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5日15時30分,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4處,自然遺產增至14處,自然遺產總數位列世界第一。

戳視頻,看鹽城黃海濕地美景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塗,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作為我國第一個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申遺成功體現了中國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和保護全球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的大國擔當。

祝賀!剛剛,鹽城黃海濕地申遺成功! 【江蘇新聞廣播】 自媒體 第1張

祝賀!剛剛,鹽城黃海濕地申遺成功! 【江蘇新聞廣播】 自媒體 第2張

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於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共和國首都巴庫市舉行,本屆大會共計劃審議35個新申報遺產項目,我國“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良渚古城遺址”參加本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7月5日為本屆遺產大會的首個新申報遺產項目審議日,預計6日還將對我國 “良渚古城遺址”項目進行評估。

世界遺產大會全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每年召開一次,首屆大會1977年在法國巴黎舉行。大會的主要工作包括審議遺產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審查已列入《名錄》遺產的保護狀況,探討世界遺產領域治理的重要議題等 。

來源 | 鹽城廣電全媒體新聞中心、大豐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