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師: 
夫子:夫子本為對男子、長者的尊稱,自孔丘弟子尊稱孔子為夫子後,夫子成為老師的專稱。 (作為稱謂夫子還有其他用法。) 
先生:古時把老師稱為先生,後來先生也泛稱尊者。 
函丈:弟子對老師的敬稱。 《禮記-曲禮上》:“席間函丈。”注:“函猶容也,講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下因為向尊者請教,相對而坐,席問相距一丈之遠以便於尊者指畫講解,故稱尊者為函丈,後來函文則專用對老師的敬稱。 
西席:老師的尊稱。 古代座席以右為尊位,右為賓師之位,居西而面朝東。 清人梁章矩《稱謂錄》雲:“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皇上到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讓桓榮在西邊面向東而坐) ,設兒。故師曰西席。”後來便以西席作為對老師的尊稱。 
老師:本泛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和傳授文化技藝的人,後特指教授學生的人,為教師尊稱;另外,明清時代,生員(明清時代過本省各級考試取人府、州、縣學的人稱生員,俗稱秀才)、舉子(被薦舉應試的人)稱主考官和學官為老師。 
外傅:老師。 《禮記-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注云:“外傅,教學之師也。 
子:子為有德之稱,對男子的尊稱,它是以老師尊稱,如孔丘的弟子稱孔丘為子。 
師傅:教師的通稱。 (今作為對人的尊稱,則其他用法詳後)。 
山長:唐五代時,對居於山中授業講學的老師的敬稱。 宋元時官立各書院掌教的人稱山長,如宋代的嶽麓書院,麗澤書院均有山長,又稱山主。 南宋以後至清代,則改稱為院長。 
洞主:若書院所在以洞為名,如南唐時建白鹿洞學館,則稱書院學館掌教者為洞主。 
蒙師:啟蒙老師。 又稱典蒙、發蒙、學究。 
猴猻王:對啟蒙塾師的嘲稱,又稱猢猻王。 
女師:古代掌管教育貴族女子的女教師稱女師,又稱戊姆、姆師、傅姆、姆傅等。 
友生:友生是朋友之稱,也被師長們用來對門生謙稱自己,即為老師的自稱。 
太老師:父親的老師或老師的考師。 又稱太先生。 
師祖:老師的父親。 
師母:老師的妻子。 又稱師娘。 師伯、師叔:老師的兄弟。 
世叔:太老師之子。 
師兄弟:老師之子。 
2、弟子、學生弟子:古時從師受業的人稱為弟子。 又稱作學生、學徒、學子、生徒、門徒、門下生、門下士、門人、小子等。 
門生:東漢時稱再傳弟子為門生,後世稱親授業的弟子為門生。 
門弟子:及門的弟子。 
門競:年幼未冠的弟子即未成年的弟子。 
高足:品學兼優的弟子,優秀的門生。 又稱高足弟子。 
高業弟子:學業優異的弟子。 
著錄弟子:稱登記在冊,列於私人講學經師門下的弟子著錄弟子。 著錄:登記在簿籍上。 
受業:本為弟子受業之意,後用作弟子對老師的自稱。 
小生:讀書人或文人的自稱。 也稱新學後輩小生,故而也可稱學生、弟子為小生。 
小門生:稱弟子的弟子為小門生。 又稱門下生。 又喻稱為瓜蔓抄。 
3、朋友、同窗等朋友:同門曰朋(同門:同一老師的弟子)同志曰友,即同師同志的人稱為朋友。 也泛稱志趣投合,有交情的人。 朋友又稱為友好、友朋、友人、友誼、友生等。 
友執:知心好友稱友執。 也稱作執友。 
友舊:朋友故舊,即老朋友稱友舊。 
老友:相交了多年的朋友稱老友。 
小友:年少的朋友稱小友。 
心期:本深交,引為稱深交的朋友為心期。 
知己:知心朋友稱知己。 
刎頸交:友祖甚深,生死與共的朋友。 
莫逆友:同心相契、無忤逆的好朋友。 
忘年交:不拘年齡輩分而結成莫逆之交的人稱為忘年交。 
面友:猶面朋。 漢代揚雄《法言-學衍》雲:“朋友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可見稱不能真誠相交的所謂朋友為面友、面朋。 
祖執:祖父的執友。 又稱祖舊。 
父執:父親的執友。 又稱先友、諸父行、父客、丈人、丈人行等。 
老伯:父親的執友年長於父親的,稱為老伯。 後來不問年長還是年幼於父親的父親的朋友,都稱為老伯。 
老叔:父親的執友年幼於父親的,都稱為老叔。 
世伯:對父輩的朋友中年齡大於自己父親的稱呼。 
世叔:對父輩的朋友中年齡小於自己父親的稱呼。 (也作世父與叔父合稱。) 
世講:本指兩姓子孫有世世代代共講學的情誼,後稱朋友的晚輩為世講。 
世交:上代或數代彼此交情、友誼的,稱為世交。 也稱作世好。 
世弟:世交同輩中年紀小於自己的稱其為世弟。 
世弟兄:世交的同輩互稱為世弟兄。 
世兄:稱有世交的同輩,或尊稱有世交的晚輩。 
同門:受業於同一年被舉為孝廉的人為同門;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也稱同年。 又稱作同歲。 
最後要說明的是,這部分所列有關師徒朋友類稱謂,一般還有其他用法,如門下生還用來稱門客、幕僚、門人、門下士還稱門客,同門又稱同鄉等。 這裡僅介紹其用作老師、弟子或朋友的用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