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佘日新逢甲大學講座教授兼跨領域設計學院院長】

近日美國出差,到訪一般臺灣民眾辨識度不高的愛達荷州,見識了美國版系統整合的威力,據以發想許多有關臺灣當前產業發展的突破之道。

此行建構在4層的合作關係架構中:臺灣與愛達荷州、臺中市與波伊西市(愛達荷的首府Boise、臺中市的友好城市)、新漢與美光(臺灣目前規模大的FDI)、以及逢甲大學與波伊西州立大學(BSU)。這4層架構中堪稱產官學研全都到位了,還有不同層的交錯合作(BSU工學院向新漢採購了兩臺機器手臂、新漢捐贈兩臺作為教學研究之用)。如此架構在許多其他的國際產學合作關係中並非首創,但執行效益是一個又一個國際合作框架中的主要目標,而執行的深度與成效則有賴完整的生態體系。固然許多工作推動之初,資源鮮少一步到位,但至少具備若隱若現的宏遠規格,纔有後續發展成長的空間。

離開愛達荷州之前,造訪了位於波伊西近郊的House of Design(Youtube頻道上有不少HOD的影片),這家連製鞋業都登門造訪的系統整合商,運用的所有裝置都是ABB的,創辦人說這樣的工作對該公司的運作比較有效。答詢過程中,創辦人透露HOD的核心能力在於軟體,因此不希望花太多力氣再去整合不同廠牌的零件與模組,HOD專注軟體的驚人效益其附加價值不止是硬體的3倍(採購10萬美金ABB產品所組立的系統報價至少是40萬美金)。筆者個人對於這個回覆持保留態度,推估這家5年從零,增長為60人的設計公司,所產生價值應該不在硬體成本的3倍以上。西方世界的系統整合業者一方面羨煞我們這些臺灣到訪者,一方面又凸顯許多臺灣產業變革的關鍵因素,分三方面展開:

其一,臺灣素以硬體製造漸長,連思考模式都不擺脫硬體的限制(當然,西方採購大咖們加諸臺灣廠商的砍價手法也對這些制約難辭其咎),格局難以做大!臺灣廠商所有計價模式停留在成本加成的結構上,在各行各業的利潤日趨稀薄的當前競爭形態中,要訂單、得就範!一層一層地往上游剝削的結果是降報價的邊際成本日益升高,在國際原物料大幅波動的市場現實裡,工資凍漲是必然的降低成本手法,苦是苦了臺灣人的阮囊羞澀。但長期講究C/P值的心態與思維蔓延整個社會上下,並不健康!因為,P無法有效增加的前提,造成了C不斷下降,在欠缺大規模投資高附加價值(因含較高風險)的前提下,看不見的軟體就成為第一個被砍的預算,長此以往,極度不利臺灣邁向新經濟競爭的資源整備。

其二,在所謂「八國聯軍」或「五胡亂華」的外籍強敵欺壓之下,臺灣廠商為求生存而發展出來的開放式架構,如當前智慧機械國家隊的研華PaaS或新漢一直致力結合學術界的PC-Based機械手臂,有望在「利他」與「共創」的開放式創新架構中,走出與西方經驗截然不同的策略。但這個策略的核心絕不是降低成本、而是開放創新。前述業者致力打造西方文獻所謂的開放架構,但開放創新這個2003年提出來的架構在西方推展得並不順利,肇因於各大工具機或機械人業者欲內化利潤(Profit Model即Appropriability Regime),以攤提其龐大的軟體開發成本。臺灣業者所推出的開源架構雖符合趨勢與未來性、卻違背當前主流利益,如何構思結合各國、年輕的軟體極客(Geek),建構半開放式的軟體開發架構與流程,從開發之始即設計清晰可依循的分潤機制與規則,築巢引鳳地開闢屬於臺灣的「新軟體時代」。

其三,「貪小便宜、喫大虧」是眾所周知的,但對於未經驗證、或價格不菲的系統整合,面對客戶殺價壓力的臺灣業者依舊難以出手。筆者建議仿效臺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模式,針對龐大的節能投資,引進第三方的融資專案,並就逐步替換的節電裝置所節省下來的電費設計分潤結構。當前廣泛被運用的商模帆布(Business Model Canvas)雖涵蓋了兩格金流(收益流與成本結構),但若將自(智)動化所節省的成本(含人工)納入分潤,必定吸引第三方金融機構投入,協力建構臺灣金融製造(Fin-Manu)體系,有效推展臺灣目前極度需要、又欠缺的高價值系統整合產業,因為除了少數口袋夠深的集團有能力發展自有體系外,只有納入專案融資後的方案才能稱之為完整的SI生態體系。

臺灣具備多項邁入智慧製造的優勢,但在系統整合上的牛步進展令人憂心,需要在心態與思維、開放軟體創新與引進金融分潤3方面邁開大步,才能發揮臺灣智慧製造的整體戰力。環環相扣的3個策略圖像已經隱約浮現,即便在以馬鈴薯為主要經濟產出的美國西北部,依然體驗勇敢走出去就會有收穫的喜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