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

鍾繇楷書祖,寓隸出新芽。

劃破棉絲被,掘墓尋筆法。

《王羲之》

逸少本是仙,神遊山水間。

清池盡染墨,蘭亭美名傳。

《王獻之》

大令乃奇才,書不染塵埃。

玉版中秋跡,盛名傳千載。

《智永》

埋頭伏案數十年,退筆成冢鐵門限。

書聖后裔承家法,清燈孤影靜心禪。

《褚遂良》

褚河南,書雁塔。

承晉韻,意風發。

如蟬翼,似輕紗。

洛神指,幽蘭花。

質高冷,容月華。

姿驚鴻,勢天馬。

靈飛動,舞雲霞。

通神旨,大教化。

《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隋入唐,瘦勁嚴謹兵戈藏。

顏魯公,正氣強,雄渾浩然耀東方。

柳公權 ,骨力剛,以筆為諫勸皇上。

趙孟頫,學二王,行書入楷字倜儻。

丁酉初秋 安書楷《楷書四大家》

《蘇軾》

借問明月幾時有,把酒悵然問青天。

詩中仙翁李太白,詞里宗師蘇子瞻。

文華才情冠古今,怎奈命運總多舛。

滔滔大江東流去,英雄有淚不輕彈。

率性直言難入耳,烏史台前命一懸。

謫居黃州逢苦雨,寒食時節更心寒。

破灶空庖燒濕葦,荷鋤東坡學陶潛。

悟得紅塵夢一場,幾度秋涼人世間。

《米芾》

宋人米襄陽,生性半癲狂。

嗜石如兄弟,摹古亂真藏。

筆鋒八面掃,字勢翹肩膀。

蜀素苕詩卷,天下美名揚。

丁酉國慶 安書楷《米芾》(純愛好,非格律詩。)

《弘一法師》

清微淡遠,不著塵煙。

瘦勁通達,平和內斂。

悲憫蒼生,心燈點燃。

無上清涼,沉靜安然。

品弘一法師書法有感

丁酉秋月 安書楷《品味經典》

附錄一:《書法之氣》(安書楷/文)

氣,至精至微,雖近於虛無,卻貫穿於天地。自然萬物,一氣貫之。書之氣即人之氣。觀其書,知其人,明其心,得其氣,悟其道。

編寫本文旨在為喜愛書法友人樹立正念,尊敬經典。不妥之處,海涵。

一、雅氣 王羲之

書法之雅氣,唯書聖王羲之。

魏晉風流,洒脫不羈。

袒腹東床,逸少佳婿。

得天造化,神來之筆。

蘭亭雅集,天下第一。

二、才氣 王獻之

書法之才氣,當屬子敬。

天資聰慧,年少氣盛。

魏晉風骨,盡覽眼底。

管中窺豹,拂袖而去。

玉版十三,中秋一筆。

三、靜氣 智永

書法之靜氣,參悟智永。

數十載埋頭伏案,退筆成冢。

寂靜無聲,清燈孤影。

四、俊氣 歐陽詢

書法之俊氣,當學歐陽詢。

俊朗英姿,剛勁婉潤。

森嚴壁壘,鋒芒劍戟。

五、正氣 顏真卿

書法之正氣,非顏魯公莫屬。

忠烈耀千古,威武震河山。

浩然之氣,彪炳於世。

六、神氣 張旭 懷素

書法之神氣,顛張醉素誰人可比?!

出神入化,所向披靡。

龍吟虎嘯,幻化風雨。

亦狂亦醉,無人能及。

七、骨氣 柳公權

書法之骨氣,柳公權是也。

傲骨英風,心正筆正,書品即人品。

八、文氣 蘇軾

書法之文氣,當屬蘇軾。

舉杯望月,寒食苦雨。

或豪放,或悲泣;或孤寂,或禪意。

文采博茂,誰能堪比。

九、秀氣 趙孟頫

書法之秀氣,當學趙孟頫。

珠圓玉潤,靈秀精緻。

世人雖有微詞,然難掩美玉之芳華。

附錄二:《蘭亭/夢》(安書楷/文)

蘭亭名揚天下,魏晉風流高雅。

文書千載雙璧,世人膜拜芳華。

逸少倜儻不羈,坦腹東床佳話。

書法蛻古去拙,行雲流水瀟洒。

生來仙風道骨,超然意氣風發。

蠶繭鼠須落墨,信手妙筆生花。

崇山峻岭修竹。曲水流觴清嘉。

天朗氣清觀道,暢敘幽情煙霞。

感懷人生際遇,功名利祿浮華。

生死皆為虛誕,匆匆一夢天涯。

附錄三:《大美聖教序》(安書楷/文)

