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以領導戊戌變法聞名中外的梁啟超先生,在變法失敗後,為逃避清政府的緝拿,被迫逃亡日本。留日期間,梁先生在細心觀察分析東瀛的社情政事後認為日本之所以「取威定霸」、「立國維新」、「雄立於東洋之上」,根基在於國民「剽疾輕死」的尚武精神。身為飄零海外的華夏赤字,梁啟超先生每每站在街頭看到日本新兵入營時「祈戰死」的標語,就不禁「矍然肅然,留戀而不能去」。艷羨之餘,乃為中國人「右文輕武」、柔弱怯懦而羞恥。鬥轉星移,半個多世紀以後,隨著兩國邦交的正常化,中國不少文壇大家紛紛東渡日本。但是,他們沒有再看到梁先生感喟的一幕,而是讚歎櫻花的驚艷、日本人的禮貌、茶道的馨香、花道的美麗乃至歌舞伎的魅力。一些留日的中國人甚至開始嘲笑國人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敏感,在他們看來今天的日本人似乎已經遠離了刀劍血腥,陶醉於櫻花樹下。但是,如果這些人斜眼看一看靖國神社裡供奉的日本刀恐怕仍難免脖頸發涼。其實,尚武與好美正如一個胡桃的兩半,構成日本民族的雙重性格。

雄性的象徵:日本刀

在很多中國人看來,日本刀是血腥和屠殺的代名詞,對其充滿了憎惡和仇恨。但是,在它沾染異族的鮮血之前,仍不失為日本歷史遺產的一件瑰寶。

據考證,日本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既實用又美觀,刀型線條流暢,刀片很薄,刀口鋒利,韌性很強而且不易鏽蝕。當然,在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的今天,要造出及上述優點於一身的冷兵器並非難事,只要將鐵加熱到1800度以上,準確調整鋼的含碳和稀有金屬比例,就可在工業流水線上一蹴而就。但是,要在一千多年前造出這樣的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古時冶煉主要使用木炭,其最高溫度也就是1200度,連融化生鐵都很難,想一下子鍛造出鋼刀幾乎是不可能的。為此,日本人就採用反覆加熱的辦法來降低刀坯的含碳量,火燒時刀身要裹上黏土,把刀刃暴露在火中,以增加刀的韌性。在刀刃處理上,還要經過磨、燒、淬火等複雜工藝。刀身鍛造打磨好之後,刀柄再用珠粒細密的保色鮫魚皮包裹,並以絲帶編花纏繞,護手處用竹釘固定刀柄。這樣經過幾十道工序後,一把傳統的日本刀纔算問世。在日本,並不是每個刀匠都能造出上好的日本刀,只有少數經過名師嫡傳的匠人才能在百鍊中打造出傳世之作。經過千年發展,日本刀匠逐漸形成三大流派,其中岡崎正宗的傳人最為有名,近現代日本軍人的佩刀既出自該流派之手。至於那些經過名師打造的寶刀能傳至今世者,也被看作國寶,成為日本人眼裡的「幹將」、「莫邪」。

在冷兵器時代,日本刀長期成為克敵制勝的利器,成為武士身份的象徵。日本刀一旦被武士所擁有,就成為其生命的一部分,成為武士尊嚴和榮譽的守護者。一個失敗的武士要麼向對手交出自己的日本刀,要麼用其剖腹結束自己的生命。日本刀還是大和民族雄性的象徵。日本人把它和櫻花一起視為國粹。在日本詩詞俳句中,誇武士必贊起刀好,有櫻花處往往有日本刀贊。但是,日本刀為食血而來確實不爭的事實。在古代,武士得到一把好刀之後,往往會跑到馬路或大街上,找一個被稱為「穢多」的下層人或者某個有點不講禮節的平民試刀,而不必擔心受到追究,因為這是帶刀者的特權。到了近現代,日本刀在軍國主義的操縱下,噬血本性極度膨脹,屠戮了大量的無辜生命。

