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學基因導讀:魚鱗病是一種遺傳性基因病,對患者的皮膚美觀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如何治療、後代如何不被遺傳是每一個魚鱗病患者都關注的話題,基因解碼專家指出,做好魚鱗病的治療工作,首先要從發病根源出發,找到致病基因,從而對症治療。

案例分享

2017年3月,佳學基因解碼研究中心接收到一例來自河北石家莊的魚鱗病患者血液樣本。

患者情況:患者張亮(化名)、男、32歲,委託佳學基因進行魚鱗病致病基因鑒定。其母親告知該病在其家族中無家族史,但張亮剛出生不久雙腿就瀰漫性發紅,在紅斑上還有大片棕褐色鱗屑,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開始變得嚴重起來,患處開始乾裂發癢,尤其是每到秋冬季節,四肢的皮膚就開始乾燥起皮甚至乾裂,腿上的皮膚就跟蛇皮似的,能清晰看到上面一條一條縱橫交錯的紋理。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魚鱗病,目前一直塗抹藥膏控制著。去年張亮結婚了,但是面對生育後代他非常擔心,不想再把這個病遺傳給後代。他說,因為患了這個病,整個童年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夏天從不敢穿短褲,大學住校後,也沒有勇氣面對大家異樣的眼光,所以不想讓以後的孩子蒙受這樣的痛苦,希望能通過基因解碼技術幫助他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

基因解碼:基因解碼工作人員採集了患者及其父母、妻子的血液樣本進行檢測分析,基因解碼結果顯示:張亮S*S基因發生點突變,該突變會導致性連鎖隱性魚鱗病。對其父母、妻子的驗證結果為:父親和妻子不攜帶基因突變,母親攜帶該基因的雜合突變,即張亮的基因突變來自於母親。

基因解讀與遺傳諮詢:張亮的魚鱗病致病基因遺傳方式為X連鎖隱性遺傳,因該致病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所以患病者大多為男性。其妻子未發現基因突變,因此如果他們孕育男寶的話將不會患病,而女寶頂多會攜帶致病基因而不會發病。知曉這個結果後,張亮非常欣慰,孕育後代終於沒有後顧之憂了,同時又可以根據致病基因的發病機理來幫助自己進行個性化治療。

魚鱗病簡介

魚鱗病(ichthyosis)也被稱作魚鱗癬,中醫稱蛇皮癬,是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組遺傳性角化障礙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皮膚乾燥,伴有魚鱗狀脫屑。魚鱗病的絕大多數類型在出生時或者出生不久即可表現出臨床癥狀,立刻發病。尋常型魚鱗病發病稍微晚一些,可以到兩三歲再發病。而且,不同類型的魚鱗病發病率存在差異,常見的尋常型魚鱗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可能高達5%-10%左右。

發病原因

魚鱗病系遺傳性疾病,根源在於基因的異常。佳學基因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魚鱗病,致病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和定位不同,遺傳方式也多樣,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X-連鎖隱性遺傳等方式。

1.尋常型魚鱗病

為具有不全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F*G、A**12、L*R等基因突變所致患病。

2.性聯隱性魚鱗病

為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類固醇硫酸酯酶基因(STS)缺失或突變,造成硫酸膽固醇積聚,角質層細胞結合緊密不能正常脫落,形成鱗屑。

3.板層狀魚鱗病

系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定位多個位點,包括2q33-35、19p12-q12、定位於14q11TGM1基因發生突變、缺失或插入,至細胞粘連和細胞被膜蛋白交聯缺陷。

4.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魚鱗病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致病基因與角蛋白1(K1)和角蛋白10(K10)基因突變有關,導致角蛋白的合成或降解缺陷,影響基底層角質形成細胞內張力微絲的正常排列與功能,進而造成角化異常及表皮鬆解。

5.先天性非大皰性魚鱗病樣紅皮病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由多個基因如脂氧合酶12(R)(ALOX12B)基因、油脂氧化酶3(ALOXE3)基因的突變引起。

6.迂迴性線狀魚鱗病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由染色體5p32上的絲氨酸蛋白酶抑製劑Kazal5型(SPINK5)基因突變造成。

分型及臨床表現

佳學基因《人體基因序列變化與疾病表徵資料庫》中將魚鱗病分為尋常型魚鱗病、性聯隱性魚鱗病、板層狀魚鱗病、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魚鱗病等數十種類型。其中尋常型魚鱗病較為常見。

1、尋常型魚鱗病:該型主要表現在四肢伸側和軀幹的乾燥性褐色菱形或多角性鱗屑,上臂及大腿伸側常有明顯的毛囊角化性丘疹,掌趾受累。發病率很高,其角化性鱗屑是數層角質細胞不脫落堆積所致。多於出生後數月出現,五歲左右最重,青春期後癥狀可能減輕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和治療不當病情加重。

