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國際化是一種體制改革

中國國企走出去,並不是新創意。早在歐洲航海時代就有國企官企走出去的史事。更不用說哥倫布的美洲之行了。美洲的獨立不是國企的勝利,而是私企的勝利,皇權的失勢。

這就是龍永圖所說的,國企開路,民企佔領。如果說,民主國家私有制主導,中國國企入股外企之後,就成混合經濟體了。關鍵要看誰為主導。

故,無論國企、民企還是私企,都受市場經濟管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產權一說,無法解釋市場竟爭。

國企在國內有政府參股,處於壟斷地位,其它體制企業無法與之競爭。所以被定為非競爭和不完全竟爭產業。也叫政治經濟。由貨幣理論加以解釋,不屬於自由市場經濟。

這條界線在經濟學中有嚴格區分。由馬克思在批判蒲魯東的《貧困的哲學》時,用《哲學的貧困》打破了政治與經濟的界線。馬克思用《資本論》確立了經濟學的」剝削壓迫統治」的政治特性,從而提出過剩價值論的」國十條」,首先國營化了銀行,進而國有化了土地和產權,用經濟與政治相適用為邏輯,消滅了私有制和竟爭。

這才有了蘇聯模式和中國高儲蓄外匯的混合經濟體制。

這種新結構的發展模式,用美元挑戰美聯儲,引起了世界貨幣匯率的震蕩。出現欠債政府可以用政治交易的賴債的新現象,讓美聯儲增發美元引發自身危機的新格局變化。

其根源就是中國國企對外的大量投資,增加了欠債政府的賴債金額。例如辛巴威、委內瑞拉和俄國。以及第三世界被中國投資的國家,都向中國出賣了政治權利,以致聯合國和歐盟都指責美國監管不力。

法國馬克龍在一戰簽約舊址舉辦的一戰百年紀念大會,就再次掀起了反美浪潮。把戰爭的罪魁指向了美國的冷戰,而不是中俄的共產!

一戰、二戰期間,德國幹掉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二戰後,美國建立了隔離中蘇的冷戰分界線。還是美國用世貿開放了冷戰區的貨幣流動。

馬克龍的和平建立在不法治的民主上,是在玩文化革命的大火。當年斯大林與所有的國家都簽訂了和平協議。但是,蘇聯從未放棄過階級民族主義和階級國家主義。他用國營滲透世界,吞併了13個國家政權共同反美,造成了20億人口的哲學的貧困,皆因」國十條」的倒行逆施!

特朗普認為,民主不法治就會文革無法治。小則內戰,大則世界大戰。

正所謂,國企將被它的經濟成功而不是被它的經濟失敗殺死,因為這些成功造成了人民的貧因和政府欠債違約,造成一種」幾乎普遍地仇恨它自己的社會秩序的氣氛。」

這種政治的氣氛就是用經濟動機掩蓋專政的無能。

例如,今天中國的經濟崛起被反覆用來證明中國模式的合法性。這與1918年蘇聯的經濟崛起的政治的氣氛一樣。中蘇在經濟崛起之後都擴軍備戰並向外擴展國企的安排。中蘇的擴張不同於美國的開放,中蘇是以國企的佔領的政治化經營,有跡象表明中國將黨委設置在外國企業中,改變私有制!

特朗普拒絕出席馬克龍的和平儀式,是做給中俄軍隊看!

法國曾是二戰中的丒角,的確無顏評議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是對世界的一次改革。具體地講,國企國際化不是市場經濟全球化,而是政權國際化,它是產權體制的一種改革,不能和平忍讓,而應冷戰阻攔!

把一切帶有政治目的的國企趕回老家!不要被披著羊皮的狼引誘出讓國家利益而被殖民化。

階級民族主義沒有祖國,只有政治掠奪。國企的國際化將改變美國模式,可能共產化。

全世界有產者聯合起來,捍衛私有制。這可能是國企與私企最後的鬥爭。美國在挑戰中國模式。

9*??eI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