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糧油市場定於6月15日前正式全面關停。請廣大經營戶和消費者周知,並相互轉告。”


這則市場關停公告,意味着位於杭州城北的杭州糧油市場,要和杭城市民道聲再見了。隨着大城北建設的推進,這座略顯老舊和破敗的市場,即將成爲歷史。


隨着杭州糧油市場的關停,杭州城北將不會再有如此集聚的糧油市場,今後要批發糧油和農副產品的話,可能就需要往勾莊跑了。


杭州糧油市場,成立於1992年,佔地96畝,有着五百餘戶經營戶,分成糧油、農貿、食品三個區域,承擔着杭州主城區超過一半的糧油供應任務,也是目前浙江省成交量最大的糧油專業批發市場。多年來,杭州糧油市場已成爲周邊地區的糧食價格形成中心和晴雨表,也承擔着市級週轉儲備糧應急供應任務。


一座市場,承載着許多人的夢想,也留下了無數屬於他們的記憶。告別前夕,錢報記者來到糧油市場,記錄下市場裏奮鬥者們最後忙碌的景象和各自的故事,鄭重地與這段歷史,做個告別。


前幾天,市場裏貼出了關停公告


▲市場裏有些商家的捲簾門已經拉上


▲市場的食品交易大廳門口,等待裝貨的貨車


90後小夥從這裏開始創業

整個市場唯一攻讀浙大MBA的老闆


開票、記賬、安排送貨,打開電腦查看網上平臺經營情況,坐在店裏並不寬敞的辦公桌後面,闞前鋒有條不紊得忙碌着。店門口掛着“酒”字的幌子,平添了一份江湖氣息。


▲闞前鋒的店面


出生於1991年的闞前鋒,安徽蕪湖人,是市場裏少有的90後老闆,更是唯一一個在攻讀浙大MBA的經營戶。


2013年,闞前鋒揣着家裏7萬元的存款,又爭取到當時大學生創業貸款最高額度8萬元,拿着15萬的啓動資金,創立了榮闞食品,主營食品酒水批發生意。


創業之旅的起點,便是杭州糧油市場一間30多方的店面。當年6月1日,闞前鋒的店鋪正式開業。支付了8萬元的轉讓費和4萬元的房租,啓動資金剩下不多了。


“沒辦法,只能進成本低一點的飲料,酒水都不敢進,怕資金週轉不過來,客人要拿酒水,我臨時跑去進貨給他。”騎着一輛電動三輪車,來回穿梭於市場和客戶店鋪便是每日的常態。就這樣,勤快守時、服務周到的闞前鋒漸漸積累起第一批客人,店鋪運營也逐漸走上正軌。


2014年,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機會擺在了闞前鋒面前——競爭樓外樓牌食品的一級經銷商資格。


“心裏肯定怯場,和我一起競爭的,都是比我大一兩輪、身家幾千萬上億的老闆,無論是從資金、經驗還是談判技巧,都是當時的我沒法比的。”和樓外樓談合作時,創業才兩年出頭的闞前鋒,怎麼看都是沒有勝算的。


但是,從2014年底談到2015年初,最終榮闞食品成爲了杭州地區樓外樓牌食品兩個一級經銷商之一。


看似奇蹟的背後,闞前鋒付出了常人難以做到的堅持。


“整整三個多月,我每天沒事就往樓外樓的倉庫跑,熟悉他們運作的模式,甚至和門衛都已經混得很熟了,可能對方領導覺得我這個年輕人很有幹勁和韌性,最後願意和看似沒有優勢的我合作。”拿下樓外樓牌食品的一級經銷商資格,是闞前鋒創業的第一個大轉折。


2015年,闞前鋒在市場內拿下了一個倉庫,成爲創業路上的第二個大轉折。


有了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和大體量的倉庫,生意越來越穩定,可闞前鋒並沒有自滿於現狀。


作爲年輕的創業者,對於線上經營,是肯定不會放過的。闞前鋒開發了店鋪的微信小程序,開了淘寶店,同時還給很多互聯網平臺供貨。


對於即將關停的市場,闞前鋒心裏難免有些失落,“這兒是我白手起家開始創業的起點,這個市場見證了我一路的摸爬滾打,對我有着特殊的意義。”


不過,這個攻讀浙大MBA、今後目標是要將傳統的食品貿易類行業升級轉型爲生產製造業的年輕人,沒有太多時間感懷,最近正忙着在找下一處合適的店鋪,畢竟在漫漫創業路上,這只是又一個轉折。


