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但是海拔越高,大氣越稀薄;

2、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來自太陽能,太陽能為地球提供了溫度;

3、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容易穿過大氣層,到達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至於能夠吸收多少,取決於地面(下墊面)的性質,比如冰雪的反射率很高,吸收的太陽輻射能就很少。

地面吸收太陽輻射以後會以地面長波輻射的形式發射出,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進而升溫,可以這樣說,地面才是大氣升溫的直接熱源。大氣吸收熱量以後,又會有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再次返還給地面,使得地面保溫。

青藏高原雖然海拔高,但受太陽輻射強,氣溫為什麼低?

1、青藏高原海拔相對較高,大氣相對稀薄,吸收的地面長波輻射比較少,而放出的大氣逆輻射也比較少。也就是青藏高原區大氣的保溫作用相比于海拔較低的地區是很差的。

所以海拔較高的地區,氣溫也低。才有了那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名句。

對流層之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

簡單回答,祝好!


直觀上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應該越熱才對,怎麼會越冷呢?

其實這是因為對流層的熱輻射模式。對流層是大氣層最下面的一層,集中了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氣溶膠和水蒸氣。當太陽輻射抵達對流層時,陽光的絕大部分波長並不能加熱大氣,而是穿透大氣被大地吸收,大地將吸收的能量轉化為地面長波輻射,這個地面長波輻射才是可以加熱大氣的。對流層就好比放在太陽下面的一輛汽車,汽車玻璃本身並沒有被太陽曬熱,陽光是穿透玻璃進到車子里的,而汽車裡的溫室效應累積的熱量才加熱了玻璃。因為大氣是自下而上被加熱的,所以海拔越高離主要熱源越遠,氣溫就越低。

海拔與溫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絕熱冷卻效應。因為地球重力的存在,海拔越高氣壓越低,空氣越稀薄,氣體膨脹對外做功消耗能量,導致空氣本身的溫度下降。該過程不需要熱輻射和周圍環境發生熱量交換,可以理解為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隔絕熱量的傳遞和喪失的效果就越差,所以雖然輻射強,但是熱的快冷的快。

對流層的厚度平均10公里左右,青藏高原的海拔遠遠在對流層範圍之內,隨著海拔升高,氣壓降低,空氣稀薄,所以本身不容易保有能量,使得氣溫較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就降低約0.65℃。

圖:大氣溫度變化示意圖。圖片來自網路。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號稱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的西部地區,位於我國的第一階梯,海拔高,多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氣溫低,每升高100米,氣溫就會下降0.6℃。

青藏高原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屬於高原氣候,寒冷乾燥,降水稀少,氣壓稀薄。但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地熱能也異常豐富。

青藏高原受喜馬拉雅山脈的阻礙,夏季季風難以到達青藏高原地區,降水稀少,植物多為低矮高原寒冷植物。北部受昆崙山影響,降水難以達到青藏高原北部,即使是我國西北地區的暖濕氣流影響,也無濟於事。

所以受高海拔和氣候影響,造就了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高原之一,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水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