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原書記孫政才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引起廣泛關注。

巧合的是,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發現,最新一期的中紀委機關刊《中國紀檢監察雜誌》中,一篇題爲《透視特權思想的主要表現及深層次根源》的文章,也拿孫政才舉了例子,並且出現了新提法。

小夥伴們應該還記得,除了受賄,中紀委對孫政才的通報中,第二句便是"講排場、搞特權"。對此,中紀委機關刊將其定性爲"擁權自傲"。

文章稱,這種人把權力、職務當作高人一等的標籤,與下級、羣衆接觸時兩眼朝天、吆五喝六、口大氣粗。而對他們深惡痛絕的羣衆,給他們量身定做一頂帽子,叫"抖派"。

什麼是抖派?《求是》雜誌描出了畫像--

抽天價煙、戴名錶、坐豪車,走官步、打官腔、耍官威,讓人開車門、倒茶水、打雨傘,他們時時追求鶴立雞羣,講究與別人"不一樣";

處處不忘彰顯身份,提醒別人"我是誰";

渾身透着炫耀權力的神氣,傲慢輕侮溢於言表。

和羣衆"一個樣"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領導幹部耍抖派,一方面會在自己與羣衆之間砌牆設障,割裂了血肉聯繫,產生了情感鴻溝;另一方面,會加速官員對物質需求的追逐,私慾膨脹、慾壑難填。

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的落馬,則是"行權任性"的典型。文章披露,南京的"民怨工程"便是由季建業拍板。季上任沒幾個月,就拍板進行雨污分流工程,狀況頻出,惹得羣衆怨聲載道。

南京的小夥伴反映說,這項耗資百億的工程,根本就是面子工程,勞民傷財。沒有經過充分的調查論證便拍板的後果是什麼--季擔任南京市長期間,"工程處頻現路面塌陷""地磚雨泡變酥""遍地開挖擾民"……

季建業被帶走前不久,《南京日報》曾刊發系列批評文章,稱雨污分流工程已從"民心工程",變成了"民怨工程"。爲了自保的楊衛澤更是着手調查參與雨污工程的相關人員,並對相關工程項目開始審計。

除了"擁權自傲"的孫政才、"行權任性"的季建業,搞特權的反面教材還有"越權享受"的蘇樹林、魏民洲等人。

很多人不禁想問,特權現象屢屢出現到底是爲什麼?事實上,這根本上源於一些領導幹部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上出了問題,對權力的本質屬性認識錯誤,把權力視爲身份地位的象徵、發家致富的"幫手",而非爲人民服務的工具。從監督角度看,特權現象與過去一段時間對權力監督不力、管黨治黨寬鬆軟有一定關係。

領導幹部將政治"責任田"當作了個人的"一畝三分地",終要爲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滋生特權和腐敗,反對特權必須強化制度約束,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