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可悲!可恨!

在中國文化領域,某個事物一旦紅了,便意味著不會再那麼紅了,因為從這個「紅」開始,一定會摻雜進來許多利益訴求,甚至那些無處不在的潛規則,會有無數人會盯上甚至瞄準這個講台。

名利,百姓都抵禦不了,何況那些衣冠楚楚的專家學者。

不用想也會知道,從前單一而純凈的講師選拔渠道變得多樣化起來,一個上面打來的電話,一個投資人遞來的關係,一個從下面遞上來的黑色塑料袋,都有存在發生的可能!

當小溪變成江河的時候,泥沙俱下成為必然!何況現在環境意識都差得有如張鐵生當年的試卷分數!

再看看現在那些站在台上的講師,有些人的表現真的是讓人無語,才學且不必說,有兩把刷子是必要條件,但表達能力真的是缺少如德,儘管講得唾沫橫飛,七情上臉,但聽得真是讓人昏昏欲睡。小可每次失眠,都要打開這個節目,效果甚好!在此向神經衰弱者強烈推薦!!!

更讓人崩潰的是,甚至竟然把某些洗腦的事物抬了上來,抬就抬吧,畢竟從小就被洗慣了,但佔用這個乾淨的講台確實令人不爽,好像我等刁民不愛*不愛*一樣。

百家講壇變味了,變質了!

對於這樣一個普及性通俗性的平台而言,學識其實並不是最重的,而能讓人聽得興趣盎然才是王道。也就是說,鑒於真實水平無法由普通觀眾判定,因此,表達水平必須出類拔萃才可以!基礎要紮實無缺,表達要完美無缺!

百家講壇的定位應當是一個傳播歷史文學藝術人文的娛樂節目,而不是書藉,不是經濟,不是八股文,不是說明文,更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思想品德教育。

想想也是,一個小小的製片人,哪有那麼大的力量阻擋布滿整個中國的「潛規則」!

一個清新少女被生生逼成了粗俗婦人!

還我百家講壇!我能這麼喊么?


百家講壇是日進斗金的名利場,是娛樂圈的圈外圈,是製造于丹之流假學者的造假工廠,是貶低中華文化質量的劊子手…實事求是的講,開場的易中天,王立群等還有點學術味道,到于丹出現就砸了場子,簡直就是一隻老鼠壞了一鍋粥!她講解的"論語"一開口就錯,且錯得離譜,如:不知老之將至,她譯為不知道生命已經垂垂老矣,"將至"錯譯"已經";高考時肯定扣分;北宋的開國總理是范質等,她信口胡說是趙普…這是中學老師都不會犯的常識錯誤…也就是說她中學文化知識基礎有毛病,起碼文言文和歷史沒學好;她竟辯解說:她呢是為普及大眾才如此講解"論語".這就更是笑話,按于丹的邏輯,她豈不是應為普及大眾把她的名字說成"干丹",文言文的準確翻和普及大眾並不矛盾,也正是要普及大眾就更要精準,否則不是欺騙和誤導大眾?她也實在低估了大眾的文化水平!象我等大眾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她的錯誤.所以應查查她這麼爛的水平是如何混上百家講壇,如何混入教授隊伍的?


要說到《百家講壇》還真的記憶猶新,當年央視科教頻道在2001年開播以後,受到廣大觀眾的高度關注和喜愛,其實原來欄目的宗旨,就是一個普及性質的知識性講座,但使製作單位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該欄目推出了多個明星教授,而且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

王立群、紀連海、易中天等等,都是從百家講壇走出的學者人物,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王立群紮實的史學知識,加上淺顯易懂的語言,紀連海詼諧幽默、設問解疑、鞭辟入裡的風格,易中天以一口不太純正的普通話,極其幽默風趣搞笑的講座方式,受到全國人民的歡迎。

要說百家講壇就必須重點講講易中天了,他的講座成為了當年「易中天現象」,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學者變成一個「明星學者」,從一個普通的教授變成一個「超級教授」,所以大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易中天現象」。

還記得易中天主講的「漢代風雲人物」系列講座時,他獨闢蹊徑「妙說」歷史,巧妙地運用「通俗」的語言、聲情並茂的表演,有趣地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其實是非常平常一段歷史,從他口中出來儼然活靈活現一般,象評書一樣繪聲繪色,又象電影剪輯精練流暢。

再說說易中天的評三國,誰也沒有想到,他講"三國"是站在平民的立場去講,而且通過現代的視野,運用三維的結構,並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使老百姓從聽和看講坐,知道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文化,什麼是人性。

