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衣舞女壁畫,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引子】

  古代中國曆時數千年,不同歷史時期的服飾也是不斷變化的,即便在同一個歷史時期裏,幅員遼闊的中國疆域內,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政權的人,穿着也會各不相同。

  明媚的春天裏,推薦一本好書——《歷史的衣櫥 :中國古代服飾擷英》

  書中選取若干突出的、有代表性的服飾主題,儘可能形象地展示出中國歷史上紛繁複雜的服飾演化的若干側面,就像打開了一個巨大的衣櫥,伸手進去撥動浩如煙海的衣裳,挑選幾身緊要、有特點的,取出來展示到觀賞者的面前。

  《歷史的衣櫥 :中國古代服飾擷英》,顧凡穎 著,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歷史的衣櫥 :中國古代服飾擷英》

  分爲典制與風尚兩編

  包括五格衣櫥

  · 天子冕服

  · 鳳冠霞帔

  · 官員補服

  · 唐女服飾

  · 近代旗袍

  講述中國古代服飾的精華與衍變

  圖文並茂,雅俗共賞

  採擷歷史叢林中古代服飾文化之精粹

  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

  上編·典制之服

  清·徐揚繪《乾隆南巡圖》第六卷·駐蹕姑蘇(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衣櫥第一格】

  一個理想國的藍圖:中國古代天子冕服

  穿着時代:先秦至明代(約公元前11世紀—1644)

  主要款式:冕冠,玄衣纁裳,搭配腰帶、蔽膝、佩玉等衣飾

  穿着場合:以祭祀爲主的儀典上

  主要特徵:最高等級的禮服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初唐壁畫,繪維摩詰經變聽講佛法的帝王

  《歷代帝王圖》所繪冕冠袞服的蜀主劉備

  【主要看點】

  引子 天子祭服難道不是至尊?

  服飾和權力

  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 六冕之制

  漢代的冕服復興運動

  傳統的斷裂 / 漢禮復興 / “被髮明的傳統”

  冠冕堂皇

  冕 / 袞裳 / 蔽膝 / 舄 / 帶 / 圭 / 珮 / 綬 / 劍

  冕服之十二章

  日、月、星辰 / 山 / 龍 / 華蟲 / 火 / 宗彝 / 藻 / 粉米 / 黼 / 黻 / 十二章的歷代沿革

  大裘冕的興衰故事

  如王之服的變遷

  東漢至魏晉 / 南北朝 / 隋唐 / 宋遼金元明

  【衣櫥第二格】

  有鳳來儀:鳳冠霞帔

  穿着時代:隋末、唐代至清代(608-1911)

  主要款式:鳳釵,鳳冠,霞帔

  穿着場合:儀典,婚嫁時

  主要特徵:古代女性的服飾奢侈品

  左:宋人繪南宋高宗皇后鳳冠像;右:宋人繪南宋寧宗皇后鳳冠像

  明孝端皇后鳳冠,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主要看點】

  引子 新娘鳳冠霞帔的傳說

  有鳳來儀

  遠古神鳥 / 從“玄鳥生商”到“鳳鳴岐山” / 鳳鳴於帝王家 / 鳳的女性化轉變

  鳳釵鳳冠

  釵頭鳳/ 鳳冠濫觴 / 龍鳳花釵冠 / 明代的命婦冠服 / 登峯造極的定陵鳳冠 /“取其文”的清代鳳冠

  如霞之帔

  宋代以前的霞帔 / 進身之階“紅霞帔” / 明代的“大衫霞帔” / 清代的霞帔

  一日命婦:從禮服到婚服

  先秦的昏禮 / 唐代的攝盛 / 宋代的女性婚服 / 深入民間的鳳冠霞帔

  【衣櫥第三格】

  祥禽瑞獸護官身:補服的歷史

  穿着時代:明代至清代(1368-1911)

