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接到一個特殊的求助,

  求助者是安徽電視臺的同行,

  他們希望我們《小溪辦事》能夠

  協助他們幫一位安徽大叔尋找從未謀面的姐姐。

  在臨沂,特派員見到了從安徽霍邱前來尋親的何大叔父子,何大叔說,他也是在父親臨終的時候,才知道了這個一直埋藏在父親心中的祕密。

  何大叔安徽尋親人:他自己也找過幾次沒找到,2006年快不行的時候,他是膀胱癌,那時候有些迷糊事情才全部講了一遍,很多講的不太清楚,他一生最遺憾的就是他的一個女兒沒找到,就是我的姐姐。

  何大叔的的父親叫何培發,1925年出生,1945年7月參軍。1948年,時任連長的何培發在淮海戰役中負傷,被送到山東臨沂野戰軍91醫院治療,這期間,何培發與醫院的一位看護長李素枝相識,逐漸發展爲戀人關係。

  因爲部隊緊急轉移,陰差陽錯,何培發和李素枝兩人失去了聯繫,後來李素枝聽說何培發去了朝鮮戰場,她便請求赴朝鮮戰場尋找何培發,但實際上何培發並沒有赴朝作戰,當他又返回臨沂部隊尋找李素枝的時候得知,李素枝所在的團在朝鮮戰場上全團犧牲,無一生還回國,從此何培發就一心想着,找到他和李素枝生下的女兒。

  根據何培發的講述,這個女兒出生於1949年,當時何培發給她起的小名叫紫雲,從孩子出生後大概2個月後,父女倆就沒再見過面。

  何大叔安徽尋親人:我們家人都希望能夠找到這個姐姐,完成老爺子一個心願

  沒能找到女兒,成了何培發一生的遺憾。何培發去世後,他的9個孩子也多次尋找,但每次都是失望而歸。這一次,何大叔再次踏上尋親之旅,希望藉助兩地媒體,找到線索,完成父親的遺願。

  楊昊安徽電視臺記者:李素枝這個人肯定是有的,名字也是真名。李素枝是那個女孩的母親,看看能不能找到。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線索,李素枝,如果民政局查不到的話到那個醫院去,當時的醫院不知道改名叫什麼醫院了,醫院裏會不會有李素枝的檔案。還有他知道李素枝的老家是一個叫大李莊的地方,應該是在蘭陵縣,應該離這裏也不遠。

  從安徽臺記者這裏特派員獲得了一些信息,特派員璐璐首先帶着何大叔來到了臨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從中華英烈網上進行了查詢,並沒有發現李素枝這個名字。

  臨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說,民政只負責對烈士、傷殘等優撫對象的待遇落實,並不是所有軍人的信息都有,但說到李素枝的老家大李莊,工作人員介紹,臨沂市區不遠,倒是有這麼一個村子。

  何大叔記得,當時父親說這個大李莊距離臨沂市區很近,但是蘭陵的大李莊距離臨沂市區近70公里,所以我們猜測,當年李素枝的老家說,很可能是離臨沂市區較近的這個“大里莊”,“裏”是“裏外”的“裏”而不是姓氏“李”。

  來到大里莊這裏已經拆遷,特派員幾經打聽,找到一位大里莊的村民,這位大爺根據特派員提供的線索,也幫着回想起來。

  臨沂大里莊村民:(這裏有姓李的嗎?)有姓李的。(70多歲的女的,她可能常年是在她姥姥家生活,她媽媽沒有了)村裏就還有一個年齡大的女的了應該是快80歲了,要沒有就沒有了,這邊女的不多。

  根據這位大爺所說,大里莊確實有姓李的,但跟線索出入比較大,我們只好到村裏繼續詢問。在一位村民的帶領下我們找到了大里莊姓李的一戶人家進行詢問,但是...

  臨沂大里莊李姓村民:我們祖上沒有參加戰役也沒有從事醫護人員之類的。(咱村裏還有姓李的嗎?)姓李的有都是我們一家的,基本我都知道。好比說俺姑,她現在也不在了,她的歷史我們也不清楚。你說參加戰役的,俺村裏有,但俺這個家族去了東北,那時候都闖東北,那就不確定是是不是還在山東了。

  李大叔說,以前他們村就叫大李莊,木子李,村裏很多人都姓李。後來都分散了,有的去了東北,有的分出去,成了別的村莊,導致村裏姓李的村民越來越少,於是改成了現在的大里莊。通過李大叔的描述,基本可以確定,李素枝的老家應該就是這裏,可是幾十年過去,村裏的村民都分散了,該怎麼找呢?聽李大叔說,附近還有一個小李莊,也是從他們大李莊分出去的,我們決定再去小李莊找找看。

  在小李村特派員確實找到一戶姓李的人家,很遺憾,這一戶人家,雖然姓李,但相關信息並不符合,線索再一次中斷了。之後,特派員璐璐也跟臨沂當地宣傳部門取得了聯繫,希望能查詢到當年的赴朝人員名錄,但那時候檔案並不完整,最終也未能查到關於李素枝的信息。但何大叔並不準備放棄,他說他還會繼續找下去。

  何大叔 安徽尋親人:繼續尋找,以後要是有什麼線索我們還會繼續尋找,看來一次兩次不一定好找,第一年代比較長信息比較少,還有現在人口流動量比較大,你搬到這我搬到那,也有這方面原因。但我們不會放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