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司馬推送的第 541 個與眾不同的人

「為什麼美國人喜歡領養中國女嬰?」司馬曾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中國人更喜歡遺棄女嬰。

16年前,一名女嬰被人遺棄在大街上,淪為孤兒。那時的她攢著小拳頭,只會「哇哇」大哭,並不知道在未來等待著她的會是怎樣的人生,她亦沒有能力選擇。

16年後,她在2017體操世錦賽女子全能決賽中「封后」,成為世界冠軍的她驚艷了世界。而這所有榮耀的背後,卻與她的中國父母毫無關係。

「起跳,霸氣十足;

高難度空翻,不慌不忙;

落地,鏗鏘有力;

Morgan,幹得漂亮!」

不久前,2017體操世錦賽上,一位戴著黑框眼鏡,身高只有1.4米的女孩可謂吸睛無數。

雖然看上去其貌不揚的,可一旦入了體操賽場,她就像是被宇宙賦予了無窮的力量,在剛柔之間無縫切換。

不信你看,上一秒,你見她右手靈活地拉住了左腳,借勢一翻轉,身體彷彿柔弱無骨。

下一刻,她已經腳尖點地,

連續翻轉之後穩穩立住,

就像一隻美麗的天鵝。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老外的攝像機不約而同地

瞄準了這個年僅16歲的華裔姑娘,

捕捉下她創造歷史的一刻。

對,她就是那個在2017體操世錦賽上

創下歷史的華裔女孩Morgan Hurd,

在女子全能決賽中「封后」,

也成為史上第一位在亞洲出生的

世錦賽女子全能冠軍。

中間那個就是Morgan Hurd了~

戴著一幅黑框眼鏡兒,濃眉大眼,梳著丸子頭,這個小姑娘就是明擺著是一幅東方面孔啊,可比賽服裝上的USA卻在明晃晃地沖你眨眼睛。

一飛衝天後,這位世界體操全能冠軍的身世背景也被置於放大鏡前。誰能想到呢,她竟是一名中國棄兒。「我並不會說中文,對於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印象。」

司馬隨手一搜,Morgan Hurd在16年前出生於中國廣西梧州,卻不知什麼原因被父母遺棄在大街上,後來被孤兒院收養。

Morgan 和養母

先來看大數據,

在中國,每年至少會有10萬兒童被遺棄,

而他們或是因為先天缺陷,或是因為養不起,

或者僅僅因為出生的孩子是個女嬰......

有的父母草率到令人髮指,

直接把嬰孩卷個被子扔到冬天的大街上,

原本一個鮮活的生命,

還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就離開了。

大街上的棄兒

對於棄嬰來說,就連能否有機會活下去,都全憑運氣。在沒遇到珍惜他們的人之前,他們命如草芥。

這麼看來,Morgan運氣還不錯。2歲以前她在孤兒院渡過,生命至少是得到保障的,2歲後,她又十分幸運地被來自美國特拉華州的夫婦收養,從此定居美國。

有了養父母的疼愛,從此,Morgan原本低入塵埃的生命照進了陽光。

長大了一點的Morgan和養母

3歲的時候,Morgan走路已經很穩了,不過,周圍的一切對她來說還很陌生。

為了讓女兒有個快樂的童年,美國媽媽Sherri帶著她去嘗試很多新鮮的事物,滑冰,壘球,足球,體操......「我只是想讓她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每回她踢足球的時候,別管多賣力,總是搶不到球。」Sherri說,「只有體操是個例外。」

每次一聽說要去練習體操,

小姑娘馬上精神就來了,

屁顛屁顛跑去把裝備自己整理好。

雖然養父母只是很普通的工薪階層,

算不上大富大貴,

但對孩子如親生的一樣,

在教育這件事上也毫不含糊,

見Morgan興趣這麼高,

就專門給女兒報了體操培訓班。

Morgan和教練

在美國學體操卻很費錢,

但為了女兒對體操的愛好,

夫妻兩個想盡辦法攢錢,

甚至想到在網上發起眾籌支持女兒。

沐浴在愛的成長環境裏,

生性活潑,好動的Morgan快樂地長大。

而且小姑娘體操天賦很好,

旋轉、跳躍、翻騰......

這些對其他孩子來說難度特別高的動作,

她卻遊刃有餘,動作輕盈而有力。

Morgan在訓練中

起初養父母還擔心,「孩子這麼嬌小,瘦弱,這麼高強度的訓練,會不會吃不消?」

「正因為Morgan個子嬌小,才會身體靈活,行動迅速,學習和表演起這些體操技能對她更容易些。」教練說。

美國媽媽心裡還是有些放不下,直到小Morgan輕輕搖著Sherri的手:「媽媽,沒關係,我喜歡這個。」

既然孩子喜歡,Sherri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而這份信任和尊重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女兒。

儘管身邊的小夥伴都是美國面孔,比她長得高,發育得快,6歲時進入特拉華州紐瓦克的第一州立體操隊時,最不起眼的就是她了。

但是小姑娘長大後......你看,從她身上哪裡找得到半點自卑膽小的影子?

