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可以被稱為: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喜歡的人,巴不得把它捧上天;討厭的人,恨不得把它踩到地底;有的看完一遍還想二刷;有人看了15分鐘就退場,站在影院門口罵娘;

最慘的是,打算在電影院「跨年一吻」的小情侶,看完之後,連開房的興緻都沒有了…

年輕導演畢贛,拍了這樣一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中國,貴州,有一座小縣城:凱裏。

濕潤的亞熱帶季風,讓這座城市經常大霧瀰漫、大雨滂沱、人們晾曬的衣物彷彿永遠都不會變幹…

羅紘武的好友白貓,慘遭殺害...

在追查兇手的過程中,他被一個神祕的女人吸引,踏入了一個由記憶、慾望和痛苦構成的夢境…

這麼簡單的故事,被畢贛剪碎、拼接、再混合夢境、超級自然元素、貴州本地方言...

使得整部電影的氣質詭異、迷離、語焉不詳...

[黃覺] 飾 [羅紘武]

導演畢贛,今年只有29歲,是近些年成長最快的中國年輕導演之一(如果不算執導了《我不是葯神》的文牧野導演,幾乎可以拿掉「之一」二字),年僅26歲,就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人導演獎,是這個獎項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6年,畢贛憑藉處女作《路邊野餐》,橫掃十幾個國際獎項,有無數國際國內資深電影人為他點贊…

電影《路邊野餐》海報

導演:畢贛

為什麼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導演,這部倍受專業人士認可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會遭到如此劇烈的兩極評論?

僅兩天時間,豆瓣得分從7.4分垮到6.8分,貓眼平臺打分低到了2.8分,60%的觀眾打了1-2分(比爛得一塌糊塗的《雲南蟲谷》的5.8還要低3分,這就很可怕了)...

我朋友圈裡大概有十多個罵孃的,昨晚凌晨兩點,還有讀者留言希望我寫文章罵一罵…

老讀者可能還記得,我曾在2016年12月9日撰文盛讚畢贛的《路邊野餐》,我也曾對讀者說過:雖然畢贛年紀比我小,但我是他的「小迷弟」…

我還說過:電影誕生那刻起,就沒人規定「電影必須講故事」…如果你坐在影院裏的期待不是「看一個故事」,或許,你會喜歡上畢贛…

看一部商業類型電影,就好像是在坐過山車,走進影院之前,你就知道,這趟旅程中有上坡,有下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有血脈賁張的結尾…

看一部藝術電影,則更像是一次沒有目的地的漂流,你躺在一艘小船上,你不要去期待靜流或激流,你只是靜靜躺著,水會帶著你,去某個意想不到的地方…

這趟旅程,可能沒有高潮,不夠驚險,終點的風景也不怎麼漂亮,甚至沒有終點,你的收穫很可能只是:眼裡的藍天,耳邊的水聲,和潮濕的空氣…

這樣的旅程,每個人的體驗都是很私人的,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因此,我很理解罵孃的觀眾:在電影院裏睡覺很舒服嗎?老子罵幾句「傻逼導演」怎麼了?

我覺得:罵娘,打低分,都是觀眾的正當權利。

更何況,造成《地球最後的夜晚》這種高關注、高票房、低口碑狀況,片方是有責任的…

拍攝一部作者電影,動用如此龐大的預算,從這部電影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它必將飽受爭議…

要知道,畢贛的上一部作品《路邊野餐》只花了20萬,而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投資高達幾千萬…

這樣的投資規模,導致它對票房有很高要求,導致它必須將更多觀眾拉進影院,導致宣傳打出「一吻跨年」這樣的牌面,讓有些觀眾帶著看「浪漫愛情電影」的期待走進影院…

當觀眾期待與電影內容嚴重不匹配,當鋪天蓋地的差評襲來,對於投資人來說,或許都不是什麼問題,反正票房已經收割了兩個多億…

但是,對於29歲的畢贛來說,這部電影對他導演生涯的影響,是正向還是負面,恐怕還要用更長的時間去觀察…

說回電影本身吧,因為害怕和「跨年一吻」的觀眾擠在同一個空間裏,我是在2019年1月1日早上看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我個人的觀影體驗還是不錯的,畢竟,我是重慶人,貴州的地貌、氣候、當地人的生存狀態都跟重慶相似,電影中的貴州話對白聽起來也很親切…

更重要的是,從我踏進電影院的那刻起,我就沒有期待要去「看一個故事」...

比較遺憾的是,湯唯有一段普通話和貴州話交織的對白,她的普通話太標準了,失去了「方言普通話」的韻味…

如果在拍攝前,湯唯能在抖音上去看看「毛毛姐」的短視頻(就是那個「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或許能把那幾段臺詞講得更有貴州味…

電影開始了70分鐘纔出片名,前70分鐘是2D電影,後一個小時又要戴3D眼鏡,一個小時的長鏡頭,各種天馬行空的鏡頭語言…

這一切,都是我熟悉的那個畢贛...

只不過,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路邊野餐》,我也不太明白這部帶有如此強烈「個人表達」印記的電影,為什麼要花幾千萬預算?為什麼要請明星?

《路邊野餐》劇照

記得在2016年年底,我向讀者推薦《路邊野餐》時說過: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我不推薦所有人都去看。

今年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我還是要把這句話送給大家...

我一直相信,看電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除了某些毫無爭議的爛片,絕大多數電影都會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

所以,無論你把這部電影當作蜜糖,還是當作砒霜,都是很私人的審美體驗…

昨晚深夜11點,有個朋友私信我:我很喜歡畢贛的這部電影!2018的最後三小時,過得很美!

我回復她:你喜歡就好。

今天凌晨3點,另一個朋友發微信給我:你吹過那個叫畢贛的導演,就是他媽個大傻逼!

我這樣回復他:你討厭也很好。

而我尊重他們稱讚和斥罵的前提是:他們截然不同的觀感,都是真實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