那些比蒸桑拿還難過的夏日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虧本給你們了,來來來,再拿瓶酒走。”40多歲的樑正華正忙着招呼來進貨的客人,店鋪門口貼滿了“拆遷”、“特價處理”、“買啥啥便宜”等字樣的硬紙板。


▲樑正華正在算賬,身後貼滿了特價處理字樣的硬紙板


樑正華是諸暨人,在杭州糧油市場開店已15年。


提起即將關停的市場,樑正華感慨頗多。


現在樑正華的店鋪,位於市場內食品一區,混凝土結構的店鋪,層高很高,雖然店內被各類商品堆得有些滿當,但也不至於令人喘不過氣。


可樑正華剛來杭州糧油市場開店時,環境可不是這樣的。
“那時候麗水路還沒有通車,我的店面緊鄰麗水路,彩鋼瓦搭起來的房屋結構,估計就兩米多高,我一伸手都能摸到房頂。”這樣逼仄的空間,到了夏天簡直就是噩夢。


回憶起當年的場景,樑正華唏噓不已。


“店裏沒有空調,電扇幾乎就是擺設,那個風越吹越熱,我只能把毛巾打溼包在頭上,可沒幾分鐘,毛巾就蒸乾了。”樑正華擺擺手,“說真的,現在回想起當年的日子,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可能真的憑着一股子年輕的衝勁吧,現在讓我再這麼創業,估計是喫不消了。”


對於糧油市場的記憶,除了當年那一個個頂着溼毛巾捱過去的夏天外,還有這麼多年他和客戶結下的情誼。


“來我這兒進貨的,大部分都是普通小賣部、小超市的老闆,基本上都不是杭州本地人,剛開始起步時,來我這裏進貨都得斟酌再三,生怕超了預算。”看着這一幕幕,樑正華想到了自己開店的艱辛,“我就跟他們說,東西,你先拿走,錢先賒着,等你賣出貨有現金進來了,再給我。”


在杭州糧油市場,樑正華和客戶之間產生了共鳴和羈絆,“很多老客戶已經和家人一樣了,有時候我遇到大小事情,客戶還會給主動打電話給我。”


▲老客跑到樑正華店裏來進貨


還有一個月不到,樑正華在糧油市場的店鋪就要關了,店裏還堆着兩三百萬的貨等待處理。這些老客戶,這兩天紛紛趕過來幫忙銷貨。


“出門在外做生意,能遇到這麼多互相幫助的人,是很幸運的,即使店裏最近在特價處理,但這些老客戶來了,我哪怕自己貼錢,也會再送點東西給他們,比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做人。”樑正華多年在商場裏摸爬滾打,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這句發自肺腑的樸素之言卻更能打動人。


下一站,樑正華說自己還會把這家店換個地方開下去,這份和客戶之間的情誼,他不想就此斷了。


一瓶瓶油鹽醬醋

幫他撐起了整個家庭的夢想


48歲的江西人陳軍,在停車場把麪包車停好後,拿着手上的清單,熟門熟路在市場裏穿梭。


陳軍在周邊經營着一家小超市,糧油調味品、酒水飲料、各類零食,基本都從糧油市場進貨,小超市開了十年,他就在糧油市場穿梭了十個年頭。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在杭州十年了,我連西湖都只去過一次,我們開小超市的,得守着店走不開,整個杭州我最熟悉的地方,可能就是這個市場了。”說話間,陳軍拎起兩包商家打包好的商品,在清單上把相應的貨物麻利地劃掉。


陳軍出生在農村,家庭條件並不好,選擇來杭州打拼,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爲此,每天起早摸黑進貨看店,是這十年間的常態,而有沒有機會去西湖多看幾眼,這種“奢侈”問題,陳軍並不會多想。


在市場穿梭了大半個小時,陳軍的平板推車上貨物堆成一摞,清單上的物品採購完後,塞進麪包車裏。


發動,起步,駛向自己築夢的小超市……


陪着陳軍採購的半個多小時裏,這個皮膚黝黑的男人,手很粗糙,話不多,動作麻利。


靠着這樣一件件小商品,陳軍撐起了整個家,也順利把女兒培養上了大學,他的下一個夢想,是在杭州買房、安家。


和陳軍類似爲了夢想打拼的人,在糧油市場裏,隨處可見。
一座杭州糧油市場,串聯起了無數個平凡人的夢想。


市場會關門,可這些爲了生活努力打拼的人們的故事,仍然未完待續……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 華煒 文/攝

值班編輯:張琴

好看點這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