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給大家把“2-6歲的興趣班怎麼選、幾歲開始學啥好”捋了一遍(詳情可點擊

  《2-6歲間各種興趣班怎麼選?幾歲開始學啥好,這篇給你捋清楚》

  ,很多媽媽都留言問沒有畫畫的培訓班推薦。

  大家也知道,涉及到具體的機構就有很強的地域屬性了,我如果分享和推薦也只能是限於本地,沒法給到身處全國各地的你們明確的建議。

  不過地域不同,當下全國各地的畫畫培訓機構的開課形式卻有相似之處。所以就畫畫班要不要上、必要性有多大,我想還是可以和爸媽們具體展開分享一下的。

  早前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討論挺熱乎的貼子——兩個美術老師互懟,作爲業內人士,他們的一些觀點也能代表我的部分想法,所以今兒結合着一起和大家說說!

  知乎上有個來自幼兒美術興趣班的培訓老師曬出了一組自己學生的作品,還配上了註解。

  “這是5歲孩子畫的仙人掌和花邊小丑”

  “這是7歲孩子畫的玉米”

  這位老師顯然對自己的教學成果是滿意的。

  他說,“孩子7歲,我教她的色調融合,拿出所有同類型色系顏料,演示一遍色系融合的方法(紙擦,筆刷,手指塗抹等等),孩子覺得像變魔術一般,直呼過癮!效果很棒!”

  然而這位老師的回答卻引來了一名同樣是美術教育工作者@知乎匿名網友的怒懟:

  怒懟老師的主要觀點是,這種看上去效果很好的作品,實際上是來自於美術老師的操控,這也是培訓機構的常用套路:用傻瓜式操作,讓作品看上去很“吸睛”;但對於孩子來說,實際是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權力。

  懟人老師的原文很長,精簡如下:

  01

  我教過很多年齡的孩子,這套“出效果”的教法是現在3-18歲美術教育機構的主流教法。

  給大家科普一些行業內的套路吧。

  “構圖法則”是老師先設計好的,分成傻瓜式的1、2、3步驟讓學生照做,沒有這套關鍵的步驟,作品是出不來你們看到的效果的。

  比如仙人掌的刺、小丑的頭髮等也是老師先用彩色卡紙剪好,最後小朋友胡亂貼都不會難看,因爲本身就是彩色卡紙啊!形狀也都剪好了啊!我們老師爲了操控孩子做了多少功課啊!

  02

  這麼教孩子畫畫,你覺得孩子有任何思考環節嗎?小彩紙的選擇、小彩紙的剪裁、底色的鋪設方式、整體畫面的步驟設想,這些關鍵的思考點,卻全是由老師來完成和操控的,話說三四歲的孩子,沒有老師的“幫忙”,他們根本創作不出這樣的畫面。

  只是在家長的“欣慰笑容”面前,在老師的“熱情鼓勵”面前,許多孩子看着自己的畫選擇了默認“大概也許maybe這就算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吧”……

  一次兩次也許他有種自己很厲害的錯覺,長久下來,等他長大以後,他就知道他小時候什麼都沒學到,就學會了套路。

  但孩子如何才能真正學會藝術?藝術不是要去學的,是需要去感知的,需要非常廣泛而深入的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

  讓孩子獨立思考就是讓他不斷試錯的過程!因爲孩子心靈脆弱,經不起錯,我們就不讓他錯,帶他走套路,他永遠碰不了“錯”。

  懟人老師的觀點挺犀利,但裏面提及的這些點,也給我們認識畫畫興趣班提供一個挺有深度的視角:“感知”確實是畫畫,或者任何一門藝術課程非常重要的一點,“呈現出來的繪畫美術成果背後是娃怎麼樣的思考軌跡”確實很值得我們深思!當然這裏我會覺得整個過程中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孩子接觸到了不同的材料,運用到了不同的元素,這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感官認知”!

