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C9

來源:遊戲研究社

和常見的遊戲陣營之戰不同,這次的主角很大一部分是小孩子,沒有脫離老套路,但也更極端了。

把《我的世界》中的一頭豬命名爲“迷你狗”,讓它淹死在水中、被火烤成豬排、用機槍掃射、玻璃劍屠殺、手榴彈轟炸、岩漿燙死、TNT爆破……

再配一首《今天是個好日子》的喜慶音樂。

最終,這個題目爲《我的世界萬歲 迷你世界垃圾 殘殺迷你狗!》的視頻在網上沒有火起來,但類似主題的視頻卻成燎原之勢。

只要你在B站上搜索一下“迷你狗”三個字,就會看到《屠殺迷你狗,大快人心》《一個國際版玩家竟然炸死了迷你狗!》《衆明星狂罵迷你狗》之類的視頻,各種針對“迷你狗”的主題花樣百出,腦洞清奇。

“迷你狗”究竟是什麼,爲何招來如此的深仇大恨?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一切還得從《我的世界》尚未入華的那幾年說起。

 民間之戰

2011年,《我的世界》在國外發售,直到2017年,網易引進的中國版才正式公測。在中國版缺席的這幾年間,山中無老虎,盜版、侵權、山寨的亂象叢生。

這其中最成功的國內產品,一個是多玩《我的世界》盒子,集盜版和侵權於一身,法律層面上無可救藥,已被行政機關勒令停止侵權並罰款;另一個,則是連法律也難扳倒的“李鬼”《迷你世界》。這款遊戲長這樣:

《迷你世界》的玩家被一部分《我的世界》玩家叫作“迷你狗”;相對的,許多《我的世界》玩家,也被一些《迷你世界》玩家叫作“MC癡”。

你如果沒有聽說過“迷你狗”,這很正常,因爲你可能根本沒有聽說過《迷你世界》。在主流的遊戲社區和社交平臺,這款2015年底發佈的遊戲人氣少得可憐,存在感稀薄。官網微博的粉絲只有1萬,貼吧關注3萬餘,遠不如《我的世界》。

但來自遊戲官方的某些數據又相當可觀:2017年6月,遊戲的月活躍玩家數達到1322萬,超過了《我的世界》國際版同期的1079萬。在《我的世界》中國版與2017年8月公測前,《迷你世界》就已經在大家看不見的角落潛伏着,成長爲一條地頭蛇。

從百度指數看,每一次“迷你世界”的熱度起伏都與中國版上線後的“我的世界”別無二致,《迷你世界》就這麼蹭着中國版的熱度,牢牢地跟在屁股後頭借東風,數據更是越咬越緊

但無論是在微博,還是在貼吧,我都無法感受到這些數據的真實性,那麼只剩下一種可能——

我打開快手、打開觸手直播,甚至搜索QQ羣……在那些主流視野觸及不到的地方,《迷你世界》早已遍地開花。

這又是一個互聯網產品跑到三四線及以下城市、農村收穫大批用戶的故事。和往常一樣,這些用戶往往遊離於主流視野之外。

但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這批用戶的主體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孩子。

很多數據都顯示《我的世界》玩家中有大量的小學生、初中生。但對於更多國內的低齡玩家來說,《我的世界》並不那麼容易接觸到。

他們可能根本沒聽說過《我的世界》,即使聽說過,國際版正版的門檻對他們也過高,中國版又遲遲不開放。這時候,出現在4399、QQ遊戲大廳、電腦安卓模擬器上看到曝光率更高的《迷你世界》,成爲了他們的替代品。

而即使他們能玩到《我的世界》,這款高自由度、需要打MOD才能更好玩的開放世界遊戲也能把“懶人”拒之門外。只有像《迷你世界》這樣,直接把許多玩家想要的功能整合在遊戲中,更加“人性化”,更加炫酷,纔會讓孩子們覺得更好玩。

像藍火加特林之類的槍械,《我的世界》玩家要做MOD、找MOD、裝MOD,《迷你世界》官方則直接爲玩家整合好

這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國產遊戲通過對國外遊戲進行“微創新”,再經由垂直渠道曝光,在國內收穫一大批用戶的故事。

但這一回的特殊之處在於——我必須再多嘴一句——這一大批用戶中,有很多都是小孩。

快手與豆瓣的用戶未必能吵得起來,但《迷你世界》與《我的世界》中的低齡玩家渾身都是火藥味,他們互罵着“迷你狗”與“MC癡”,在B站、在QQ羣、在各種年輕一代聚集的地方戰鬥着。

