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叙利亚的比赛里皮不管是在用人还是在整个球队的战术部署方面,都非常出色,几乎没有失误。但是第82分钟换上的蒿俊闵表现却可以用不及格来形容,如果说这是里皮的昏招未免用词太过于严重。

里皮用蒿俊闵换下黄博文,目的很明确,里皮就是想利用蒿俊闵控球比较好的特点,加强中场的控制、从而让2-1的比分一直保持到终场。高俊明一直是近几年中国队中场的绝对核心,在国家队有过许许多多高光两眼的时刻,但是最近他的状态并不好,这也是中叙之战他没能得到首发的原因。

上场不久蒿俊闵就在一次拼抢中犯规吃到一张黄牌,在补时阶段他禁区前沿的防守犯规,让萨利赫得到了扳平比分的机会。蒿俊闵出场的十多分钟非但没有很好地完成里皮交给他的任务,反而可以说葬送了国足的大好局面。如果说这场比赛平局要找人背锅的话,蒿俊闵少不了。

不过球员场上的发挥不能都归结于里皮的换人失误,我们赛后去分析,也只能说是马后炮。里皮在换上蒿俊闵的那一刻,无论是解说还是球迷,都理解里皮这么做的用意,可是比赛是蒿俊闵踢的,犯规也是他犯的,所以这也不能说是里皮的锅。

里皮不止是在赛前的排兵布阵方面,临场指挥方面更是显示出了名帅的风范。如果不是最后时刻那个莫名其妙的自由球,国足这场比赛无论是用人、战术安排、换人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用完美来描绘。说昏招的这个人,是没好好看比赛吧!


个人感觉这个换人还是可以的,叙利亚整场控制都做的不好,原因主要是我们中场能拿住球,三个技术型中场攻守都很平衡;换黄博文主要是想通过中场的稳定把球权控制住,因为黄体力已经下滑很严重了。只是最后一球怎么说呢,不能说蒿俊闵没问题,一方面刚上来没有适用比赛激烈的节奏,从第一个得牌的犯规就能看出来;另一方面在中超踢惯了,对裁判的判罚尺度没了解透,这场主裁判罚其实很严格,蒿俊闵最后那球下意识有一个不大的张开手臂接触身体动作,在国内基本没有裁判吹,但到了国际赛场可能就是犯规,所以最后一个犯规大家都觉得蒿俊闵犯错了,其实我倒觉得有点「冤」,这个冤是冤在中超大环境,像这种犯规放在中超吹了,肯定大批球员围上来找裁判理论,裁判久而久之也不想多惹事,无所谓的犯规也就不吹了,造成了球员认为这种接触是合理的。总而言之中国队的路还很长,u23这批感觉还不如这一届,所以大家都淡定释然的来看对吧。


蒿俊闵只不过是个背锅侠,表面看是由于犯规导致失球,其实很多环节都有问题,首先曾诚应该先稳一下节奏,等队形前压再来开大脚,最后过于保守,导致对手轻易来到禁区边沿,再就是自由球防守人墙以及曾诚的站位都有问题,一系列问题导致失球,还是别纠结了,三连胜根本不可能,韩国都输给卡达了,最后一轮我们客场对阵卡达拿三分几乎不可能,还是想想锻炼年轻球员顺便把韩国拉回来陪著我们看世界杯决赛圈比赛吧!


其实我相信里皮对黄博文比较熟悉,把他换下来可能真的有他看到或他考虑的。没有换下吴曦,可能有一种因素,就是他刚进球,又那么多次解围。正在劲头上,可以靠著兴奋劲在拼一下,而黄可能真的累了。最后全体崩盘,就是大家不知所措了,把老爷子的意图全都空白了。还是球商的问题。


昏招肯定不是,以里皮对黄博文的熟悉在最后换下他肯定是知道他的极限的,而在最后叙利亚明显会猛烈反扑,换一个体能好,综合能力相对高一点的蒿俊闵(相对于陈志钊而言)完全可以理解,只是蒿俊闵的上场没有达到里皮的预期和期望。

唯一可叹的就是郑智的缺席,中国后腰里面既有硬度又有体能还能控球和调度的后腰真是凤毛麟角。突然间我想到了于海,如果没有了郑智,于海还能在替补席,他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希望大家不要喷我??


这也不算昏招,蒿俊闵控球能力强,里皮打算是多控球,对方肯定猛攻,光是防守风险也大,只不过蒿俊闵可能准备不够充分,没能很好执行里皮的战术意图,也没把里皮的想法很好地传达给全队,显得混乱。来个马后炮的看法,如果郑智在,最后几分钟他上,控制局面肯定是另外一种情况,并不是郑智比蒿俊闵强多少,这个时候大赛经验比能力更重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