  主要款式:圓領袍或褂,前胸後背綴補子

  穿着場合:官服,明代用於常朝和日常辦公時,清代用於祭祀、儀典和朝會等

  主要特徵:文官補子飾飛禽圖樣,武官補子飾走獸圖樣

  明代官員常服畫像,着二品錦雞補

  武官一品麒麟補(清乾隆晚期)

  【主要看點】

  引子 世界博覽會上的中國人

  唐代的補服先聲

  唐高祖的“缺胯襖子” / 唐代的“品色衣”制度 / 武則天的御賜繡袍 / “鶻銜瑞草,雁銜綬帶”

  宋元之際

  唐宋之別 / 補服先聲

  明代的補服

  明代官服制度 / 朝服 / 祭服 / 公服 / 常服 / 燕服 / 賜服 / 禁絕與僭越

  清代的補服

  一代昭度爲衣冠 / 從“品色衣”到“一色褂” / 清代補服如何穿用 /補服的逾制 / 女用補服

  下編·風尚之服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衣櫥第四格】

  士女皆競衣胡服:唐代女性服飾

  穿着時代:唐代(618-907)

  主要款式:襦衫、高腰裙、圓領袍

  穿着場合:日常

  主要特徵:喜愛胡風、男裝,曾流行袒露與薄透

  初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706)壁畫所繪宮廷侍女

  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戴帷帽騎馬女俑形象

  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戴帷帽騎馬女俑形象(局部)

  【主要看點】

  引 子

  胡化之風

  “五胡亂華”之後的社會融合 / 襦裙 / “紅裙妒殺石榴花”

  唐代女性的出行裝

  坐車與騎馬 / 羃籬、帷帽與胡帽

  唐代女性的男裝

  女扮男裝的風氣之始 / 胡化的唐代男裝 /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

  人掃御牀” / “士女皆競衣胡服”

  “粉胸半掩疑晴雪”:唐代女性的袒裝

  從以袒露爲刑到以袒露爲美 / “慢束羅裙半露胸” / “縷金衣透雪肌香”

  【衣櫥第五格】

  鹹與維新:旗袍的前世與今生

  穿着時代:清代(1644)至今

  主要款式:立領大襟女袍

  穿着場合:日常

  主要特徵:由寬身演變爲合體,領、袖、下襬有諸多變化

  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陰丹士林”藍色旗袍

  民國月份牌中風姿綽約的身着旗袍的女子

  【主要看點】

  引 子

  旗女之袍:北京城裏的前世

  問所從來 / 早期的滿族袍服 / 入關後的旗裝變化 / “襯衣”和“氅衣”/ 晚清女裝的滿漢融合

  辛亥革命後女子服裝的“百花齊放”

  旗裝的退守與轉型 / 西風東漸 / 誰說女子不如男

  民國旗袍:上海灘上的今生

  開風氣之先—— 歡場的時尚先鋒 / 女學生的“文明新裝” / 追時尚之潮—— 旗袍的時尚演進之路 / 上海灘旗袍的“編年史”

  旗袍的“現代化”演進

  《歷史的衣櫥》序言

  文/顧凡穎

  古代中國人穿什麼?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事實上,不只對服飾穿着,我們對古人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充滿了好奇心。幾百上千年前,他/她們生活在什麼樣的城市/村鎮裏,住什麼樣的房子,用哪些傢俱?他/她們如何營生,喫什麼,穿什麼,用什麼?他/她們從出生到死亡,經歷什麼,追求什麼,信仰什麼,又在思考什麼?所有的一切,於今天的我們而言,都是新奇而有趣的。