我隨便加入一個口號是“打倒迷你狗”的QQ羣,也能看到雙方的罵戰

就像戰爭一樣,很難考證,到底是哪一方先動的手。但雙方衝突的根源很明顯,就是版權之爭。

在TapTap,《迷你世界》的評分只有1.4分,幾乎每三個玩家評價中就有一個指出:“抄襲《我的世界》”。在萌娘百科,《迷你世界》也被稱爲“一款高度盜版我的世界的3D沙盤類氪金遊戲”。

年輕一代可粗略分爲兩派,有對版權意識相當分明的孩子,也有沒那麼注重版權的孩子。有版權意識的孩子進攻性很強,版權意識不強的孩子們則一副“他強任他強”的無敵姿態,有如最強之矛攻擊最強之盾。

孩子們的戰爭是特別的。

在觀察了各平臺數百個玩家評論之後,我發現,經常會見到同一個老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究竟從何而來,依然是很難考證。但它已然成爲兩邊玩家都很熟悉的一個故事。

而兩邊的玩家,對這個故事又有着不同的用法。

一些《迷你世界》玩家用這個故事來證明自己玩的遊戲纔是正宗,而一些《我的世界》玩家則指出這個故事中的荒謬之處,指責《迷你世界》玩家胡說八道。

這樣一個荒謬的故事最初是如何佔領了《迷你世界》玩家的輿論陣地,這是一個謎。但最終,它被《我的世界》玩家反過來當槍使。

那些《我的世界》玩家借它來釣魚,還真能釣上來《迷你世界》玩家,《我的世界》玩家就嘲笑之;不過釣魚釣上來的,也可能是假裝自己是魚的《我的世界》玩家,那麼《我的世界》玩家就高喊“友軍”“高端黑”。

這讓情況變得尤其複雜,真真假假,除了發言者自己,外人已很難確認。但是有一條規矩是不變的:老人出現的地方,永遠是戰場。

而這個老人,其實與早年的《Q塊世界》非常相似。

《Q塊世界》其實並不是一款遊戲,它是由一羣百度Minecraft吧用戶虛構的概念:“一款由騰訊1998年開發的3D沙盒遊戲,2012年面世,而Minecraft抄襲了它的創意”。

玩家們自2013年11月就註冊了“Q塊世界”貼吧,並且不停發佈一些惡搞帖,比如“新版本發佈”“遊戲分析”,還專門爲《Q塊世界》建立了“官網”,目的之一也是爲了諷刺騰訊。

當時的“官網”聲稱:“2014年4月29日Qcraft充值額突破150000億。”吸金能力之強大,比如今同樣配備了氪金系統的《迷你世界》要誇張得多。

無論是數據還是時間,《Q塊世界》的各種信息都顯得十分可笑,但繞是如此,在當時有關它的報道下,依然有人抱着極大的恨意詛咒這款根本不存在的遊戲。

可能是因爲近兩年,《我的世界》那3D方塊的玩法和風格實在被複製得太多,當玩家們惡搞一個“狼來了”的故事時,就很容易讓不仔細的人上當受騙。

而當《迷你世界》這樣的“狼”真來了之後,那些原本用來惡搞虛構之狼的玩笑,又很容易直接套用到這款遊戲身上,反過來用於捉弄《迷你世界》玩家。

所以在大戰“迷你狗”的戰場上,反串黑變得尤其之多,有大量《我的世界》玩家開始模仿《迷你世界》玩家的可笑觀點,正如此前虛構一個《Q塊世界》時一樣,說反話、釣魚。

一場典型的戰鬥往往是這樣的:

一位《迷你世界》玩家覺得《迷你世界》好玩/《迷你世界》有版權/《我的世界》抄襲《迷你世界》,他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後被《我的世界》玩家嘲諷。

有更多《我的世界》玩家開始用反串黑的形式,在別的地方複述《迷你世界》玩家的觀點,比如上圖中的“我的世界抄襲迷你世界!/滑稽”,被其他《我的世界》玩家看到了,沒認清這是“友軍”的就會“開火”,認清了的就會喊“停火”。

這簡直是新時代的“抄襲CF”。

不過這個戰場也有其年輕的特色,00後富有創造力,活用現代互聯網戰爭的一大要素:表情包,讓這場戰爭顯得有如一場狂歡。

在這場狂歡中,有一部分《我的世界》玩家又被稱作“MC癡”。

《迷你世界》玩家覺得他們很不可理喻,因爲“《迷你世界》確實更好玩”“兩個遊戲我都玩,爲什麼不能冷靜一下”,他們不理解《我的世界》玩家爲何如此執着於版權,表情包和謾罵,更讓他們覺得這幫人難以溝通。

