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瑛子

來源 | 曾奇峯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很多人都會有被自己的媽媽一直當成孩子的經歷。


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無論你在外面多厲害,在家裏你永遠是個孩子。


這種看似包含關愛的表達,其實也有母親對孩子的控制


母親的控制慾這個東西,在所有媽媽身上都真實存在。


美劇《惡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個從小被媽媽用強烈控制慾控制的孩子的故事。


一個從小被宣揚疾病纏身的孩子,殺掉了大衆視野裏的完美媽媽。可能一開始我們都會覺得雙方過於偏激,但看看那些可怕又日常的細節,會讓我們不寒而慄。


爲什麼我們總是被媽媽當成孩子?


01

乖乖配合退行


媽媽來小住一段,順便幫我弄弄家務和孩子。但是有一天早上,她不慎把手給摔骨折了。然後,她就幾乎什麼忙也幫不上了,卻越發地擔心起我來。


我記得在大學將要畢業時,她勸我說畢業後回家鄉來工作吧!這樣你住附近我還能去幫你洗洗衣服做做飯,你看你,什麼也不會,你怎麼能自己照顧好自己呢——那會兒我確實什麼也不會。大學時期,一條牀單洗了3天才洗完的事,被傳爲笑談。


可是現在,我已人到中年,自己照顧一個三口之家,做飯洗衣什麼的早就不在話下。可是,只要她在,我依然不行。


我的飯做得不錯,但是她會在我做飯的時候這瞧瞧那看看,一會說:“米飯熟了以後要馬上拔掉電源,不能馬上打開,不然會粘鍋。”


一會說“這個火快關小一點啊!”或者“你這個魚沒放姜,沒放料酒吧?”哎呀我的媽呀,我做了這麼多年飯這些常識會不知道嗎?可她就是一遍遍地說。


我鎖好的車門,她會去再拉一遍,已經出門了她會來一句:“你門鎖好沒?”我也就不負她望地粗心了好幾回,讓她可以不出我所料地來一句:“我說你嘛,還是這麼粗心!”


我就這樣配合着乖乖地退行。時而就跟她頂嘴,請她不要嘮叨。


02

沉迷於媽媽的角色


這樣的場景在親子關係中很常見。不管長到多大,在媽媽的眼裏,你仍然是個孩子。既然是孩子,就要表現得像孩子一樣無能,就算你已經不是了,我也要把你變成是。


那麼,沉迷於“媽媽”角色無法抽身的,又是因爲什麼?


1.你的退行才能顯出我的作用


當媽媽的都體會過面對一個無能的、軟軟小小的嬰兒時,內心升起的巨大的保護欲和滿足感。還有責任感,不管那責任是甜蜜還是沉重,媽媽的作用都必須被放到無限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嬰兒的生存。


有的媽媽會迷戀這種身爲媽媽的“作用”,身心完全地被佔據,非常充實。


2.滿足強烈的被需要感


尤其對於自我意識不強的人,被需要就是唯一彰顯自我存在的時刻。


不被需要會帶來強烈的空虛感、無意義感,這也是很多老人家退休後只能圍着孩子、孫子轉的原因,他們不知道爲自己而活是什麼滋味,怎麼做?甚至會因此有罪惡感,覺得爲了自己就是自私。


3.緩解幫不上忙的歉疚


比如我媽媽,本來要幫忙的,後來不但幫不上了,還經常需要我的照顧,因此引起了她內心很大的歉疚感。爲了緩解這種內疚,她總想做點什麼,顯示她是起了作用的,比如說:“要不是我剛纔關小了火,菜就糊啦!


4.自身的安全感不足


抽身對這樣的媽媽來說,會引起她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她會拒絕抽身,想盡辦法保留更多與孩子之間的連接,哪怕看似很小的事情。


5.也可以是因爲控制


尤其對於不會愛的人來說,控制是他們愛的方式,乃至就是愛本身。而孩子是最容易被控制的,因此要你退行,我才能一直控制。當然這是最極端的一種情況。


比如演員朱雨辰的媽媽,幾十年如一日把他當孩子照顧,每天四點起牀給他熬梨水,他的每一段感情她都要幹擾,說自己兒子“孩子氣”太重。可朱雨辰已經四十歲了——如媽媽所願的,他至今未婚。


假若這種退行的需要並不極端。


比如說在我大學畢業時媽媽雖想要我留下,但並未阻止我離開。比如說這次她是因爲歉疚,想幫忙,我覺得不妨適當地滿足她,這樣也讓她安心點。


當然如果到了像朱媽媽那種程度,媽媽的控制已經把孩子變成對生活無能、也沒辦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程度,是需要堅定地對媽媽說NO!


03

退行,是留戀着與你的親密


當然,不是所有退行的愛,都是控制。更多還是因爲留戀留戀曾經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光,留戀與孩子曾經的親密。


與之相對的是,當孩子成年、獨立之後,作爲媽媽自然會有的一種失落,孩子不再需要我了的失落。反過來是我需要孩子。


這種落差和反差,會讓媽媽惶恐,害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不再與自己親密,害怕孩子拋棄自己(心理上的拋棄)。


而作爲孩子的一方,一方面需要與父母在心理上分離,成長、獨立起來,爲自己的生活負責,另一方面,也有義務給父母安全感。


讓TA知道,我瞭解你的愛,我收到了,我會迴應。沒有迴應或迴應不及,可能我在專注自己的事情,並非你做得不好。無論如何,我不會嫌棄你,不會不愛你,不會不管你。


甚至也可能有嫌棄的時候,嫌棄教了你很多遍遙控器的使用你也不會,就像小時候你教我也有忍不住嫌棄的時候一樣。


不用擔心,愛本來就是這樣:我們既在愛裏受傷,也在愛裏得到滋養。


有一天喫飯,我挑了一塊又嫩又沒骨頭的羊肉給媽媽,又給小憨娃夾了一塊好的到她嘴裏,發現媽媽沒喫,停着筷子等着我,等我一喂完小憨,她就把碗裏的羊肉夾到我嘴邊讓我喫下。


這樣的事情不止一次,就像小憨小的時候,我忙着喂小憨喫飯,媽媽在一邊端着飯餵我。


這種時候,我既是媽媽,也是甜蜜的孩子。


以後,我也會像你一樣變老,我的孩子也會慢慢遠離,到那時,我想我也會像你一樣,停着筷子、等着我的孩子。


-end-


作者 | 瑛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十多年紙媒從業者,愛文字,愛人性的豐富和不完美。八歲女孩的媽媽,兒童教育踐行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