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我:沒學佛前,是有些小善良,但更調皮搞壞,更多的是膽怯,部隊服役之後,膽氣大了很多,學武之後,更加爭強好勝,雖然幾乎沒有打過架,但跟人時有有口頭爭執,因為強壯有力的身體,總是感覺自己好了不起,玩了dnf ,怪物獵人p2g等遊戲後,尤其是PK,刷圖不順利時,經常會生無明火。與人發生文字言語戰爭,恨不得立即殺了對方。看了一些穿越戰爭,末日求生,奇幻魔幻等小說,無非錢財,名利,權欲,美食,美女,爭奪,鬥戰等事,雖然知道是小說家寫的那些根本虛構的小說,但仍然恨不得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好像自己已經天下無敵一般。雖然現在接觸的少了很多,但各種惡習,餘習一時沒辦法完全消除,而且還經常反覆。還好多數嗔怒皆是見到當今社會的名種因人心不滿足而造業的不公,希望心的境界高後隨機緣自動開悟吧。所以小說,遊戲還是盡量不要沉迷,武術體育能健身防身便足夠了,盡量少產生武鬥比賽。個人認為我不想殺生的原因無非是皈依了佛(覺而不迷),法(正而不邪),僧(凈而不染)產生的信心轉而時常起慈悲心意而有微小善良和對因果的業報恐懼以及認為他們是我過去無數世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夫妻子女等至親。猶如現世至親一般,怎能忍心下手啊!

他人的話,也許有這三種可能,更多的可能是害怕殺生時的可怕場景,比如腦漿斷肢內臟等噁心的器官,那時想想以刀割他(他)它的皮肉自身也是猶如被刀切皮肉一般,又比如割血管那流血的狀態,以鈍器敲擊骨骼感受到的骨頭斷碎和變形扭曲對心理的壓力等,更加害怕他(她)它的臨死反擊以及被別人發現後舉報而讓親友愛人失望亦或可能對自己的人生自由產生禁錮,比如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以及死刑等刑罰或者對自身死亡的恐怖。說白了,殺動物時的心理壓力小很多,殺人則有可能會讓人精神崩潰。「只要敢殺生的,除了特殊情況下救人或動物的以外,沒有善良和懦弱。」不想殺生更多的可能是感覺還沒那麼嚴重而已,也許是善良,也許是懦弱吧。關鍵還是看人或自己當時的內心活動以及本來性格來決定的。並非一定的。但一直敢殺生的除了已經習慣殺生的屠夫及受僱傭的殺手及自以為膽大妄為的心理變態。那就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的居家普通人,因為他們為了自己的慾望,幾乎根本不會體會各種生命的可貴,同是有情生命啊,都有生老病死。何必無端起害心進行無辜的殺戮呢。個人思想 ,若有不滿之處,還望諸位慈悲,萬萬口下留德。


已知世界,人類主宰,取萬物以繁衍,何能不殺生?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有此一念,已是我心慈悲。口腹之慾,因人因時而論,喫貨養成之前,受制於人,固守習慣,便覺自己是半個聖人。喫貨養成之後,眼界始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方識眾生饕餮本色。清心寡慾,只因時機未到,五或十年之後,閣下此心依舊,界時或為楷模,或為屌絲,或為苦逼。


人類就是從弱肉強食的洪荒原始森木殺出來的,進入文明社會後各種競爭依舊永存,只不過很少用性命相搏而己,除非發生戰爭,不想殺生是後天教育的結果,並不是懦弱也不是善良,尊重生命而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