  但這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因爲古代中國曆時數千年,不同歷史時期的服飾自然是不斷變化的。而且,即便在同一個歷史時期裏,幅員遼闊的中國疆域內,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政權的人,穿着也會各不相同。作爲嚴謹的歷史研究主題,如果想要討論古人穿什麼,以及爲什麼那樣穿,就要對穿着服飾的人做細緻的分析。性別、身份、年齡、職業,乃至生活方式、個人喜好,都會影響着他們服飾的樣子,如果把這些因素考慮周全的話,想要回答“古代中國人穿什麼”這個問題,就幾乎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在這本小書裏,只能選取若干突出的、有代表性的服飾主題,儘可能形象地展示出中國歷史上紛繁複雜的服飾演化的若干側面。就像打開了一個巨大的衣櫥,伸手進去撥動浩如煙海的衣裳,挑選幾身最緊要、最有特點的,取出來展示到觀賞者的面前。

  中國素有“衣冠之國”的美稱,在回溯中國服飾的歷史的時候,最經典的史料,就是歷代正史中的《輿服志》。正史“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共是二十五史,其中有十部設有專門章節的《輿服志》。最初始於《後漢書》,而後有《晉書》、《南齊書》、《舊唐書》、《新唐書》(稱《車服志》,所記內容相同)、《宋史》、《金史》、《元史》、《明史》,直至《清史稿》。所謂“輿”,本意爲車廂,後來泛指車,在這裏又指王朝的車馬儀仗;所謂“服”,自然是指衣冠制度。車與服爲什麼會被記錄在一起呢?因爲編纂《輿服志》的目的,是記錄治理國家時所建立的制度,而國家舉行大型儀典時的車旗服御,就是國家制度最直觀的外在形象。所以,打開這部“歷史的衣櫥”,前三格分別陳列着作爲天子禮服的冕服、作爲后妃禮服的鳳冠霞帔和中古至近古的官服補服,這都是《輿服志》中服制部分記載比較多的內容。

  但當我們想要更細緻的瞭解古代服飾時,會發現《輿服志》有兩個明顯的缺陷。一是它想要記錄的是國家典制,所以對皇帝、宗親、官宦及其家眷的服飾記載比較詳細,平民百姓的服飾就避而不談了。二是它只有文,沒有圖,把服飾的視覺造型轉化爲簡略的文字描述以後,後人僅通過閱讀《輿服志》裏的文辭,根本無法還原出服飾本來的樣子。

  應對第一個問題,現在學界普遍在從詩歌、筆記、小說等文獻記載中,尋找對平民社會和日用服飾的記述。至於第二個問題,關注繪畫、壁畫、陶俑之類的文物發現,常常可以見到歷史上各種身份的人的真實服飾,是對《輿服志》中那些佶屈聱牙的專有名詞的形象詮釋。“歷史的衣櫥”的後格,陳列主題分別是唐代女性服飾和清代至今的旗袍演變,大部分材料就來自於正史以外的史料記載。

  希望這本圖文並茂的小書,能夠爲讀者展示一些鮮活的、直觀的歷史服飾實況。當然,受現今已發現的史料所限,我們對古代服飾的瞭解仍是掛一漏萬的。也許有一天,某處最新考古發現的出土圖像就會打破我們對某種歷史服飾,或某個時代着裝特點的既有印象。期待着新的發現與研究,不亦樂乎?

  作者

  顧凡穎

  顧凡穎,畢業於北京大學,獲中國古代史、應用心理學雙碩士學位。現就職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從事策展與展品研究工作。

  曾任2018年中、日、韓三國國家博物館聯合展覽“東亞虎的藝術”中方策展人;參與編撰展覽圖錄《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收藏集粹》《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曆史八百年》;譯有國際交流展圖錄《珍珠:來自江河海洋的珍寶》《來自肖邦故鄉的珍寶:15至20世紀的波蘭藝術》等。

  《歷史的衣櫥》書影

  《歷史的衣櫥 :中國古代服飾擷英》爲“分揀歷史”書系的開篇之作,分揀出歷史的一個片段,打開歷史的衣櫥,從政治、經濟、社會、美學、藝術多角度講述中國“穿”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如果您也喜歡這本書,歡迎爲作者點贊~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