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5日專電)6月適逢紐約同志驕傲月,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今年首次推出「書寫臺灣同志」系列活動,明天起一連4天,將呈現臺灣同志題材舞臺劇、電影和紀錄片,展現豐沛創作能量。

紐文中心首度與紐約市立大學(CUNY)馬丁西格劇院(MESTC)合作,邀請劇作家簡莉穎和蔡柏璋以讀劇形式呈現個人創作;導演王育麟和周東彥則帶著去年雙雙入圍金馬獎的作品,與紐約觀眾見面。

駐紐約辦事處長徐儷文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書寫臺灣同志」(Pride Taiwan)讓臺灣首次站上紐約慶祝同志文化月的藝文舞臺,深具意義,也讓大家有機會透過藝術創作,瞭解臺灣性別平權運動的發展。

她說:「這些成果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如果沒有我們引以為傲的臺灣民主政治、多元包容的社會以及言論自由的環境,不會有這麼豐沃的土壤,培育出如此高度成熟的同志主題藝術創作。」

周東彥提到,有美籍教授告訴他,臺灣官方在紐約舉辦這項活動「實在是很有guts」。臺灣不遺餘力支持年輕藝術家,他的紀錄片便得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連新加坡電影人都覺得,這在星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對我們來講卻是這麼自然」。

馬丁西格劇院總監亨茨克(Frank Hentschker)表示,臺灣重視開放、自由、平權價值,且有望成為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國家,「我們只記得首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之後就不太記得了,臺灣將永遠被世人記住。」

紐文中心26日將與馬丁西格劇院合作讀劇會,除選讀簡莉穎聚焦1990年代臺北同志愛滋社羣的英譯版「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蔡柏璋也將一人分飾多角,呈現未來世界以人工智慧重塑逝去情人的劇作Solo Date。紐約臺灣書院將於29日播映「叛」劇錄影。

王育麟探討排灣族青年在變性夢想與繼承頭目間掙扎的劇情片「阿莉芙」,27日將於紐約同志中心(LGBT Community Center)播映。周東彥花費4年訪談60名約會軟體同志使用者的紀錄片「你找什麼?」,28日將於臺灣書院放映。

「書寫臺灣同志」活動4月曾邀請美國作家及譯者,暢談已故臺灣同志作家邱妙津著作「鱷魚手記」和「蒙馬特遺書」,回顧邱妙津筆下1980年代解嚴後同志族羣自我認同與感情生活的壓抑與探索,以及啟蒙往後臺灣同志書寫與藝術創作的影響。(編輯:陳俊碩)10706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