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現在一般說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實際上,明朝故宮除了一個武英殿,基本都讓李自成給燒了。現在看的故宮,是清軍入關後在明朝故宮的地址上再建的,而且增加了很多滿洲等少數民族風格的建築形式。

  故宮目前存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據說是九千九百九間半,總佔地面積爲72萬平方米。北京故宮是世界著名的皇宮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也最爲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

  紫禁城分前朝後寢,就是前邊以三大殿爲主是辦公區,而後邊是皇帝的生活家庭區。這一點是外國人也認可。當年八國聯軍侵華佔領北京,也只是佔領以三大殿爲主的辦公區,而後宮則沒有進入。

  1912年清帝遜位,按照民國和清室達成的協議,北京故宮的三大殿辦公區交給民國,清室仍居住後宮部分。

  在故宮裏,最壯觀的莫過於故宮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是故宮的中心,是故宮中最重要的建築。鮮爲人知的是,如今人們能看到故宮三大殿,要感謝一個人,直係軍閥吳佩孚。

  民國時,故宮三大殿差點被拆掉,這是爲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如今北京宣武門西大街57號新華社本部院內的小會議廳,原來是民國北京政府的國會會場。1923年5月,也就是在馮玉祥趕溥儀出宮的前一年。由於辦公地點狹小,計劃重新修建一處寬敞的辦公場所。

  選來選去,北京政府把場所定在了故宮三大殿所在的位置。三大殿是無法辦公,於是決定拆掉改建。5月20日,身在洛陽的吳佩孚得知此事後,立即向北京發電報,而且是連發了四份電報,措辭激烈,極力反對。

  電報中,吳佩孚這樣寫道,“嘗聞之歐西遊歸者,據云,百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蹟,實大地百國之瑰寶。歐美各國無不齗齗以保護古物爲重,有此號爲文明,反之則號爲野蠻。其於帝殿教廟,尤爲鄭重。果拆毀,則中國永喪此巨工古物,重爲萬國所笑,即亦不計,亦何忍以數百年故宮,供數人中飽之資乎?務希毅力維一大地百國之瑰寶無任欣辛盼禱之至。”

  吳佩孚的意思很簡單,誰也沒資格拆三大殿,誰拆誰就是歷史罪人。電報發出後,北京政府立即停止了改建故宮三大殿。爲何當時吳佩孚的影響力如此驚人?這是因爲這時正值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吳佩孚的軍事生涯來到了最頂峯。

  由於曹錕迫切希望當上總統,這與吳佩孚希望先完成統一產生衝突。苦勸無果後,吳佩孚決定回到洛陽全身心投入到大本營的經營上。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前,吳佩孚擁兵數十萬人,控制着直隸、陝西、山東、河南、湖北等省。

  當時全中國18個省的總督代表機構全部都設立在洛陽,吳佩孚一時風光無限,“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正是吳佩孚如此大的影響力,他反對拆掉故宮三大殿的電報發出後,全國輿論譁然,大家都一直贊成吳佩孚的主張,當時的民國政府也是畏忌吳佩孚的軍事實力,故宮三大殿也因此而得以倖免。

  參考資料:《吳佩孚傳》、《吳佩孚年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