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 神經系統體格檢查(感覺、反射回顧) 2015-01-28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淺感覺

深感覺

複合感覺

反射檢查    反射檢查包括深反射、淺反射、陣攣、病理反射和腦膜刺激征等.反射的檢查比較客觀,較少受到意識活動的影響,但檢查時患者應保持安靜和鬆弛狀態.檢查時應注意反射的改變程度和兩側是否對稱,後者尤為重要.根據反射的改變可分為亢進、活躍(或增強)、正常、減弱和消失.淺反射是刺激皮膚、粘膜、角膜等引起肌肉快速收縮反應.

深反射為肌腱和關節反射.

  1.肱二頭肌反射:由C5-6支配,經肌皮神經傳導.

  2.肱三頭肌反射:由C6-7支配,經橈神經傳導.

  3.橈骨膜反射:由C5-6支配.經橈神經傳導.

  4.膝反射:由L2-4支配,經股神經傳導.

  5.踝反射:由S1支配,經脛神經傳導.

  6.陣攣:是腱反射高度亢進表現,見於錐體束損害.

  7.Hoffmann征:即霍夫曼氏征,由C7-T1支配,經正中神經傳導.陽性反應為拇指屈曲內收和其他各指屈曲. 如左下圖:

  8.Rossolimo征:由L5-S1支配,經脛神經傳導.(如右上圖).以往該征與Hoffmann征被列人病理反射,實際上是牽張反射,陽性可視為腱反射亢進表現.見於錐體束損害.也見於腱反射活躍的正常人. 病理反射指錐體束病損時,大腦失去了對腦幹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現的異常反應。  1.巴賓斯基征(Babinski征):是經典的病理反射,提示錐體束受損.檢查方法同跖反射,陽性反應為蹲趾背屈,可伴其他足恥扇形展開,又稱伸性跖反射.如右下圖:

  2.巴賓斯基等位征:陽性反應均為踇趾背屈,其病理意義同Babinski征.包括:①Chaddock征:即夏達克氏征,由外踝下方向前劃至足背外側;②Oppenheim征:即奧本海姆氏征,用拇指和示指沿脛骨前緣自上向下用力下滑;③Schaeffer征:用手擠壓跟腱;④Gordon征:即戈登氏征,用手擠壓腓腸肌;⑤Gonda征:用力下壓第4、5足趾,數分鐘後突然放鬆;⑥Pussep征:輕劃足背外側緣.

  3.強握反射:指檢查者用手指觸摸患者手掌時被強直性握住的一種反射.新生兒為正常反射.成人見於對側額葉運動前區病變.  4.脊髓自主反射:脊髓橫貫性病變時.針刺病變平面以下皮膚引起單側或雙側髖、膝、踝部屈曲(三短反射)和Babinski征陽性.若雙側屈曲並伴腹肌收縮、膀胱及直腸排空,以及病變以下豎毛、出汗、皮膚髮紅等.稱總體反射.腦膜刺激征檢查  腦膜刺激征包括頸強直、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等,頸上節段的脊神經根受刺激引起頸強直.腰骶節段脊神經根受刺激,則出現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腦膜刺激征見於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腦炎、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等,深昏迷時腦膜刺激征可消失.檢查方法包括:  1.屈頸試驗:患者仰卧,檢查者托患者枕部並使其頭部前屈而表現不同程度的頸強.被動屈頸受限.稱頸強直.但需排除頸椎病.正常人屈頸時下頦可觸及胸骨柄,部分老年人和肥胖者除外.

  2.克尼格征(Kerning征):患者仰卧,下肢於髖、膝關節處屈曲成直角.檢查者於膝關節處試行伸直小腿,如伸直受限並出現疼痛.大、小腿間夾角<135°,為Kerning征陽性.如頸強(+)而Kerning征(-),稱頸強-Kerning征分離.見於後顱窩佔位性病變和小腦扁桃體疝等.

  3.布魯津斯基征(Brudzinki征):患者仰卧屈頸時出現雙側髖、膝部屈曲;一側下肢膝關節屈曲位.檢查者使該側下肢向腹部屈曲,對側下肢亦發生屈曲(下肢征).均為Brudzinki征(+).

服務醫生,期待支持

《醫學界》為旗下超140萬讀者誠邀廣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讓更多醫生受益;如果您的文章被發布在《醫學界》平台上,且未能聯繫到您本人,請與我們的小編聯繫:[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