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正在舉行大選。對於這場大選,媒體最喜歡用的一個形容詞就是“最昂貴”。

  因爲根據新德里傳媒研究中心(CMS)預估的數據,本年度印度大選將耗資5000億印度盧比(約合70億美元),超過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的65億美元,所以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選舉”。

  在筆者看來,稱號本身並沒有太大意義,關鍵是稱號的背後有什麼。而如果細究這個稱號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最昂貴的說法沒那麼簡單。

  不像許多國家的大選在1天時間內完成,印度大選要漫長得多,有專家甚至感嘆“沒完沒了”。

  比如今年的大選從4月11日開始,分7個階段進行,一直到5月23日宣佈選舉結果,歷時近1個半月。

  如此漫長,是因爲不是所有選民都在同一天投票,而是分階段在不同的邦與地區舉行。

  至於爲何不在同一天舉行,主要還是爲了安全。

  由於當地警方與黨派聯繫緊密,所以,印度政府會在大選中派出聯邦軍隊保障安全,這些聯邦士兵之前是守衛國界、工業設備、鐵路資產及其他領域的安全部隊。

  不過,由於印度選民實在太多——合格選民多達9億人,如果所有選民在同一天投票,調遣的10多萬聯邦軍隊根本無法保障安全,所以,爲了安全資源的合理分配,只能採取馬拉松式的選舉。

  人多就是錢!9億選民,差不多是美國人口的3倍,結果就是:此次大選專職工作人員有1100多萬,相當於瑞典的全國總人口;投票箱有100多萬個;連12元人民幣一瓶的“選舉墨水”都要花掉3210萬元。

  不僅選民多,而且候選人也多。

  印度大選不是直接選總理,指的是人民院選舉。印度是聯邦制國家,議會實行兩院制,分爲聯邦院(議會上院)和人民院(議會下院),其中在人民院選舉中贏得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有權組建內閣,所以又被稱爲印度大選。

  人民院的席位有545個,競選人多達8000人,儘管印度政府對候選人的選舉經費設定了上限,但8000的數字放在哪裏,選舉經費總數小不了。更何況,對政黨的選舉經費又不設上限,而參加今年大選的政黨超過450個!

  都說印度大選燒錢,那麼多人,不貴纔怪!從總花費來看,印度大選可能是全球最貴,但若平攤到每位選民,就不是這麼個說法了。

  如果把印度70億美元的大選花費平攤到9億選民身上計算,那麼,每位選民不到8美元。

  再看美國,2016年大選花費65億美元,合格選民約有2億,平攤下來,每位選民約爲32美元,差不多是印度選民的4倍。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大選還是比印度大選貴不少。

  所以說,“最昂貴大選”的稱號本身並沒有太大意義,關鍵還要看它的背後是什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