而在《我的世界》玩家內部,也有許多人並不認可狂噴迷你狗的行爲。他們覺得這反倒爲《迷你世界》助長了聲勢,不如專心打自己的遊戲。

可已經參戰的《我的世界》玩家又是怎麼想的呢?他們又認爲中立是不對的,《迷你世界》就是有問題,有問題就該批評。

一位美拍上的遊戲主播自己寫了一首名爲《迷你屎界》的歌,他用嘻哈說唱唱道:“這是《我的世界》玩家發起的戰爭,讓《迷你世界》玩家嚇得都發愣……這是玩家與玩家之間的戰爭。”

從滿屏的彈幕看來,許多《我的世界》老玩家會堅持“愛與正義”,要把這場戰爭繼續下去。

  官方之戰

不只是民間,官方也在戰鬥。因爲當民間的戰鬥擴張到足夠規模時,官方是無法置身事外的。

2017年8月15日,手握《我的世界》中國大陸地區代理權的網易,以涉嫌抄襲其旗下《我的世界》源代碼、遊戲核心玩法、美術設計、遊戲元素設置等方面爲由,給部分網站/手遊渠道(並不是對迷你玩)發了維權函,希望各網站/渠道自行下架《迷你世界》。

維權函發出後不久,《迷你世界》開發商就把遊戲從TapTap下架。但一段時間後又重新上架了。這次,《迷你世界》被TapTap裁定進了“爭議區”——當TapTap發現一款遊戲有較多抄襲、模仿爭議時,就會將其放入爭議區。

2017年12月1日,網易發佈了《感謝不屏蔽,感謝每一份熱愛》一文。當時在騰訊QQ上輸入《荒野行動》與《終結者2:審判日》兩款遊戲的名字,會出現騰訊自家的《穿越火線:荒島特訓》。騰訊把這一BUG修復後,網易就發了這樣一篇文章。

有趣的是,在兩天後的12月3日,《迷你世界》官網發表了《感謝不下架,感謝每一份熱愛》一文。它與網易的文章十分相似,僅有幾處小改動。

文中的截圖顯示,當時在百度上搜索《迷你世界》,會優先出現網易《我的世界》中國版的官網。

很顯然,《迷你世界》之所以鸚鵡學舌發這樣一篇文章,顯然是爲了埋汰網易。他們認爲自己與《我的世界》的關係,其實是和網易《荒野行動》《終結者2:審判日》與《絕地求生》之間的關係一個性質。

“憑什麼只許網易有《荒野行動》,不准我們有《迷你世界》”——大抵是這麼一個思路。之後,網易對此並沒有任何迴應。

就在同一個月,《迷你世界》上架了騰訊Wegame。同期上架的還有《奶塊》,這是另一款國產的3D方塊遊戲。上架Wegame後,《迷你世界》還宣佈要登陸Steam,推出多語言PC版本。

在此之後,網易對《迷你世界》暫時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

從經驗來看,遊戲的玩法並不受保護,如果《迷你世界》在美術資源、核心代碼、或者宣傳方面沒有關鍵性證據,要在法律上判定其侵權,也相當困難,至少要像藍洞在海外起訴《荒野行動》一樣,擺出155頁的證據,即便那樣,也未必就能勝訴。

  戰爭從未改變

這是一場新時代的鄙視鏈之戰,也是一場版權與商業的戰爭。

所以這場戰爭有贏家嗎?

能夠觀察得到,在輿論方面《我的世界》玩家佔明顯優勢,情理上,他們站在有理的一邊,實際攻勢上也更加猛烈。

但《迷你世界》玩家好比反抗軍,從來沒有消亡過。遊戲在數據上也不難看,還在官方層面暫時承受住了所有攻勢。唯一的問題可能就在於,遊戲吸引來的這批玩家,在變現上可能沒有那麼容易,《迷你世界》在App Store暢銷榜常年處在3、400名開外。

但類似的情況我們是否似曾相識?無論是鄙視鏈之戰,還是版權與商業戰爭,我們都已經見過許多,這回很難說不是歷史的重複。

只是戰爭的主體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以前都是老一輩噴新一輩“小學生”,現在的小學生內部,其實也正在分化當中。而小學生們的戰爭,在某些方面也顯得更加極端一些,充滿了新時代的氣息,卻又沒有脫離你罵我、我也罵你的老套路。如果我們曾當局者迷,現在或許也該是旁觀者清的時候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