其實這就是當年,央視百家講壇的作用和魅力所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講座欄目,變成了老百姓人人愛看、個個喜愛,而且造就了多個學術人物,並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我們必須肯定百家講壇的社會作用,它在當年的社會環境下,起到了全民學知識、學歷史的推動作用。


百家講壇是我國央視10推出的一套品牌科教節目,其主要有我國各大院校教授開講,其講座內容涉及文化,醫學,生物,經濟等領域,後期多涉及歷史事類及歷史人物,和歷史文化。(由於幾個歷史老師講課火了起來。)百家講壇開播以來使我們更加生動的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使我們從多方面的,不同角度的了解歷史及歷史人物。

百家講壇後期講歷史太多了,什麼東西泛濫以後都會成為災難。應該適可而止了。希望以後的百家講壇不僅僅是歷史的百家,而能夠做到真正的百家齊鳴,涉及更多領域。

像前期就很好,例如 播齣節目有: 1、不停息的旋律 2、智慧的痛苦 3、傳承的神韻 4、當茶遇到咖啡 5、地球成長史(上、中、下) 6、昆蟲系列 7、風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華夏春秋志 10、建築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熱點 12、女人說話(上、下) 13、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謎系列 14、品讀水滸傳 15、人的生與活 16、生命的奧秘 17、時代的加速器——數字 18、探尋宇宙 19、文明的發動機——科學 20、文學的個性 21、物理的挑戰 22、相識數學 23、與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論爭象牙塔 27、面對繆斯女神 28、企業的方向盤——管理 29、社會的源動力——經濟 30、新解《紅樓夢》 31、語言的方程 32、身邊的禮儀 33、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34、周思源也說秦可卿 35、《錢鍾書》系列 36、地域文化的形成 37、紅樓六家談。


百家講壇作為一檔曾經題材廣泛的講座式節目,似乎隨著時間的流逝,內容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目前更偏向於傳播中國歷史、文學和文化。近幾年,百家講壇更是每況愈下,遭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

從收視率方面來說,百家講壇確實在走下坡路,但是作為一檔已經走過了十幾年歷史的老牌電視節目,我覺得走勢還比較正常,就像生老病死一樣,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從節目的內容來看,百家講壇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通過邀請不同學校的不同老師進行講解,旨在搭建一座「讓專家通向百姓的橋樑」,從而普及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很多觀眾批判百家講壇的學術含金量不高,沒能真正起到大眾化的作用。

還有人嘲諷百家講壇片面追求收視率,導致節目性質發生改變,以過度娛樂化來嘩眾取寵。其實,換個角度想想,百家講壇歸根結底是一檔電視節目,不追求收視率何以存活?

很多時候人們都習慣了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卻忽視了節目曾經帶給我們的精彩。百家講壇就像一扇小門,這些年來,不乏有千千萬萬的觀眾通過這個節目了解歷史、汲取知識,而且百家講壇一開始定位的受眾就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高級知識分子,普通百姓從中受益才是它成功的風向標。

當然,百家講壇確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遭遇了瓶頸,從百家講壇到百家歷史講壇的過渡,可以清醒地看到節目的道路越走越窄,這跟人才的匱乏和節目話題的禁忌是分不開的。但是無論怎樣,百家講壇始終是功大於過,我們更應該心存一份憐惜,而不是質疑和批判。


我是文史工作坊,喜歡請關注「文史工作坊」頭條號。 作為一個歷史學研究者,我來回答。

不佳學者的影響。《百家講壇》請的學者按說是國內的頂級學者,比如大陸蔣介石研究第一人楊天石等人,代表著其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筆者很是欣賞。《百家講壇》初衷是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素質和修養內涵。但是這當中卻不乏一些垃圾學者。筆者要說的就是于丹。于丹確實是被百家講壇捧紅的。但是于丹所講的《論語》之類真的是很顛覆筆者的認知。類似「孔子入黨」這種穿越歷史,笑看紅塵的話真的讓筆者覺得會出自於一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之口。此人在公共場合往往身穿黑絲,高談闊論,難怪網傳北大學子將其轟下台。在汶川大地震居然捐了一筐筐論語心得。筆者想問,如此領悟《論語》心得之人何來仁愛之心。

說說易中天。筆者很喜歡三國歷史,易中天的說三國的節目和書筆者都看過。易中天是文學專業出身,他評價的歷史有他的主觀性在裡面。比如他非常的偏愛曹操。確實曹操在真正的三國歷史中貢獻可圈可點。但易中天確實對歷史有紮實的研究過,比如從他那本《漢朝風雲人物》里能看出,易中天並不僅僅局限於三國的歷史範疇,有一個寬宏的學術視野。