  當然就充分保護孩子幼年時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點,另一個專業人士網友@不踩斑馬線也分享一個具體的案例,我覺得更加直觀。你一定會驚詫於孩子驚人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比如這是一位4歲小朋友的作品,大人看了會立馬發現其中的問題:紅色的樹畫歪了。但是問孩子後,孩子的回答是:風吹歪了。白色的樹是爸爸,不會被吹歪,但紅色這個是媽媽。

  孩子想表達的是:“白色的樹不會被風吹倒,像爸爸一樣撐起這個家,紅色的樹雖然在大風中被吹彎了腰,卻護住了那棵代表自己的小樹。”

  4歲孩子的藝術感悟完全超出了我們成年人。

  因爲OK從小對畫畫就有着濃厚的興趣,他是那種你問他,今天想要個啥獎勵,他回答你,媽媽我想畫張畫的小娃。而這又完全脫離我的人生經驗,因爲我對畫畫並沒有啥興趣。

  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我看了很多的藝術啓蒙書籍、也不斷在思考,怎麼可以不浪費他的興趣,好好帶領他。後來有機會採訪很多著名的繪本畫家,我都會和他們聊怎麼帶領娃兒畫畫。至今爲止,答案沒有例外,讓他通過繪畫表達,技巧年長了可以學,學起來也不難,但他的想象和表達是稀缺也是唯一的。

  後來我堅信,我只要做那個最支持他的媽媽,給他提供充分的創作環境、準備好工具,讓他接觸不同的材料,更多地去了解他畫畫背後的想法,跟着他去玩,不斷不斷地給予認可和讚美!

  OK在一個“畫畫就是玩”的環境中,對畫畫的熱情一直高漲着。

  今天也和大家分享一下OK小時候玩得比較多,也是我認爲非常適合在家隨時“開玩”的繪畫方式,要知道,正是因爲豐富的繪畫形式撐起了娃兒的那片樂趣。

  1

  手指畫

  零門檻,入門必備

  零門檻、無限制、超級有趣,屬於寶寶繪畫啓蒙入門必備。

  手指畫最值得推薦的地方在於:

  對於一兩歲的寶寶,你讓他握筆他是握不住的,但手指畫就就簡單多也靈活多了,即便亂畫也沒有關係,孩子照樣可以沉浸在這種“自由創作”的快樂和成就感中。這份成就感和掌控感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很有幫助。

  另外,手指畫雖然是寶寶繪畫啓蒙入門級必備,但適用的年齡範圍卻非常廣,一般6歲前的小朋友都很愛這種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創作方式,即使成人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創作的樂趣。比如我和OK就經常一起玩手指畫,在同一張畫紙上你一筆我一筆,雖然常常離預想的效果差別很大,但這個過程中也是一直逼着你去思考、去發揮想象力。有時也讓我感嘆:大人的想象力比起孩子來真的是匱乏太多。也會因此特別注重保護孩子的寶貴視角。

  2

  填色畫

  提升色彩敏感度,發展手指控制力

  關於要不要給孩子玩填色畫,存在一定爭議,質疑的地方主要是填色畫比較機械,擔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我個人的感受是可以給孩子玩,但最好只作爲一個階段的補充。

  大概到3歲左右,孩子的手指抓握能力有了一定發展,但還不夠成熟,這個時候孩子喜歡拿着筆塗塗畫畫,也喜歡嘗試各種顏色,填色畫既能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對於孩子的手指控制能力發展也有一定好處。

  (圖片來自網絡)

  爲了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在玩填色畫的時候儘量做到這幾點:

  從簡單入手,再到複雜,比如從單一圖形到場景化;

  鼓勵孩子大膽用色,不一定按照參考圖來;

  不要用塗得整不整齊來評價孩子的“完成作品”。

  3

  拓印畫

  隨地取材,玩出創意

  拓印畫最大的特點是,將手工與塗鴉相結合,作畫材料充滿想象力,廚房的蔬菜、家裏的小物品、戶外的植物、落葉都可以成爲作畫工具。這對於孩子體驗創作的快樂,創造性地應用材料,培養真正的藝術才能,都是很有好處的。

  (圖片來自網絡)

  藝術本身並不神祕,而是和生活處處相關。一旦擁有創作的靈魂,處處都可以成就藝術之美。這或許可以爲孩子打開關於藝術創作的啓蒙之門。

  當然,繪畫啓蒙具體的做法遠不止以上提到的幾種。但無論是哪種方式,請爸爸媽媽記住,最重要的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把創作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把獨立思考的權利交給孩子。

  藝術的評判標準絕不是正確。

  讓孩子擁有獨立看世界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表達內心、表達世界,就算孩子以後不能成爲畫家,這也是我們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