集王聖教,不朽經典。懷仁匠心,天地可鑒。二十餘載,精琢細研。書聖風貌,光彩呈現。姿俱龍虎,美輪美奐。後世書者,膜拜感嘆。太宗文華,日月比肩。勵精圖治,盛世貞觀。垂衣作序,珪璋詩篇。洞曉陰陽,通達聖賢。太子厚德,記以自謙。咸亨立石,七佛永年。聖僧玄奘,六塵超然。捨身求法,不畏艱險。百重寒暑,萬里山川。千古無對,尋真夢圓。蒼穹茫茫,浩瀚無邊。化生萬物,妙道凝玄。大道不器,大美不言。悠悠華夏,薪火相傳。丁酉立秋安書楷《臨聖教序有感》

附錄四:《文脈》

冥冥有遠祖,混沌初難猜。

洪荒出盤古,清濁分將來。

伏羲創八卦,女蝸補天籟。

炎黃倉頡字,華夏之文脈。

詩經風雅頌,諸子百家材。

楚辭多浪漫,陸離且光怪。

離騷貫千古,汨羅水徘徊。

漢賦呈瑰麗,史記列傳排。

建安屬三曹,碣石觀滄海。

曹丕燕歌行,伊人心可待?

子建才八斗,洛神七步邁。

諸葛出師表,鞠躬盡瘁哀。

魏晉尚風韻,放浪天地外。

生性本不羈,七賢竹林呆。

嵇康廣陵散,劉伶醉暢快。

陶潛繪桃源,蘭亭忘形骸。

唐詩浩如煙,篇篇俱神采。

婦孺都能誦,市井皆流膾。

王勃滕王閣,秋水長天白。

駱賓王詠鵝,神童放異彩。

詩聖是杜甫,春望國安在?

三吏又三別,廣廈庇寒衰。

不肯侍權貴,詩仙李太白。

夢遊天姥山,筆墨上陽台。

若虛春江月,昌齡嘆出塞。

九齡月懷遠,詩佛寫鹿柴。

之煥涼州詞,岑參雪輪埋。

高適別董大,知章情不改。

樂天原上草,枯榮隨風擺。

崔顥黃鶴樓,元稹巫山靄。

詩豪陋室銘,詩鬼非凡胎。

浩然望洞庭,小李杜名蓋。

宋詞品百味,豪放婉約派。

明月幾時有?大江去復還?

易安醉花陰,稼軒空感慨。

范公漁家傲,岳陽樓抒懷。

三變雨霖鈴,望海潮生災。

姜夔揚州慢,秦觀鵲橋愛。

岳飛滿江紅,放翁示兒孩。

李煜虞美人,晏殊無可奈。

元曲直抒臆,西廂牡丹開。

漢卿竇娥冤,天理豈傷害!

天凈沙秋思,寂寥誰人耐?

元好問問情,生死亦塵埃。

三國多智謀,水滸重氣概。

西遊歷磨難,紅樓夢驚駭。

長江送流水,黃河浪澎湃。

薪火點點路,一代傳一代。

《文脈》丁酉國慶/安書楷

附錄五: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唐 顏真卿)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唐 顏真卿)

親人慘戮,地泣天傷。

悲憤欲絕,痛斷肝腸。

賊臣逆亂,毀我大唐。

生靈塗炭,百姓遭殃。

家仇國恨,豈能相忘?!

氣沖霄漢,心馳沙場。

祭血殺敵,慰藉魂殤。

嗚呼哀哉,尚饗尚饗。

丁酉國慶/安書楷《品顏真卿祭侄文稿》


本人更喜蘇軾,王鐸,八大山人。

學習行草書二王幾乎是必學的,其次是顏真卿的行書,宋朝蘇、米、黃的行書,學習這些有利於培養筆下的精到、意韻。

王鐸、八大山人在創作方面能給你更多啟發,特別是王鐸,小行書的精細飛動、大條幅氣勢開張、橫卷行書的健壯奔放,讓人嘆服!


趙孟頫和王羲之是我的最愛大家


先說觀點,我最喜歡的書法家是趙孟頫。趙孟頫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二書聖當之無愧。

關於趙孟頫的評價,大多是貶損之辭,緣由無非是出仕元朝。其中傅山之流貶損趙孟頫幾乎是不遺餘力,但就算是傅山,在貶了趙孟頫一輩子後,到底還是自嘆不如。雖然詩中嘴硬,依然損趙孟頫和夫人管道升為廝為婢,但到底還是在幽靜的夜晚,起夜秉燭長嘆,悄悄地承認自己根本趕不上他。趙孟頫的名聲大體就是被傅山壞的,其實哪怕是在推翻元朝的明代,對趙孟頫的評價都是以正面為主,或有惋惜而間有諷刺,而帖學書法中興的根本原因就是趙孟頫。但同樣是國破家亡,同樣是統治者意欲借用漢文化統治天下,傅山所作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其實遠小於趙孟頫。

