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精美瓷器拍賣,第4件釉色意外燒成,最後2只碗拍出3220萬 | 文 三隻眼文齋

  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三疊·五缾——東瀛清賞宋元明清花器”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吸引了衆多藏家前往。秋拍中精彩瓷器多多,有海外迴流、名家舊藏,還有唐英制瓷板、精品洪憲瓷這樣的少見品種。今天,小編選摘幾件瓷器精品供同好賞玩:

  黑釉醬彩撇口瓶:黑釉醬彩是黑釉瓷器裝飾技法之一。即在黑釉上飾以醬色,宋代河南諸窯、河北磁縣窯都有生產,多爲瓶、罐、碗、壺等。這種裝飾以醬色任意或點或畫,不拘形式,反而顯得協調自然。這隻金元時期的黑釉醬彩撇口瓶,長頸溜肩,高圈足沉穩敦厚。通身施釉,黑釉及紫金釉相互交融,釉光亮麗,兩色釉交融渾然一體,觀之好似霧水氤氳,色澤天成。本品的外壁釉色爲黑釉搭配紫金釉而成,於同時期宋瓷中極爲少有。器身了無紋飾,不致喧賓奪主,作爲茶室中的插花名器流傳於世,同時極具當代藝術氣息。此黑釉醬彩撇口瓶爲日本關西重要茶道家族收藏,拍賣成交價爲人民幣105.8萬元。

  磁州窯白地黑花菊紋帶蓋梅瓶:此梅瓶高49cm,是傳世磁州窯之大器,爲目前僅見的帶原蓋的宋代梅瓶大件,是日本知名古董商繭山龍泉堂舊藏,同時亦是長尾美術館舊藏。宋元磁州窯的這種以簡筆寫意手法表現歷史故事和濃鬱生活風情的繪畫裝飾風格,不僅影響了元代以降民間青花裝飾,而且明末以後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石濤、林風眠等繪畫大家的筆意風格也可以從這裏找到歷史淵源。拍賣成交價爲人民幣1023.5萬元。

  龍泉梅子青摩羯耳盤口瓶:瓶高31.5cm,此器形制因似造紙打漿所用槌具被稱紙槌瓶,是宋代特高級的瓶形之一。瓶頸兩側附貼雙耳,則爲南宋龍泉窯所特有,較常見的是鳳耳和魚耳,摩羯耳較少。摩羯爲佛教中的一種神魚,龍首魚身,有吉祥、辟邪之寓,所以此類摩羯耳瓶被當作花器或做供器。龍泉窯耳瓶的燒製時間集中在南宋,品相完好摩羯魚耳瓶,是比較少見的。另從釉色來看,也是粉青爲多,這種梅子青的少見。拍賣成交價爲人民幣1265萬元。此外,2008年紐約佳士得一件龍泉窯青瓷與本品爲同一藏家收藏,那是一件高28.8cm的南宋龍泉窯青瓷鳳耳瓶,拍出了228.1萬美元的成交價。

  清雍正窯變釉鳩耳尊:窯變釉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安徽淮南窯青瓷曾出現紫翠色的“窯變”( 燒造瓷器,凡在開窯後發現不是預期的形狀或釉色,其釉色爲意外燒成的,都叫“窯變”)。窯變釉又因其形態極美,或如燦爛雲霞,或如春花秋雲,或如大海怒濤,或如萬馬奔騰,因而被視爲藝術瓷釉爲人們所欣賞。這隻窯變釉鳩耳尊高34cm,尊形體碩大,造型古雅,釉色精妙絕倫。敞口、束頸、垂肩,肩周有一圈弦紋,兩側鳩耳銜環,鼓腹圈足,線條流暢優美,器形穩重大方。造型系仿古青銅器,頗具宋代宮廷編纂《宣和博古圖》中著錄的“周高克尊”之氣韻。兩側所飾鳩耳寓意長壽康寧,古時天子以鳩首玉杖賜予老者,以示敬養。拍賣成交價爲人民幣471.5萬元。

  清雍正窯變釉貫耳方壺:此方壺高30.2cm,它的瓷色同“清雍正窯變釉鳩耳尊”一樣,也是“窯變”後意外燒成,其造型化裁自上古青銅壺,造型方正,脣口外凸,頸部設方貫耳一對,方耳倭角,圓藏於方。溜肩角度極大,鼓腹外張,其下漸收,大開大合,氣勢殊爲不凡。釉色紅中閃紫, “月白”與“天青”交融於口沿四周,前後垂及腹前,兩側流至足端,洋洋灑灑更具磊落之態,似有“睡餘柳花墮,目眩山櫻然”的意趣。片紋細碎,如冰裂、如魚子,若隱若現,玩味無窮。底足內刻“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施醬色釉,綴以青白斑塊,更具古意,體現出雍正朝制器與審美的獨到韻味。拍賣成交價爲人民幣517,5萬元。

  清雍正胭脂紅釉小碗:胭脂紅釉創燒於康熙時期,因釉質中含有金元素,世稱“金紅”釉,近年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專家曾用現代科技手段測試驗證,康、雍御窯胭脂紅釉中果然含有金元素,證實了古代文獻和業內說法的真實性。雍正御窯胭脂紅一器難求,深受歷代藏家所珍愛。這一對胭脂紅釉小碗碗形小巧俊秀,圓潤飽滿,線條柔美。碗內施白釉,外以吹釉法滿施胭脂紅釉,色澤均勻濃豔,有如胭脂,嬌嫩雅媚、華美妍秀、瑰麗逼人,盡顯御窯佳韻。而且成對保存,極爲難得。拍賣成交價爲人民幣598萬元。

  清雍正粉彩瑞果三多暗刻龍紋大碗:雍正一朝宮廷藝術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脫俗著稱,本品即爲雍正御窯所出之佳例。此對大碗在釉面下胎骨上暗刻雲龍紋飾,碗心分別暗刻雲紋和法螺,對其器物的表現手法,遍查海內外公私收藏,或爲孤品。法螺爲佛教八寶之一,象徵佛法妙音響徹世間。朵雲紋作爲裝飾紋樣最早見於明初官窯,朵雲紋是祥瑞中所謂的“慶雲”,代表着孝德豐稔之瑞應。拍賣成交價爲人民幣3220萬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