《百家講壇》以迎合觀眾而生,以迎合觀眾而亡。百家講壇需要保證收視率,而這就要求他的內容要適合所有人群的需求,如果太高雅,太專業,許多人肯定覺得高深莫測,枯燥無味。所以百家講壇的歷史很多內容走的路線都很低端。


謝謝邀請。這個節目好,我非常喜歡看。

百家講壇是一個百家爭鳴的節目,哪個方面的都有。我喜歡裡面講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我原來不知道的很多歷史知識都是在百家講壇里學習到的。

百家講壇好,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評價。首先是它講的東西非常真實,都是經過歷史考證的,或者是得到大家認可的。

其次,它講的知識有連貫性,一個人物,一個故事,都要講完整,講透徹。讓人聽著很過癮,一聽就要聽完,不然心裡受不了。

再有,百家講壇這個節目留下了好多懸念,讓人想去刨根問底。有些沒有經過完整認可的事情,我們不免去想,去研究。增加了這個節目的趣味性,令人留連其中,不能自拔。想不喜歡都不行啊。

還有,百家講壇裡面講課的都是各個領域的專家教授,本身就是值得我們去跟隨他們學習進步。


百家講壇是中央10台一個優質的節目,是搭建於平常百姓與專家,學者之間的橋樑,宗旨是拉近平常百姓與專家,學者之間的距離,宣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個人十分推崇傳統文化,特別厭惡當今社會的追求自我放縱,自私自利,惡氣成風。過去講究抑惡揚善,扶危幫困,現在呢,各人自掃門前雪,笑貧不笑娼,勞燕各紛飛,相知難白首,這也是社會在進步嗎?中國優秀的傳統喪失十之八九,這是西方毒文化對中國的侵蝕,個人認為已到整肅的時刻了,呼喚重回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正道上。


百家講壇我是很喜歡看的,畢竟是一些著名的學者來解讀,對於我們來說,這是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他們讀了很多的書,把關鍵的東西講解出來,我們從中收益,這是很難的的學習機會,我覺得,看百家講壇,主要有一下幾點收穫:

1、了解歷史知識,百家講壇的內容,主要是講解歷史事件,這對我們深入的了解歷史是很有好處的。

2、了解歷史真相,登上百家講壇的人,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一些教授、學者,他們不僅熟讀歷史書籍,而且還會把自己所知道的歷史綜合起來,加以分析,討論,總結出歷史的真相,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了解歷史真相的道路上,走一條捷徑,畢竟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去讀那麼多的史書。

3、學習他們的表達能力,聽他們的講壇,實際上我們也在學習他們的表達能力,在表達方式上,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都想讓大家聽的懂,聽的明白,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即使他們找到的再多,我們也聽不懂,那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從她們身上,我們還可以學習一下他們的表達能力。

4、學習一些我們在書中很難看到的東西,登上百家講壇的人,他們所看到的書籍,很多都是我們看不到的,比如說錢文忠教授講的百家姓,有些資料我們是得不到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講解,我們才能知道這些,這是一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也是平時我們所學不到的東西。

5、如何看待個人的觀點,百家講壇上,他們也有的陳述了一些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可能與我們在學校學習中看到的不一樣,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對於我們分析歷史,解讀歷史還是很有幫助的。

總之,百家講壇不僅是一個電視節目,也是一個學些的機會,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多學點東西,多吸取營養,豐富自己的知識,讓自己在看電視娛樂的同時,還能收穫知識,可謂一舉兩得,我們要珍惜這個機會,這就是為對百家講壇的看法。


炒諸子百家,我看意境不高。偉人說過古為今用,去糟柏,吸精華。又說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個百家講壇,一,沒對如何古為今用爭鳴,二,對如何吸起精華,去糟粕進行爭鳴,如說女子三從四德,忠君與愛國如何看。三,幾千年農耕文化,如何傳承(精華),在農耕經濟轉型進入社會化大生產,怎樣創新。四,講壇沒有把握社會發展脈絡。比如說唐詩發展不了,何以宋詞,何以元曲。諸不知,源頭活水一一勞動人民,民風(民歌)五,不講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泛講上層建築,說重了,有違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總之,人事代榭貫古今,思想文化應時更。厚古薄今不可取,講壇歸屬現代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意境,情懷。講壇總是屬於當代人的。我們要講當今的新思想,新征程。這個是當今思想文化工作者的光輝使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