,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

-行動:適當的點擊行為暗示,如「>>>」、「戳我」、「點擊」等,引導用戶打開;

-獲得:內容要有料,不能讓用戶覺得是標題黨。

總結

在「推得更準、推得更好」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總而言之還是得深挖用戶需求場景,並在合適的時候把更加有效的信息包裝給到用戶。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總結,歡迎拍磚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