中國人認識日本刀的歷史也很久遠。早在宋朝時,日本刀就成為對華出口「換匯」的主要商品之一。由於日本刀造工精美,柔韌鋒利,深的中國上層士大夫的喜愛,而且此刀漂洋過海而來,得之不易,因而往往被視為珍品,重金購買收藏。當時的大文學家歐陽修還曾賦詩一首盛讚日本刀,詩曰:「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知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間雜近與銅,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兇。」但是,不知是日本人刻意保密,還是國人無意求教,不但讓日本人長期憑此刀賺中國的「外匯」,而且幾百年間—直到近現代這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中國人一直沒能瞭解日本刀的製造要領!

當然日本刀也曾經被日本人自己冷落過。明治維新時,以「脫亞入歐」為號召,日本人開始對西洋文明頂禮膜拜,國內隨之興起一股鄙視國學、貶低國粹之風。受崇洋風氣的影響,日本陸海軍官的指揮刀也西洋化,獨領風騷近千年的日本刀卻被冷落一隅。但是,很快日本人就在侵華戰爭中嘗到了數典忘祖的滋味。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在長城地區向中國軍隊發起攻擊,長城抗戰爆發。中國軍隊第29軍所屬大刀隊夜襲日軍炮兵陣地,日軍由於驕橫,疏於防範,被迫使用西洋軍刀與我軍肉搏。但是,混戰中西洋刀如「銀樣蠟槍頭」,根本不是中國大刀的對手。結果大佐以下3000日寇成為中國大刀的刀下之鬼。一向以造刀和玩刀自負的日寇卻舞著西洋刀,在中國人的大刀、精武和仇恨的旋風中一敗塗地。日本輿論為之嘩然,稱之為明治維新以來日軍從未遭受的恥辱。於是,在日本陸軍大臣荒木貞夫的倡議下,日軍在1934年廢棄華而不實的西洋刀,重新祭起祖傳的日本刀,把其作為日軍指揮刀。

近現代,由於軍國主義的刻意薰陶,日本軍刀像武士刀之於武士那樣成為日本軍人的化身。日本軍隊和地方學校普遍開設劍道課程,連新人學的幼童都要揮舞竹刀,學做猙獰狀。日本刀由此得以飽嘗中國無數婦孺老少的鮮血。1937年10月,侵華日軍進攻當時的國都南京。南京之役中,兩個日軍少尉竟然喪心病狂地開展「刀劈百人」競賽,其野獸面目還被日本媒體公然刊登炫耀。更令人憤怒的是,攻下南京後為迫使華夏屈服,侵略者公然違背國際公法和人道良心,悍然屠城。一名叫田中軍吉的日軍大尉,手持一把「助廣」軍刀,從南京中華門一路屠殺到水西門,共有300多條無辜生命死於這名野獸的刀下。可以說正是這種野獸般的屠殺,使得日本刀從此沾染上永遠洗刷不掉的惡名。值得玩味的是1945年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之後,侵華日軍在和中方談論投降事宜時,還特意請求允許其指揮官攜帶刀劍返回日本,但當即遭到中方的拒絕—備受日本刀戕害的中國人自然明白軍刀在日本帝國主義分子眼中的份量。於是在遣返日軍回國的戰俘船上就發生了這樣一件趣事,當一名日本軍官還企圖像往日那樣對一羣士兵發號施令時,一名士兵卻發現長官沒有佩帶指揮刀,便問道:「長官,你的軍刀呢?」一句問話便令平時飛揚跋扈的日本軍官氣焰頓消,灰溜溜而去。

但是,半個世紀過去了,至今仍有不少吞噬過無辜生命的日本刀擺在靖國神社,受到右翼勢力的供奉。而我們曾經聞雞起舞、抵禦外侮的祖傳寶劍只能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裡,偶爾招徠到國人希奇的目光。

自《日中大視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