2、性聯隱性魚鱗病:多於生後或嬰兒期發病,皮損鱗屑大而顯著,呈黃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魚鱗狀,皮膚乾燥粗糙,往往遍布全身,腋窩及肘窩等部位,一般不發生毛囊角化,掌趾處皮膚正常,皮損不隨年齡增長而減輕,有時反而增重。

3、板層狀魚鱗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生後全身即為一層廣泛的人棉膠狀的膜緊緊的包裹,多引起眼瞼及唇外翻。數日後該膜脫落,皮膚呈瀰漫性潮紅,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鱗屑,中央固著,邊緣遊離。往往對稱性發於全身,以肢體屈側,肘窩、腋窩和外陰等部較為明顯。掌趾過度角化,指甲及毛髮過度生長,病程經過遲緩,可終生存在,至成年期紅皮症可減輕,但鱗屑仍存在。

4、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魚鱗病:該型又稱大皰性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為具有高畸變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較少見,生後或生後數月即發病,可有泛發性及局限性損害。泛發性者出生時全身即有鎧甲樣厚層鱗甲,生後即脫落,出現泛發性潮紅及鱗屑,剝除鱗屑呈現潤面,紅斑可逐漸消失,可再發生較厚疣狀鱗屑,局面限性者僅在四肢屈側及皺壁部可有較厚的魚鱗狀角質片。

魚鱗病致病基因鑒定基因解碼

魚鱗病是一種遺傳性基因病,對人體的健康和心理都會造成一定傷害。對於魚鱗病患者,除了及早到醫院就診外,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一方面可以幫助制定高效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後代規避魚鱗病的發生。

「基因解碼魚鱗病致病基因鑒定」採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精準分析導致魚鱗病發生的上百種致病基因,實現對魚鱗病的準確診斷與分型:(1)對於未發病人群,提示個體魚鱗病發病風險,幫助及早預防,調整心理和環境因素,有效避免魚鱗病的發生;(2)對於患病人群,找到魚鱗病發病的基因原因,選擇有效、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精準治療;(3)對於有魚鱗病家族史的人群,找到致病基因,可以指導優生優育,終止魚鱗病致病基因在家族的延續,讓後代或者二胎不再患有魚鱗病。此外,正常夫妻也可能攜帶魚鱗病基因,在備孕前進行魚鱗病基因解碼可以降低和規避後代患魚鱗病的風險。

治療方案

通過基因解碼找到致病基因後,可根據致病基因情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基因治療: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地進步,對於魚鱗病來說可以採用基因療法進行治療,目前均處於臨床前和早期臨床試驗階段,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證明才能大範圍的實施治療。

藥物治療:根據致病基因的不同,有的患者可以口服維生素A或維A酸類藥物,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維A酸軟膏或者中藥浴;有的患者可應用角質松解軟膏,如6%水楊酸軟膏、40%~60%的丙二醇水溶液;有的患者可用0.1%的維甲酸霜劑,均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療效。

飲食治療:平時多吃一些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適當吃一些動物肝臟、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的食品

適用人群

哪些人群需要進行魚鱗病致病基因鑒定?

1、 有魚鱗病相關臨床表型的患者;

2、 有魚鱗病相關臨床表型的疑似患者;

3、 有魚鱗病家族史的人群;

4、 生育過魚鱗病患兒的夫婦;

5、 想了解自身患魚鱗病風險的人群;

6、 魚鱗病高發地區人群。

樣本類型

參考文獻

  1. Nomura, T., Sandilands, A.,Akiyama, M., et al. Unique mutations in the filaggrin gene in Japanesepatients with ichthyosis vulgar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J. AllergyClin. Immun. 119: 434-440, 2007.
  2. Alperin, E. S., Shapiro, L.J. Characterization of point mutations with X-linked ichthyosis: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teroid sulfatase protein. J.Biol. Chem. 272: 20756-20763, 1997.
  3. Oji, V., Hautier, J. M.,Ahvazi, B.,et al. Bathing suit ichthyosis is caused bytransglutaminase-1 deficiency: evidence for a temperature-sensitive phenotype. Hum.Molec. Genet. 15: 3083-3097, 2006.

版權說明:本文系佳學基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平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佳學基因解碼基因檢測:孩子不長個?你需要了解下:軟骨發育不全基因檢測、基因解碼?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佳學基因解碼基因檢測:【皮膚病】色素失禁症基因檢測、基因解碼?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佳學基因解碼基因檢測:【佳學基因案例】瓷娃娃病基因檢測、基因解碼?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