忽必烈三次請趙孟頫出山,趙孟頫在第三回還是決定出仕的,雖然出仕第二年趙孟頫就悔恨出山。其實和普通人想的不一樣,元代雖然把南方漢人列為最卑下的第四等「南人」,但其實不像滿清那樣進行思想管制,還是比較寬鬆的。而且由於沒有邊患沒有戰爭,對民間的賦稅其實是相當低的,所以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並不是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水生火熱,比之明清反而是生活水平比較好的。忽必烈自己雖然對漢文化不是非常精通,但是他認識到需要用漢文化作為統治的工具。所以從他的太子開始都奉命向名儒學書。而忽必烈初見趙孟頫就嘆為神仙中人,為趙孟頫氣質、才學所折服。從歷史記錄來看,趙孟頫的政治才能其實是非常出色的,忽必烈是相當欣賞的,但趙孟頫並沒有藉機攀爬,反而是抓住機會申請外補,遠離大都。趙孟頫在京師的時候看到楊載的文章,相當的欣賞,就這麼一欣賞楊載就「隱然動京師」了,可見趙孟頫在文化上的影響力。而楊載後來評論趙孟頫說:「公之才名頗為書畫所掩,人知其書畫,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不知其經濟之學也。」不說經濟之學和文章,就說藝術,趙孟頫在書畫上的成就不用說,於印學也是開宗立派的人物。根據記載,趙孟頫對音樂、鑒古造詣都非常好。

在繪畫上,趙孟頫開創了飛白畫石,筆法寫竹,元四家幾乎都可以算是趙氏門徒。在書法上,整個元代的書法都是以魏晉為宗,而這正是趙孟頫扭轉宋以來書法時弊努力的成果,有元一代,中國書法重新回歸了高峰,這幾乎就是趙孟頫一個人的功勞。趙孟頫於書法最神異的地方不是天資,而是努力,趙孟頫幾乎是臨遍六朝法書,六朝之前有李斯,六朝之後褚河南、李北海乃至宋四家,趙孟頫可以說都得了精髓,當然最著力者還是二王。後世有人批評趙字媚俗,而與趙孟頫同一時期的書法家鮮於樞則說:「筆力柔媚,備極楷則。後之覽者,豈知下筆神速如風雨耶。」無論小楷、大楷,還是篆隸行草,趙孟頫無一不精,都是頂尖水平。趙孟頫大概是唯一別人有記載說有能力日書萬字的書法家,別小看這個水平,這個字數要是交給清代何紹基去寫,估計當天何紹基就得吐血而亡。而且由於趙孟頫的這個速度,所以當時作品流傳極廣,大陸就不用說了,朝鮮和日本這個時期也被趙書深刻的影響。明代時有朝鮮人曾說:「先生平生手記遍滿四海,其流傳東國,我所得見者不下數百本,墨跡如新。」蒙古人統治下的中國,書法反而是一派純正典雅的魏晉古風,諸君想一想,這是什麼樣的影響力?

趙孟頫《膽巴碑》視頻示範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38700018968b2e0fc6d", "media_id": 1566260417866754, "vname": "20.mp4", "vid": "084475a6b94449e8b5df7ed014aa0784", "vu": "084475a6b94449e8b5df7ed014aa0784", "neardup_id": 7922217775828622752,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38700018968b2e0fc6d",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519000c2a54303809e9", "thumb_width": 638}], "thumb_width": 638, "item_id": 6486299442709266958,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0, "file_size": 5916701},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74, "file_size": 13088810},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38, "file_size": 4133511}}, "duration": 137, "user_id": 5480563387, "group_id": 6486299442709266958, "md5": "09881ceb1db5d7e299602b62af25a255", "hash_id": 7922217775828622752} --}

戀上八雅,邀你一起練字。


我都喜歡,鍾繇,羲之 獻之,米芾,沒事就寫兩筆


魏晉風骨、蘭亭書風。王羲之,沒有幾個不喜歡。馮承素、褚遂良,虞世南的《蘭亭序》摹本也都是各具特色,盡顯風格:

馮承素摹本布局巧妙,錯落有致,俯仰成趣,筆鋒犀利,筆勢精妙,時有叉筆,生動自然,頗具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清骨秀之神韻,是唐朝以來傳承有序的古摹本。

褚遂良摹本排列寬鬆,行款均勻,點畫相輔,筆鋒內藏,書寫流暢,頗具功力,是風格相對獨特的古摹本。

虞世南摹本布局松勻,點畫圓轉,筆力內斂,著墨淡雅,氣息古樸,是唐代輾轉翻摹的古摹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國古代書法家如天穹頂上的群星般璀璨奪目,今天喜歡王羲之,王獻之,幾年後又喜歡上顏魯公,再又學起黃山谷,米芾,包世臣,康南海……如入山陰道上,目不暇接。中國古代文化浩瀚無垠,我們至今只能仰視他們,仰望星空,在書法史上,他們一直站立在那裡,在看著後人,何時才有可能超越他們……


我最喜歡的是米芾,米老頭。喜歡他勤奮用功,喜歡他愛硯成痴,喜歡他博學多才,喜歡他的字風牆陣馬,出鋒八面!


我比較喜歡的是風檣陣馬的米芾、險峻漲墨的王鐸、墨法天下獨步的草聖林散之。


喜歡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孫過庭書譜,米芾八面出鋒,王鐸狂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