有人說看她一笑就知道是在美國長大的,即使戴著牙套,也不影響她肆無忌憚地露出牙齒大笑,很open。

而且,Morgan小小年紀

就志向遠大:

「我覺得體操很有挑戰性,

長大以後想進國家體操隊,

成為國際級運動健將。」

除了從體操裏能找到自信,

體會到快樂外,

司馬覺得是養父母無私的愛和鼓勵,

一直滋潤著她,讓她更有勇氣。

小Morgan也很是爭氣,

當同齡的小朋友還躺在父母懷裡撒嬌耍賴,

她則是每天一放學就早早做完作業,

這樣就能騰出時間訓練了。

只要認準了的事情,她就不想辜負。

每日以鞍馬、跳馬為伴,

在吊環、單雙槓前揮灑汗水.......

從一開始每個星期至少訓練30個小時,

到平均每天練4個小時以上。

這也是為什麼她能在比賽裏動作如行雲流水

練習體操,

韌帶拉傷,腰背受傷是家常便飯,

但是她從來都不喊苦喊累。

就連教練都誇獎說:

Morgan是這裡最勤奮的學生。」

她偶爾也會感到沮喪,

比如要學的體操技能變得越來越困難,

得花更多的時間才能get到時。

「不過,Morgan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很堅定,

所以沮喪過後她會重新開始,

為此她付出了很多。」Morgan媽媽說。

司馬覺得養父母對她的鼓勵,

是她最好的精神支持。

無論在訓練場上遇到怎樣的委屈,

回到家後總有媽媽的溫暖等待著她,

那是一種完全無私不計回報的愛——

除了平日裏照顧好她的生活,

當遇到困惑的時候耐心地聽她傾訴,

帶她一起分析,解決問題......

Morgan的房間

而在這樣溫暖的陪伴之下,

小姑娘的身體在成長,

體操技能也開掛了一般,

9歲就達到美國業餘體操4級,

13歲達到了最高級10級……

小小年紀就成以精英級運動員的身份,

參加Secret US Classic和全美錦標賽。

(霸氣側漏)

不過要說Morgan一直巴巴盼著的,

還是能早日進入成年組,

「這樣就能代表國家參加比賽了。」

就在今年,她年滿16歲,

終於如願加入了成年組。

「唔,終於有機會代表國家出戰了」

誰都沒有想到,

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Morgan,

竟成為黑馬,

一出現就顛覆了歷史。

其實,在決賽當天Morgan的成績一般,

4項比賽中,

她成績最好的自由體操位列第三,

其餘3項,平衡木、跳馬和高低槓都位列第四位。

但最後,她還是以超好的發揮,

擊敗所有國家的對手,以55.232分奪冠

也成為史上第一位在亞洲出生的

世錦賽女子全能冠軍。

她登上體操全能最高獎臺後,

北京奧運會體操女子全能冠軍

Nastia Liukin也來祝賀:

「我哭了,世錦賽全能冠軍,我為你驕傲!」

美國體操協會也立馬發文讚賞:

「今晚Morgan為世錦賽全能冠軍而戰,

她此刻必定感到榮耀和自豪,

我們也來為她打Call~」

Morgan的愛豆,

英國知名作家J·K·羅琳也跟來了,

評價說:「你是在真實世界裡,

那個戴著眼鏡的英雄。」

司馬想,

沒有養父母的愛,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她。

姑娘Morgan說:

「其實,能來這裡參加世錦賽對我來說

都已經是很瘋狂的事了,

能夠贏得冠軍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太奇妙了,感覺擁有了一切!」

比起世界冠軍這個標籤,

司馬更欣賞小姑娘的個性。

我還是頭一回看到體操選手戴眼鏡上場,

小姑娘倒是很灑脫:

「大家都擔心戴眼鏡會影響我的發揮,

因為眼鏡後面用帶子固定,

不會影響我跳躍和翻滾啦。」

(嗯,實力說明一切~)

生活中的Morgan是個陽光的小姑娘,

她喜歡自拍,也愛小動物,

還經常把自己的表演打造成表情包,

自黑功力也是沒話說,

比如這個動作,她配上的文字是:

嗯,這是媽媽的飯做好了的時候~

(為你雙擊666!)

和很多同齡的女孩一樣

她愛逛街,也愛閱讀,

她說希望將來能考入好的大學,

拿到獎學金。(懂事~)

2001年的某一天,Morgan被中國父母拋棄淪為孤兒,她的世界從此彷彿註定了是灰色的。

時隔16年後,這個姑娘卻站在了世界競技的舞臺上,斬獲金牌創造歷史,成為美國之光。

司馬更為感慨的是,姑娘不止沒留下任何童年陰影,反而周身散發著光芒,她樂觀、成熟,有主見,談及未來Morgan說:「世錦賽只是個開始,我要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並努力為祖國衝擊冠軍。」

只是,讓很多中國網友頗感遺憾的是,她口中的祖國不是出生地中國而是美國......

因為從小在美國長大,當問起出生地和生父母,她感覺很陌生和遙遠:「我不會說中文,對於生父母沒有什麼印象。」

有人問:「你是否會去中國,去找你的生父母?」姑娘說:「中國,或許以後比賽有機會去,想去看看,但不會刻意去,覺得沒有必要去尋找親生父母。」

畢竟,父母只是引導者,人生的路最終都是要自己走的。

對Morgan來講,她雖然身世可憐,但無疑又是幸運的,童年能在養父母的疼愛中渡過。司馬相信,今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陰霾都無法打倒她,因為她身體裏已經住進了一個強大而溫暖的靈魂,已經足夠她獨立而自尊地立在這個世界上,穩穩的。

本文圖片源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